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行
行政执行是一个专有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录
名词解释
行政执行是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组织为了落实和实施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依法贯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行政执行的特点
行政执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行政执行以国家行政机关作为主要的主体
国家行政机关一直被认为是行政执行的惟一主体。国家行政机关通过扮演掌舵者的角色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使企业和社会组织直接参与到公共政策的落实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过程当中形成了行政执行的多元主体格局。行政执行的主体扩大到企业、第三部门、社会团体、社区等。它们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是掌舵和划桨的关系是公共产品的安排者与公共产品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两者都受法律的约束。
2、行政执行是目的性和手段多样性的统一
行政执行是一项活动其目的在于贯彻和落实业已形成的国家意志、国家目标、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行政执行不同于一些目标不明确的、不能事先预见的活动。行政执行的目的性很明显没有确定的目标就谈不上行政执行的启动。但是行政执行达到目标的手段却是多样的这导致了行政执行的多样性:
①行政执行价值的多样性。行政执行是多种价值冲突和妥协的过程这些基本的价值包括民主、公正、权利保护、效率等价值这些价值本身之间存在冲突。
②行政执行方式的多样性。行政执行的主体的多元化、执行客体的复杂性、价值的多样性导致了行政执行方式的多样性。
③行政执行结果的多样性。作为决策和评估的中间环节相同的目标会通过不同的执行得到不同的执行结果。同一法律、政策在不同的行政机关会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
3、行政执行具有直接现实性
公共政策、法律和国家意志都是一种精神性的、抽象的存在需要通过行政执行将这些精神性的、抽象的存在变为现实这就需要行政执行具有直接性和现实性的特点。这一特点表现为行政执行活动过程当中需要行政主体针对正在形成或业已形成的公共问题调用资源基于效率、可行、公正等价值的考虑据以时势采用恰当的方式改变社会现实使得公共问题得到解决。
4、行政执行具有灵活性和经常性
落实行政执行初始目标的过程就是不断执行的过程也是不断调整执行主体的价值和手段的过程也就是说行政执行具有灵活性和经常性的特点。行政执行具有灵活性和经常性的特点的含义还在于: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涉及众多利益的调整相关利益团体必然会借助自身的力量不断地影响执行决策和执行手段的选择。
5、行政执行具有相对独立性
行政执行的相对独立性是由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性质和执行的特点决定的行政执行组织活动和行政执行过程保持相对独立性可以保证执行过程免受不必要的干扰保证国家意志的贯彻实施。
行政执行的原则
行政执行应遵循的原则:
1、绩效原则
绩效原则是指行政执行的全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监控阶段的所有行为都必须按照适用经济的原则进行,力求以最小的执行成本获得最佳的政策效果。
2、符合决策原则
符合决策原则指所有的行政执行计划、组织、指挥、沟通、协调的方向都必须符合所执行的政策和决策的精神,不能自行其是,甚至歪曲执行。
3、灵活变通原则
由于现实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行政执行必须具有灵活变通的特性,适应执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执行计划,以保证原有决策、政策的圆满实施。
4、民主集中制原则
行政执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搜集意见、不断调整执行方案的过程,因此,应该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既集思广益,又有适当的集中,保证执行过程有效开展。
行政执行的方法
行政执行的主要方法目前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1、行政手段。指依靠行政机关内部层级节制的机制,通过命令、指挥、控制、规定、指令等实施政策执行的方法。行政手段的优点在于它具有强制性,并且能够依托行政体制内的各种行政资源,迅速有力地推动行政执行的实施。
2、法律手段。指行政机关通过制定行政法律、法规、法令,对行政执行的实施过程进行规范的方法。法律手段是行政执行中的外在约束因素,对行政执行的内外部关系均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普遍性的规范作用。
3、经济手段。指行政机关运用包括税收、罚款、开支、、利息在内的各种经济杠杆,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经济变量的关系,达到行政执行的目的。
4、教育手段。指行政机关通过宣传、动员、感化、鼓舞等沟通方式,将政策理念输人到人们脑海之中,使之理解政策的内容和意义,自觉地为行政执行服务。
行政执行的阶段
行政执行可分为三大阶段,准备阶段、具体实施阶段和和评估阶段。其中实施阶段是关键环节,是行政执行的核心内容。
1、准备阶段
包括法律准备、组织准备、思想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
2、具体实施阶段
具体的执行阶段是由管理工作的若干功能环节所组成的,这些环节主要包括指挥、沟通、控制和协调等。
(1)行政指挥:行政指挥是行政领导在执行的过程中,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对下属和群众所进行的动员和指导活动。
(2)行政沟通:行政沟通即行政信息沟通,指的是行政体系与外界环境之间,行政体系内部各部门之间、层次之间、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支持与合作,谋求行政体系和谐有序运转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程。
行政沟通的类型:
①按沟通渠道划分: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②按沟通的路线划分: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③按信息流向划分: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④按信息沟通的结构模式划分:单联式、聚联式沟通、互联式沟通
(3)行政控制: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4)行政协调:所谓行政协调,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管理的总目标,把各项行政管理活动加以协作、互相配合,同步地、和谐地完成任务和工作。
3、执行评估
评估实际上是一种反馈过程,它是第二次行政执行过程的开始,也是第一次行政执行的终结。把执行总结列入执行最后一个阶段,能有助于把握行政执行的整体效果,认识执行的完整性。
行政执行的层级
在中国,行政执行一般划分为中央级、省级、市级、县级、乡级五个层次。不同层级的政府机关及其工作部门、职位不同,行政执行的内容、重点、手段也不同。
一般而言,越是上层,执行越宏观、越综合化;越是下层,执行越微观、越专业化。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的你知道有多少个嘛?,搜狐,2022-08-14
- ↑ 汉语的发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会说汉语吗?,搜狐,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