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兰亭集序,又稱作《禊序》、《兰亭序》、《禊帖》、《临河序》、《兰亭宴集序》。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是晋代书法成就的代表。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與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孫統李充孫綽謝安支遁、太原王蘊許詢、廣漢王彬之、高平郗曇、餘姚令谢胜等“少长群贤”共41人[1]会稽山阴集会,为蘭亭集會,是时有二十六人得诗三十七首[2],后辑为《兰亭诗》。《兰亭集序》为王羲之为《兰亭诗》写的序言。

王羲之以特選的鼠鬚筆蠶繭紙書寫,首先写聚会盛况,描述环境——“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后笔锋突变,格调转为悲伤,写人生短暂,然而他并不宣扬“人生无常”、“及时行乐”,而是斥了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论调。通篇语言流畅,不勉强藻饰、通俗自然,结合骈句骈散,灵活自如,堪称历代名篇。

《兰亭集序》共計324字,凡是重複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0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後,過幾天又把原文重寫了好多本,但終究沒有在蘭亭集會時所寫的好。[3]

目录

參考文獻

  1.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七 书二 引 《法書要錄》卷三 唐何延之《蘭亭記》:“与太原孫統承公、孫綽興公、(公字原缺,据法書要錄補)廣漢王彬之道生、陳郡謝安石、高平郗罷重熙、太原王(王字原缺,据法書要錄補)蘊叔仁、釋支遁道林、并逸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一人,修袚禊之禮。揮毫制序,興樂而書。用蚕茧紙鼠須筆,遒媚勁健,絕代更無。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有重者皆別体,就中之字最多。”
  2. 王羲之《临河叙》称:“右将军司马太原孙丞公等二十六人,赋诗如左。前余姚令会稽谢胜等十五人,不能赋诗,罚酒各三斗。”
  3. 趙構翰墨志》: “唐何延年謂右軍永和中,與太原孫承公四十有一人,修袚稧,擇毫制序,用蠶繭紙,鼠須筆,遒媚勁健,絕代更無。凡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具別體,就中「之」字有二十許,變轉悉異,遂無同者,如有神助。及醒後,他日更書數百千本,終不 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