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竹枝詞其九
《蜀中竹枝詞其九》楊慎(1488年12月8日 -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明代文學家、學者、官員,明代三才子之首。
楊慎於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狀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參與編修《武宗實錄》。在武宗微行出居庸關時,楊慎上疏抗諫。明世宗繼位,復任翰林修撰兼經筵講官。嘉靖三年(1524年)捲入「大禮議」事件,觸怒世宗,被杖責罷官,謫戍雲南永昌衛。在滇南時,曾率家奴助平尋甸安銓、武定鳳朝文叛亂,此後雖往返於四川、雲南等地,仍終老於永昌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楊慎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歲。明穆宗時追贈光祿寺少卿,明熹宗時追諡"文憲",世稱"楊文憲[1]"。
“ |
無義灘頭風浪收, 黃雲開處見黃牛。 白波一道青峰里, 聽盡猿聲是峽州。 |
” |
— [明代]楊慎 |
目錄
作者著述
楊慎一生刻苦學習,勤於著述,是有明一代著名的博學家。他不僅對經、史、詩、文、詞曲、音韻、金石、書畫無所不通,而且對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等也有很深的造詣。如他任翰林時,明武宗問欽天監及眾翰林:「星有注張,又作汪張,是何星也?」眾張口結舌,無以對答,獨楊慎從容對曰:「柳星也」,並歷舉《周禮》《史記》《漢書》等文獻資料加以說明。他預修《武宗實錄》,事必直書,不為尊者諱。他在長期流放中,仍然「好學窮理,老而彌篤「(《明史·楊慎傳》)。在雲南永昌邊塞荒涼地區,儘管圖書資料奇缺,升庵仍嗜書成癖,「書無所不覽」,經常對人說:「資性不足恃,日新德業,當自學問中來。」(《明史·何孟春傳》)他認為要「知天下」,一是依靠「躬閱」,從親身經歷中獲得知識;二是依靠「載籍」,從別的記載和書籍中取得。因此,他不僅刻苦讀書,手不釋卷;而且每到一處,就對當地風俗民情進行調查了解,努力學習當地民族語言,從親身經歷與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知識。他以被逐罪臣的身份,僅憑自己苦學、實踐、記憶,在滇南時就寫出了不少筆記、選本以及許多注釋性書籍。如《南詔野史》《雲南通志》《雲南山川志》《慎候記》、《南中志》《滇載記》《記古滇說》等書[2]。
據《升庵楊慎年譜》的記載,楊慎平生著作有四百餘種。所以,《升庵外集》序稱:「國初迄於嘉隆,文人學士著述之富,毋逾升庵先生者。」《明史》本傳稱:「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
視頻
蜀中竹枝詞其九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古代狀元介紹之明代正德六年辛未科狀元楊慎,四川新都人,網易,2021-06-09
- ↑ 【讀城】陶武先:博學奇才 實誠賢士 ——楊升庵人生瞻念,搜狐,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