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府
基本信息
景觀
雁峰煙雨(今回雁峰)、石鼓江山、朱陵後洞、青草漁家(今石鼓書院、院側朱陵洞及附近青草橋)、花葯春溪、岳屏雪弄(今岳屏公園岳屏山及原岳屏山西南已毀的花葯寺)、東洲桃浪(今東洲島)、西湖白蓮(今西湖公園)為衡州八景。
衡州大道是湖南省、衡陽市重點工程,全長18.7公里,工程總投資22.2億元,東至京廣港高速鐵路衡陽東站,西接潭衡高速公路和衡桂高速公路,道路按城市主幹道I級標準設計,雙向六車道,路幅寬度64米。
衡州大道為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中的一條東西向交通性主幹道,也是衡陽市城市路網"田"字型骨架的重要一"橫",又是京廣高鐵連接東西外環路的配套工程。它的修建對於拉開城市骨架,提升城市品位,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衡州大道是湖南省最大的"三跨"工程(跨公路、跨鐵路、跨河流),衡州大道湘江大橋是衡州大道的樞紐工程,包括兩端引橋和跨鐵路橋,全長2.62公里,是中國同類型橋樑跨度第二大的系杆拱橋。
歷史
公元1368年,明朝開國。改衡州路為衡州府,直屬於湖廣行省(治地武昌,今武漢市武昌區)。衡州府轄衡陽、衡山、耒陽、常寧、安仁、酃縣(今炎陵)、臨武、藍山、嘉禾等9縣和桂陽州。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分為湖南、湖北兩省。置衡永郴道,衡州府屬於湖南衡永郴道。道府均治衡陽縣
1676年,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國號周。衡州府改稱應天府,為周國都。
康熙二十年(1681年),周亡復名衡州府。仍屬於湖南衡永郴道。
民國三年(1914年),改衡永郴桂道為衡陽道,廢衡州府為衡陽縣,道治所在衡陽縣,衡州府存在546年。
1927年廢衡陽道。
1937年設第二行政督察區。區治衡陽縣(今衡陽蒸湘區)。
1942年,湖南省政府決定將衡陽縣東華、雁峰、西湖、石鼓、江東5鎮和城郊的廣福、奇罡、酃湖3鄉區域設置衡陽市。到2016年衡陽建市已經有74年歷史。
1943年,衡陽市升為省直轄。
新中國
1949年設衡陽專區,專署駐衡陽市。衡陽市改為衡陽專區管轄。
1950年衡陽市改由省直轄。
1970年衡陽專區改為衡陽地區。
1980年2月20日,國務院批准衡陽市升格為地級市,下設江東區、城南區、城北區。
1983年7月,原衡陽地區與衡陽市合併,實行市管縣新體制。
1984年5月2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衡陽市南嶽區,以衡山縣的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1986年11月1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86]170號)撤銷耒陽縣,設立耒陽市(縣級)。1996年11月26日,民政部批覆(民行批[1996]86號)撤銷常寧縣,設立常寧市。
2009年10月,衡陽市管轄蒸湘、石鼓、雁峰、珠暉、南嶽5區,常寧、耒陽2市,衡南、衡陽、衡山、衡東、祁東5縣。全市共有111個鎮、72個鄉(含一瑤族自治鄉)、28個街道辦事處,162個村區居委會,4897個村民委員會。仍治蒸湖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