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蝶骨

蝶骨,形如蝴蝶,是位於前方的額骨、篩骨和後方的顳骨、枕骨之間的骨頭。其橫向伸展於顱底部,分為體、小翼、大翼和翼突四個部分。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蝶骨
  • 外文名:sphenoid bone
  • 拼音:Die Gu
  • 位置:位於額骨、篩骨和顳骨、枕骨之間

概述

體部位居中央,上面構成顱中窩的中央部,呈馬鞍狀,叫蝶鞍,其中央凹陷,叫垂體窩;體部內有空腔,叫蝶竇,向前開口於鼻腔。小翼從體部前上方向左右平伸,小翼後緣是顱前窩和顱中窩的分界線。小翼根部有視神經管通過,兩視神經管內口之間有視交叉溝連繫。大翼由體部平伸向兩側,繼而上翹,可分三個面:腦面位於顱中窩,眶面朝向眶,顳面向外向下。在大翼近根部處由前向後可見圓孔,卵圓孔和棘孔,從棘孔入顱的腦膜中動脈在骨面上留有動脈溝。體部兩側有由後向前行走的淺溝,叫頸動脈溝,頸內動脈經頸動脈管入顱後行於此溝內。

在小翼和大翼之間有狹長的眶上裂使顱腔眶腔相通。翼突位於蝶骨下面,由大翼根部向下伸出,由內側板和外側板構成,兩板的後部之間有楔形深窩叫翼突窩,翼突根部有前後方向貫穿的翼管。

蝶竇

蝶骨劃分前、中顱窩,是由蝶骨體、兩翼(蝶骨大翼、蝶骨小翼)和2個板(翼外板和翼內板)組成。蝶骨體是由2個氣化的蝶竇組成,2個蝶竇大小一般不對稱,分隔位置也通常不居中,分隔甚至可能附於外側壁上部,此為頸內動脈和(或)視神經結節的區域。根據氣化程度,學者們提出了以下分類:

1)蝶竇未發生率為0.7%。

2)僅為蝶骨前部的一個小竇,發生率<5%。

3)位於鞍前的蝶竇,擴展至垂體窩前壁,占11%~28%。

4)剩餘的為鞍區蝶竇,擴展至垂體窩後部。

最近關於鞍區蝶竇的分類方法是基於氣化的方向:蝶骨體、外斜坡、蝶骨小翼、蝶嘴前部及附着部位。

術中注意:手術路徑應順應由蝶竇氣化而形成的凹陷和突起。

蝶竇前壁通常較薄,鼻後動脈(蝶齶動脈鼻中隔支)從下方穿過。蝶竇口與後鼻孔上外側角之間的平均距離為(21±6)mm(範圍10~34mm)。蝶竇側壁可高過視神經、上頜神經(V2)和頸內動脈;底壁有翼管神經穿過,形成齒狀突起。

蝶竇氣化的程度將影響這些結構的顯著性,氣化可延伸至斜坡、蝶骨小翼及翼突根部,與顱中窩非常靠近。當極度氣化時,甚至可以到達顳下窩。蝶竇的血液供應主要來源於篩後動脈。

術中注意:鼻中隔黏骨膜瓣由鼻後動脈(蝶齶動脈的鼻中隔分支)供血。向下擴大蝶竇口時可損傷此動脈。[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