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載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明穆宗)
前往: 導覽搜尋
  • 朱載坖——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


朱載坖(jì),(又作朱「載垕」,詳見下文「名諱爭議」部分,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

朱載坖早年受封裕王,明世宗病死後繼位。少年時因其母親杜康妃失寵,又非長子,所以很少得到父愛。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朱載坖即位,改元隆慶。他信用徐階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又採納閣臣高拱、張居正等的建議,與蒙古俺答議和,促成隆慶和議。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朱載坖用人不疑,使得隆慶一朝及萬曆初年的明朝國運中興,社會較為穩定,經濟發展,海內大治,史稱此為隆慶新政[1]。 但因為沉迷媚藥,導致荒於政事,最終一病不起。

隆慶六年(1572年),朱載坖病逝於乾清宮,在位六年,終年三十六歲。廟號穆宗,諡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葬於十三陵之昭陵。

基本信息

                本 名          朱載坖                 出生時間          1537年3月4日
                別 稱          明穆宗、隆慶皇帝                 在位時間          1566年-1572年
                年 號          隆慶                 出生地          北直隸順天府(今北京)
                廟 號          穆宗                 去世時間          1572年7月5日
                諡 號          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                 主要成就          隆慶新政

熱議話題

人物生平

  • 少年裕王

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世宗冊立次子朱載壡為太子、三子朱載坖為裕王、四子朱載圳為景王。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太子朱載壡薨,裕王朱載坖以次序當為太子。由於世宗次子朱載壡立為太子後享年不永,所以遲遲未予冊立。同時,世宗迷信「二龍不相見」之說,對朱載坖極為冷淡。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二月,裕、景二王均出宮,居住於京師藩邸之中。時景王朱載圳更得父皇寵愛,高調奢侈,而朱載坖則戰戰兢兢,小心謹慎。朝中也分化為嚴嵩為首的擁景派和徐階為首的擁裕派,朝野議論紛紛。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大臣郭希顏上書請建儲,觸怒世宗,慘遭處斬。[2] 世宗為了杜絕朝野的議論,於翌年二月命景王朱載圳出居安陸,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朱載圳死,朱載坖才得以成為事實上的儲君。

  • 隆慶新政

隆慶新政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世宗駕崩,裕王朱載坖即位,改元隆慶。朱載坖即位後,立即糾正其父的弊政,將之前以言獲罪的諸臣全部召用,已死之臣撫恤並錄用其後,方士全部付有司論罪,以前的道教儀式全部停止,免除次年一半田賦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賦 [3][;又停止世宗為博孝名強行施行的明睿宗(即世宗本生父興獻王)明堂配享之禮(即秋季祭天,要以在位皇帝之父合祭,為此導致明太宗廟號被改為明成祖)。

朱載坖重用徐階李春芳、高拱等內閣輔臣,致力於解決困擾朝局多年的「南倭北虜」問題,採納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等人的建議,與蒙古俺答汗議和,是為隆慶和議。

隆慶元年(1567年),朱載坖宣布廢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

隆慶新政是朱載坖統治時期所出現的承平時期。朱載坖力行節儉,信用內閣輔臣,並不加以掣肘,但也不能制止內閣輔臣之間的傾軋,這也與其本人仁厚而平庸的性格有關。 [4]

  • 死於女色

朱載坖由於縱慾過度,加上長期服食春藥,身體每況日下,難以支撐。隆慶六年(1572年)閏三月,宮中傳出了朱載坖病危的消息。在休養了兩個月之後,他又上朝視事,卻又突然頭暈目眩,支持不住而回宮。[5]

有史料記載說:隆慶六年(1572年)閏三月,朱載坖因為與妃子淫樂過度,竟然休養了兩個月。但剛往殿上一坐,就頭暈眼花手打顫,不得以便又接着臥床了。

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朱載坖臥疾後,把高拱、張居正、高儀三位大臣找來,立下遺囑:「遺詔與皇太子。朕不豫,皇帝你做。一應禮儀自有該部題請而行。你要依三輔臣並司禮監輔導,進學修德,用賢使能,無事荒怠,保守帝業。」同月二十六日(7月5日),朱載坖病逝於乾清宮,終年三十六歲。後獲諡號為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廟號穆宗,葬於北京昌平昭陵。

為政舉措

  • 政治

革弊施新

朱載坖即位後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潛邸舊臣,一改其父明世宗在位時期的做法,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使朝政為之一振:

  1. 革弊,即平反冤獄,宣布「自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後,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以前,諫言得罪諸臣」,「存者召用,沒者恤錄」。
  2. 罷除一切齋醮,撤西苑內大高玄殿、國明等閣、玉熙等宮及諸亭台齋醮所立匾額,停止因齋醮而開徵的加派及部分織造、採買。
  3. 加強對官吏的考察,即使一般不予考察的王府官員也在考察之列。廉政官員給予獎賞和提拔,貪官給予罷免官職,「贓多跡著者部院列其罪狀,奏聞處治」。 [6]
  4. 蠲免救濟,減少百姓災後的痛苦。
  5. 抑止土地兼併,限田,制定了勛戚宗室依世次遞減制度,清田,清查詭寄、花分錢糧和皇室勛戚田莊。

親賢遠佞

朱載坖一上台,就將世宗信任與寵愛的方士王今、劉文斌等等一併逮捕,下獄論死。他對方士亂國,浪費錢財的惡跡早就恨之入骨,所以一上台就毫不手軟的處死了這些大賊。同時欣賞那些在嘉靖一朝因為敢於冒犯皇帝,勸諫的那些忠臣,例如海瑞,朱載坖不但沒有追究海瑞不尊敬其父的大不敬之罪,反而釋放了他,[7]還官復原職,不久又提升大理寺丞。

黨爭開始

明朝的黨爭,尤其是內閣的爭鬥始於隆慶一朝。明穆宗即位之初,大學士徐階掌管內閣,不能壓制其他內閣成員,所以致使內閣中有一些人對他不滿,以郭朴、高拱為代表。靠徐階提攜的高拱[8],最後擠走了徐階。之後,新閣臣張居正與恃才傲物的高拱不和,內閣閣臣關係緊張,黨爭愈發嚴重。朱載坖本人也不能制止內閣輔臣之間的傾軋。

  • 經濟

隆慶開關

隆慶元年(1567年),福建巡撫涂澤民上書曰「請打開對外貿易,變私下販賣為公開販賣」。不久開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並以月港為治所設立海澄縣,設立督餉館,負責管理私人海外貿易並徵稅。[9]督餉館對私人海外貿易管理的內容主要有:出海貿易的船隻不得攜帶違禁物品;船主要向督餉館領取船引並交納引稅。此外,對日本的貿易仍在禁止之內,所有出海船隻均不得前往日本。若私自前往,則處以「通倭」之罪。

同年,朱載坖宣布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的地位,東南沿海各地的民間海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明朝出現一個比較全面的開放局面。

雖然仍有着諸多管理和限制,開放的月港也只是一處小港口,但民間私人海外貿易至此畢竟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只要遵守政府的管理限制,民間私人海外貿易就被視為合法經營。政策和制度上的這種局部的和有限度的調整,隆慶開關使民間私人海外貿易擺脫了走私非法境地,開始有條件地公開進行和較為正常地發展,並迅速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學者王裕巽經過分析認為,從1567年到1644年這段時間,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銀總數大約為3億3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10]

朱載坖用人不疑,信用大臣去發揮才能,使得隆慶一朝及萬曆朝的前十年成為明王朝國運中興的時期,這一時期社會比較穩定,經濟比嘉靖朝有了重大的改觀,使明王朝向一個繁榮時期發展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過渡作用。

  • 軍事

東南海防

嘉靖時期是倭寇問題最嚴重的時候,一度開放的沿海海禁,在這個時候又不得不重新開始嚴厲起來,但是經過戚繼光、譚綸、俞大猷、唐順之等人訓練新軍,英勇戰鬥,在朱載坖即位的時候,沿海的倭寇基本已經肅清,整個東南地區又進入了安寧的和平時代。

朱載坖即位後,大開關禁,採取恤商與開關政策,減輕商人的負擔,打破了明朝歷史上禁止百姓私自下海的命令,使明朝對外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海外貿易也出現了新局面,也使倭寇活動逐漸趨於消亡。

邊疆軍事及國內平叛

朱載坖還在藩邸時,便非常關注國家的邊疆。他一上台,就啟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總管京城門戶防衛與東北邊防,戚繼光的車馬陣就是在這時發明的;任用曹邦輔為兵部侍郎,與將軍王陵都督宣府、大同,總管西北邊防。總督王崇古、譚綸主管剿匪事務,天下大定。另外,朱載坖又升任李成梁為遼東總兵,大修戰備,積極防禦東北邊患。為鞏固明朝的邊防做了很多努力並取得了顯著的防衛效果。[11]

隆慶元年(1567年)三月三十日,土蠻侵犯遼陽,指揮王承德戰死。[12]

九月四日,俺答侵犯大同,下詔嚴格戰事守備。十二日,俺答攻陷石州,殺石州知州王亮采,奪取交城、文水。二十一日,土蠻侵犯薊鎮,擄掠昌黎、盧龍,直到灤河。命令宣府、大同總督侍郎王之誥回駐懷來,巡撫都御史曹亨駐兵通州。二十四日,總兵官李世忠救援永平,與俺答激戰於撫寧,京師戒嚴。[13] 同年,寧夏總兵官雷龍出塞攔擊河套諸部,大敗河套各部。八月十四日,允許河套諸部互市買賣。九月二十四日,修成三鎮貢市。 隆慶四年(1570年)四月,陝西「盜」侵犯四川。

  • 外交

外朝來貢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底,琉球、土魯番來朝進貢。[14]

隆慶和議

朱載坖很關心北部邊境防務,注意加強軍隊的訓練,鞏固邊防。隆慶四年(1570年),蒙古韃靼部落首領俺答的孫子把漢那吉因為家庭糾紛憤而投奔明朝,俺答舉全韃靼之兵到明朝邊界要人,時任宣府大同總督王崇古堅守不出,雙方並沒有爆發大規模戰鬥。

隨後在內閣大學士高拱和張居正的策劃與安排下,明朝派出使者與俺答談判,並最終用把漢那吉交換了背叛明朝投奔韃靼十餘年的漢奸趙全,事件和平解決。 [15]

在此事件中,明朝與韃靼雙方通過溝通增進了彼此間的了解,俺答亦藉此機會再次提出封貢互市。採納高拱、張居正的建議,與俺答議和。隆慶五年(1570年)三月初八,朱載坖親自下令執行和蒙古的通貢互市協議,允許冊封俺答為順義王 [16]。同年,邊境市場正式開放,各地客商陸續趕到這裡,開展貿易活動。同時開展互市貿易,互通有無,緩解與北方蒙古族的矛盾,使北方漢、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環境,從而加強了漢蒙兩族人民的團結。北部邊境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和平安寧景象,自此以後再也沒有爆發蒙古族大規模入侵的事件。

軼事典故

  • 皇儲魔咒

嘉靖十三年八月,皇長子朱載基剛剛出生兩個月就病死,明世宗萬分悲痛,從道士陶仲文把那裡得知了「二龍不相見」的言論。兩年之後,世宗再次有了朱載壑、朱載坖、朱載圳時,他決定少見這幾個孩子,而且也不封太子。

到了該入學的年紀,由於世宗的母親出面,世宗允許兒子出閣講學。皇子出閣不同於凡人進學堂,有一套十分講究且程序繁雜的禮節儀式,而且作為父親的世宗必須出場。然而就在儀式剛剛結束後,朱載壑即病倒,沒多久就死了。世宗痛定思痛,從此嚴格遵守「二龍不相見」,對剩下的兩個兒子裕王朱載坖和景王朱載圳長期漠不關心。

就這樣,作為皇儲的朱載坖尷尬無奈地生活在那條咒語的陰影下,直到世宗駕崩,他還是個親王。這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裕王朱載坖登基稱帝,徹底為「二龍不相見」這條魔咒畫上了句號。[17]

  • 真命天子

有說法稱,嘉靖十八年,朱載坖與他的哥哥莊敬太子同日受封,太監們卻誤將太子的冊寶送到他的宮中,人以為異。後來,莊敬太子得病就死了,太子的位置居然輪到朱載坖。朱載坖的弟弟景王想要與他爭奪皇位,卻在明世宗就快去世的前一年死了。[18]

  • 隆慶祥

朱載坖親和仁愛,推崇節儉,喜歡穿着寬鬆常服。而袁氏製衣工藝精湛、裁作舒適,因此,更多地被尚衣監所青睞。朱載坖欣悅之餘親書「袁氏裁作」四字以示嘉獎。[19]

至清朝乾隆年間,袁氏第九代傳人袁士傑,承祖業,在京城重張「袁氏製衣坊」。乾隆私訪,驚訝民間居然有可比肩宮廷的織造及裁作工藝,遂賜書袁氏「天慶祥瑞」以示恩典。袁士傑晚年決定將祖上裁作衣物的裁案製成匾額,改字號為「隆慶祥」。[19]

  • 愛吃果餡餅

朱載坖想吃果餡餅。御膳房便開始忙碌起來,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後來內監報賬,吃果餡餅花銷五十金。朱載坖即位前,久居民間,故知道民情,便驚呼道:「有五錢銀子,足以在東華門那裡買一大盒子了。」[20]

名諱爭議

通常說法將明穆宗朱載坖的名諱依《明史·穆宗本紀》而認定為「載垕」,其實這是後世的筆誤。在嘉靖、隆慶年間的史料中,他的名諱實為「載坖(jì)」。《明實錄》明確記載,「上命皇第三子名載坖,第四子名載圳」。 擁裕派大臣陳以勤在為朱載坖辯護時也提到:「乃生而命名,從元從土,若曰首出九域,君意也。」[21]而鄰國朝鮮所保留的檔案中也記載其名為「載坖」。 [22]並且朱載坖並沒有改名的跡象,而叫「朱載垕」的在當時另有其人,那就是衡府齊東安和王。

明萬曆年間文人盧翰的著作《掌中宇宙》中將明穆宗的名字誤寫為「載垕」[23],此一訛誤為朱國禎《皇明史概》、談遷《國榷》等書及清廷官修《明史》等書所沿襲,導致後世普遍弄錯了朱載坖的真實名諱。

人物評價

  • 總評

朱載坖的一生,以隆慶開關、俺答封貢為最重要之大事。相較而言,朱載坖的性格確實是自明武宗以後明朝歷代皇帝中最為謙和的,只有明靜、寬仁的朱載坖,才讓大臣們有足夠的空間來施展抱負。隆慶一朝,只有六年。但是,其間人才輩出,在徐階、張居正、高拱等閣臣的主持下,隆慶一朝頗稱大治。《明史》也稱讚朱載坖「端拱寡營,躬行儉約」,每年光在飲食方面就能節省數萬兩銀子。

不過,朱載坖是一個「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的人。所以,在他統治期間,內閣之間的權力鬥爭加劇。其中,徐階與高拱的鬥爭更是早在隆慶元年(1567年)就已經開始。 [18]

  • 史書評價

《明史》:穆宗在位六載,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尚食歲省巨萬。許俺答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可稱令主矣。第柄臣相軋,門戶漸開,而帝未能振肅乾綱,矯除積習,蓋亦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者歟! [24]

《明穆宗實錄》:上即位,承之以寬厚,躬修玄默,不降階序而運天下,務在屬任大臣,引大體,不煩苛,無為自化,好靜自正,故六年之間,海內翕然,稱太平天子云。[1]

史書記載

  • 《明史·穆宗本紀》 [24]
  •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1]

相關視頻

  • 「隆慶開關」又稱「隆慶開海」,是 朱載坖登基後推行的新政。

參考資料

  1. 1.0 1.1 1.2 世宗實錄(穆宗實錄).國學導航.2019-06-01
  2.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十,《郭希顏論廟制》。
  3. 張廷玉·《明史·穆宗本紀》:先朝政令不便者,皆以遺詔改之。召用建言得罪諸臣大學古典語言學教授。繼承叔本華的基本觀點,但不同意他,死者恤錄。方士悉付法司治罪。罷一切齋醮工作及例外採買。免明年天下田賦之半,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逋賦。
  4. 孫景峰 、李金玉.《正說明朝三百年》.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5-6-1:267
  5. 談遷·《國榷·卷65》隆慶二年的正月二十九日,吏科給事中石星上書六事:「陛下清心寡欲,漸不如初。今為鰲山之樂,必縱慾,必耽聲色。皓齒娥眉,伐性之斧;甘脆肥膿,腐腸之藥。倘不亟戒,萬一起居失調,悔將奚及!」第4078頁
  6. 《大明穆宗莊皇帝寶訓卷之二》:上曰貪官止於罷黜誠不足示懲今次考察諸司贓多跡著者部院列其罪狀奏請處治
  7. 《穆宗實錄》:(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壬子,釋戶部主事海瑞於獄
  8. 紅茶·《私說:徐階、高拱恩怨始末》 第327頁
  9. 明代保守的海外貿易 .聖才學習網.2019-06-08
  10. 門松《中國的明朝——世界現代文明的起源》第256頁
  11. 《明史·李成梁傳》:(隆慶)四年九月,辛愛大入遼東。總兵官王治道戰死,擢成梁署都督僉事代之。
  12. 張廷玉·《明史·穆宗本紀》:(隆慶元年正月)乙酉,土蠻犯遼陽,指揮王承德戰歿。
  13. 張廷玉·《明史·穆宗本紀》:九月乙卯,俺答寇大同,詔嚴戰守。癸亥,俺答陷石州,殺知州王亮采,掠交城、文水。壬申,土蠻犯薊鎮,掠昌黎、盧龍,至於灤河。詔宣大總督侍郎王之誥還駐懷來,巡撫都御史曹亨駐兵通州。甲戌,郭朴致仕。免襄陽、鄖陽被災秋糧。乙亥,總兵官李世忠援永平,與敵戰於撫寧,京師戒嚴。冬十月丙戌,寇退,京師解嚴。
  14. 張廷玉·《明史·穆宗本紀》:(隆慶)五年……是年,琉球、土魯番入貢。
  15. 《穆宗實錄》:十二月丁酉,虜執我叛人趙全來獻,總督王崇古受獻遣使送歸那吉。上命奏告郊廟,諸臣加以恩賚。
  16. 張廷玉·《明史·穆宗本紀》:(隆慶五年三月)己丑,封俺答為順義王。
  17. 不寒而慄:揭秘籠罩明朝三十餘年的一條魔咒.趣歷史.2019-06-08
  18. 18.0 18.1 [許文繼、陳時龍.正說明朝十六帝[M].北京:中華書局,2005-01]
  19. 19.0 19.1 堅守中國精神.鳳凰網.2019-06-08
  20. 舌尖上的中國:中國十大吃貨皇帝.人民網.2019-06-08
  21. 許國:《許文穆公集》卷四,《光祿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贈太保諡文端松谷陳公墓志銘》。
  22. 《朝鮮王朝實錄·中宗實錄》卷89,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四月初十日條;《朝鮮王朝實錄·明宗實錄》卷34,二十二年正月初十日條。
  23. 盧翰:《掌中宇宙》卷五,建極篇上。
  24. 24.0 24.1 明史·穆宗本紀第十九.國學導航.201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