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蝴蝶的歌唱(林晓嘉)

《蝴蝶的歌唱》中国当代作家林晓嘉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蝴蝶的歌唱

如果把岁月中的往事比成一首久远的怀旧歌曲,那么一些萦绕于心的美好回忆,我更愿意把它形容成蝴蝶的歌唱。一段尘封的往事,是一曲久违的旋律,常在不经意之间,轻叩你的心门;而那些珍藏的美丽,也总是在一个瞬间,如蝴蝶般,翩翩然,在心灵花园里起舞轻唱。这样的歌声,时常撩拨着思绪,在心海里,泛起一阵又一阵的涟漪……

小时候,母亲一有空就会带我去郊外,母亲说,在那里,可以看到好多漂亮的蝴蝶,当我忍不住想用手捕捉那份美丽时,母亲告诉我,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在冲破束缚它自己的茧之后才变成的,历经了化蛹成蝶的艰辛,才赢得阳光下的欢唱。母亲的一席话,让我幼小的心灵,盛满对这小生灵的敬畏。我喜欢上了蝴蝶,央求母亲为我画一只蝴蝶,从不会绘画的母亲,为了我,到处向街坊邻居借来蝴蝶的各种画样,一笔一笔地,临摹在纸上,还借来邻居上小学孩子的蜡笔,为蝴蝶描上斑斓的色彩,那一刻,纸上的蝴蝶在飞翔……

读小学,学校文艺汇演,要自己准备演出服,母亲竟花了一夜时间,一针一线地,手工改良了一件白衬衫,垂直的下摆改成了圆摆,并在圆摆及衬衫的两边都绣上了金边;领子上,在镶嵌金边的同时,还用七彩丝线一边各绣上了两只扑翅的蝴蝶。一件平淡无奇的白衬衣,经母亲的巧手慧心,魔术般地成了一件夺目的演出服。当我被同学们团团围住,不停询问时,那一刻,小小的我,心,像蝴蝶一样飞翔……

进入初中,家中新添了一个叫“蝴蝶”的新成员,它是一台上海产的“蝴蝶牌”缝纫机,母亲说,她第一眼看到“蝴蝶”时,就想着买下它,不止因为拥有一台缝纫机是母亲梦寐以求的,还因为它的名字叫“蝴蝶”。这台缝纫机在当时要一百五十元,算是价格不菲了,母亲问亲戚借了钱,才凑够这笔费用。尽管当时母亲还不怎么会用缝纫机,但聪明能干的母亲只用了不到两天的功夫,踏出来的针线就已是密、齐、直了。这以后,母亲学着缝制衣服,踩缝纫机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我的衣服款式也开始在同学间领导着服饰新潮流。母亲做衣服很用心,她会把看到的式样,加上自己的一点点创意,就变成了另一种时尚。那时,女生中流行穿着白色连衣裙,就是那种很普通的款式,而母亲给我做的白色连衣裙,袖子是泡泡袖,袖口和裙摆下都加上了白色蕾丝花边,裙摆的一侧还绣上了一只美丽的蝴蝶。母亲的创意,让这条连衣裙成为女生们纷纷效仿的式样,也常被同学们借去当演出服。母亲总是在做好一天家务活后,坐到缝纫机前赶制全家的衣服,我经常是在睡眼矇眬中,看见母亲奋力踩着缝纫机的身影,也常常是在缝纫机“喀啦喀啦”的响声中又进入梦乡。梦境中,我仿佛听到了蝴蝶的歌唱……

高中时代,我住校,逢周五才能回家。可母亲总是不等到我回家,就迫不及待地从家里捎来为我缝制的新衣新裙。那时,学校早有明文规定,在校统一穿校服。母亲送来的新衣,我也只能等到周五回家时才能穿。因此,每到周五放学后,我会换上母亲做的新衣,如同过新年一般,急急地赶往车站。一路上,心,就像蝴蝶在飞翔,在歌唱……

时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着,转眼,我参加工作了,家中的缝纫机也变得“老态龙钟”,有了岁月的沧桑了。机头镀的亮金属已经剥落了一小块,看上去,锈迹斑斑,机身上的五合板,也有几个地方开裂了,只有台面上的木板,因为多年反复使用,仍是油光锃亮。母亲呢,也很少坐在缝纫机前了,偶尔在需缝补时,才会打起缝纫机,“喀啦喀啦”地踩一阵子。夜晚,似乎变得更加宁静了,再没有那单调的声音伴我入眠了。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一辈子的母亲,更多的时候,是倚靠在床头,拿着一本书,戴着老花镜阅读着,柔和的灯光,映照在母亲脸上,愈发显出母亲的从容与悠闲,这样的宁静与安谧,在我的眼前,总会幻化成这样一幅画:蓝蓝的天,青青的草,缤纷的花蕾,斑斓的蝴蝶在歌唱……

尽管母亲很少用缝纫机,但是给缝纫机作保养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过。隔三岔五的,母亲总会拿出机油,小心地擦拭着,细细地端详着,一如刚买缝纫机时那会儿。搬迁新家后,母亲也不舍得丢弃它,就这样,“蝴蝶”被安置在新家宽敞的阳台一隅。兴致所及,母亲仍会坐在缝纫机前,做一些家中的小饰物,美化家居。母亲常和我念叨这样一句话:在过去,缝纫机是方便生活的必备工具,现在却成了她休闲娱乐的健身器材了。沐浴在阳光下的母亲,坐在陪伴她多年的“蝴蝶”身旁,开心而满足地笑了。这一幕,如今想来,仍让我的心,颤动着,宛如那翩飞的蝶儿……

四年前,母亲像蝴蝶一样飞往天堂,家中的“蝴蝶”也停止了歌唱。阳台上,依旧洒满温暖的阳光,只是,寂寞的“蝴蝶”已暗淡无光。沐浴着阳光,我打开缝纫机旁的长型抽屉,拿出机油,学着母亲的样子,一点点地滴出机油,小心地用布擦拭着,当我最后用干净的软布擦净机身,细细端详时,“蝴蝶”的光芒,霎那间,就在阳光下闪亮了,那一刻,我又听到了蝴蝶的歌唱……[1]

作者简介

林晓嘉,江西南昌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