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蚱蝉
图片来源

中文学名 : 蚱蝉

拉丁学名 :Cryptotympana atrata

别 称 : 鸣蜩、马蜩、蟧、鸣蝉、

秋蝉、蜘蟟、蚱蟟、知了

界 :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亚 门 :六足亚门

纲 :昆虫纲

亚 纲 :有翅亚纲

目 :半翅目

亚 目 : 颈喙亚目

科 :蝉科

属 : 蚱蝉属

种 : 蚱蝉

亚 种 : 无

蚱蝉,别名:鸣蜩马蜩鸣蝉秋蝉蜘蟟炸蟟

为蝉科动物黑蚱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

采收和储藏:6-7月间捕捉,捕后蒸死、晒干。[1]

目录

形态特征

黑蚱,体大色黑而有光泽;雄虫长4.4-4.8cm,翅展约12.5cm,雌虫稍短。

复眼1对,大形,两复眼间有单眼3只,触角1对。

口顺发达,刺吸式,唇基梳状,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长达第3对足的基部。胸部发达,后胸腹板上有一显着的锥状突起,向后延伸。足3对。

翅2对,膜质,黑褐色,半透明,基部染有黄绿色,翅静止时覆在背部如屋脊状。

腹总值发7节,雄蝉腹部第1节间有特殊的发音器官,雌蝉同一部位有听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于杨、柳、榆、槐、枫杨等树上。经过一个世代往往要12-13年。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辽宁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呈长圆形,长4-4.5cm,宽1.8-2cm。表面大部分黑色,腹面各部边缘呈淡黄褐色,有光泽。头部宽扁,复眼1对,椭圆状球形,黄褐色,半透明。

胸背部具膜质翅,透明,翅脉淡黄褐色,多已破碎。胸腹部上端具足3对,多断落。

雄虫下端有1对心形鸣器,雌虫无鸣器,腹部较小,有产卵器。尾端呈三角形钝尖,背部和腹部具环节。

体轻,质脆。气微腥,味淡。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2]

性味

味咸;甘;性寒

归经

[3]


蚱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熄风;镇惊。

主小儿发热;惊风抽搐;癫痫;夜啼;偏头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个;或入丸、散。

附方

①治小儿风热惊悸:蚱蝉半两(去翅、足,微炒),茯神半两,龙齿三分(纲研),麦门冬半两(去心,焙),人参三分(去芦头),钧藤三(二)分,牛黄二钱(细研),蛇蜕皮五寸(烧灰),杏仁二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捣罗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蚱蝉散)

②治小儿初生百日内发: 蚱蝉(煅)、赤芍药各三分,黄芩二分。为末。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服。(《普济方》蚱蝉散)

③治诸风痫,胸中痰盛: 干蚱蝉七枚(微炙), 白藓皮一两,钩藤细辛(去土)、川芎(锉,微炙)、天麻牛黄(别研)各一分,蛇蜕五寸许(炙令黄)。上捣罗为末,同牛黄拌匀。每服一钱,水八分,入人参、薄荷各少许,煎五分,去滓,稍热服。 (《普济方》蚱蝉汤)

④治小儿天钓,眼目搐上,筋脉急: 蚱蝉一分(微炒),干蝎七枚(生用),牛黄一分(细研),雄黄一分(细研)。上药细研为散。不计时候,以薄荷汤调下一字,量儿大小加减服。(《圣惠方》蚱蝉散)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

2.《别录》:主惊悸,妇人乳难,胞衣不出,又堕胎。

3.《药性论》:主小儿惊哭不止,杀疳虫,去壮热,治肠中幽幽作声。

4.《唐本草》:主小儿痫绝不能言。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蚱蝉 ,宝芝林中药网
  2. 蚱蝉 ,中医馆
  3. 蚱蝉 ,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