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服
補服 |
---|
補服是中國明、清兩代、朝鮮半島朝鮮王朝至大韓帝國時代、越南後黎朝至阮朝、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官服的一種。常見為圓領袍,前後綴上補子,也有少數是交領,配銙帶(依品級分為角帶、玉帶等)。最初綴有補子的官常服並沒有特別名稱,只是稱為官常服,清朝時才有了補服這名稱,沿用至今。
朝鲜圆领袍也称为团领、官服。团领前后佩戴胸背(흉배)。朝鲜官服继承了明朝的官服制度。朝鲜国王服衮龙袍。朝鲜后期官吏大分为文官和武官,并穿戴各自不同的官服,穿着官服时还要佩戴冠帽﹑带﹑靴等各种附带品。官吏的品阶不同,官服的颜色或附带品的材料和纹样等都存在差异。整套官服包括袍子﹑带子﹑纱帽﹑木靴。袍子兩腋有袵《鶴峯先生文集》“折風巾。未知何時所著。大袖衫,大口袴。亦未知其制。想是邃古所服也。今則文物大備。朝服則著金梁冠。紅衫。 前韍後綬。左右佩玉。品帶。象笏。素襪黑履。公服則幞頭。朱衫。革帶。黑靴。時服則烏帽,黑團領。(有錦絹綿布三等) 品帶,黑靴。常服則烏帽,紅團領。(有絹綿二等) 品帶,黑靴。[1]
目录
歷史沿革
胸背采用与袍子一样的面料,在上面绣上飞禽走兽以装饰官服,也代表官位的不同。还会绣上云﹑如意珠﹑波浪﹑岩石﹑水纹﹑不老草﹑水珠﹑花﹑牡丹等纹样。双鹤纹样用于堂上官(正三品以上的官员)级别的文班。双虎胸背用于正三品级以上的堂上官武班。官服的头饰是纱帽,其具有前低后高的双层结构,后侧有两翼,用竹丝和马尾毛勾勒出形态后罩上薄绸缎制作而成。犀带是正一品级的官员才能使用的官带,由水牛角制成。正二品用級金,从二品用素金,正三品用級銀,从三品以及四品用素銀,五品以下黑角带。庶人在官者,用团领而无胸背。朝鲜官服内着深衣,。公服之裡。必貼裡廣帶。(舊公服裡。若着貼裡。俗稱固道貼裡。乃戎服也。時或疊皷疊鍾。則百官。卽列信地。脫公服。則不待更着。而便是戎服也。蓋安不忘危之意也。今則此制亦廢矣。今按公服。裡着深衣。尤好。
越南
後黎朝
后黎朝时期,越南朝廷曾颁文禁止清朝风俗流入越南。后黎朝正和十七年(1696年),黎熙宗明令移居越南的中国人必须遵从越南风俗,不许沿用清朝习俗,亦禁止越南人仿效清朝服饰。《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记载:“自清帝入中国、剃发短衣、一守满洲故习。宋明衣冠礼俗为之荡然。北商往来日久、国人亦有效之者。乃严饬北人籍我国者、言语衣服、一遵国俗。 …… 沿边之民、亦不得效其声音衣服、违者罪之。 ”
阮朝
阮朝建立(1802年)以后,对朝服、官服、礼服等正式服饰做出了明确规定。《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世祖实录》记载:“嘉隆五年(1806年)四月、定文武品服。诏曰:大朝品服、自一品之上至正七品,文阶冠并用圆幞头样、武阶并用方幞头样。 …… 一品之上、文武并用蟒袍紫色。自正一品至从三品、文武并蟒袍、青绿蓝黑诸色随用。正四品、从四品文武并花袍、青绿蓝黑诸色随用。正五品、从五品文武并纱缎、青绿蓝黑诸色随用。补子文绣云雁、武绣文豹、并红地。正六品、从六品袍并同五品、补子文绣白鹏、武绣熊、并红地、正七品袍同六品、补子文绣鸳鸯。红地带身并红色。”明命帝、紹治帝、嗣德帝在位期間正值清代道光年間,越南官员仍以乌纱帽、圆领補服、角带为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