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西南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西南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中国西南地区小麦生产普遍存在盲目施肥、过度用药、过量用种等影响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的技术问题。

目录

一、技术名称

西南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一)研发背景

中国西南地区小麦生产普遍存在盲目施肥、过度用药、过量用种等影响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的技术问题。因此,必须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切实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要在持续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着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生产效益和农产品[1]质量。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小麦产业技术研发团队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创新集成了适宜区域生产实际、具有引领性的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包括多抗绿色品种(川麦104等)、抗逆高效播种技术、周年养分平衡与氮肥减施技术、病虫草简化高效防控技术等4大核心技术。具体技术内涵:全生育期灌溉0~1次、亩施纯氮9~11 kg、拌种+一喷多防、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免耕带旋播种、产后烘储处理。绿色目标包括:稻茬小麦亩产500 kg以上、旱地小麦亩产400 kg以上;氮肥、农药、种子减量15%;生产效率、纯收益提升20%;容重770 g/L以上,不完善粒低于3%。

(二)技术要点及参数

1、搞好前作秸秆处理。前作水稻于灌浆后期及时排水晾田,降低收稻期间土壤湿度,减少大型机械对田面的碾压、破坏。采取高留茬(30~50 cm)收获水稻[2],或水稻收获与秸秆粉碎一体化处理。

2、品种布局和种子处理。选择抗病、抗逆(渍害、倒春寒、烂场雨)品种,根据用途分类选择酿酒(制曲)小麦、膨化小麦等类型。并开展以预防锈病、地下害虫和蚜虫为核心的拌种工作

3、适时机械化碎草作业。对于前作收获时未进行秸秆粉碎作业或粉碎处理效果不好的稻茬田和旱地麦田,应于小麦播种前用1JH-150型灭茬机对水稻或玉米秸秆进行灭茬作业,粉碎后的秸秆要求细碎(长度<5 cm)、分布均匀。

4、机械化免耕带旋播种。于10月底至11月上旬播种。选用免耕带旋播种机(如2BMF-10、2BMF-12型)播种,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盖种等工序,每亩基本苗16~20万。具体播种量应基于基本苗要求,根据种子发芽率、种子大小、整地质量和播种早晚而计算。

4、减量高效施肥。全生育期每亩施纯氮9~11 kg,磷肥(P2O5)、钾肥(K2O)各5 kg,其中氮肥60%作底肥、40%作拔节追肥,底肥选择N20P10K10配方复合肥随播种一次性完成。如果生产酿酒(制曲)原料,则70%氮肥用作底肥、30%用作苗期追肥。

5、强化中期综合管理。稻茬小麦于拔节初期按计划追施拔节肥,根据冬季降水和土壤墒情决定是否灌拔节水;喷施生长延缓剂,控制株高,提升群体质量。旱地小麦应于苗期追肥。

6、实施简化病虫防控技术。在选择抗病品种和药剂拌种基础上,减量高效施药。于齐穗至初花期,将杀虫剂、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即“一喷多防”。花前或灌浆阶段视锈病和蚜虫发生情况增加1次防治工作。

7、适时机械化收获。联合收割机收获,麦秸全量粉碎还田,或先行捡拾打捆,再行旋田,为下茬整地插秧创造良好条件。

8、及时晾晒烘干。下场原粮若不能立即入库,视水分含量高低灵活选择脱水干燥方式,水分15%~20%范围,采取“地笼式”简易干燥设施,结合自然晾晒即能完成干燥处理;若水分超过20%,或天气持续阴雨,需要“塔式”烘干设施进行干燥处理。

9、根据需要深翻或深松。连续免耕3~4年后,开展一次深翻或深松作业,破除犁底层,以加深耕层。

(三)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多年生产实践表明,“西南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能使小麦播种效率提高50%、增产10%~15%,节能30%、节药15%、节肥15%、节种30%、节水50%,纯收益提高30%~50%,秸秆得到有效利用,质量显著提升,深受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欢迎。举一个典型例子,2019年四川省广汉市艾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600余亩小麦采用该技术,亩施纯氮9.2 kg,病虫草害防治次数从传统6次减至3次,平均亩产486 kg,容重800~830 g/L,不完善粒不足1%,每公斤平均售价2.52元,亩产值1209.6元,扣除每亩生产成本450元和土地租金400元,亩纯收益359.6元。

该技术的核心知识产权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201310455004.4]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ZL201521093225.2];同时,以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成果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三、适宜区域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西南冬麦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西部)及类似生态区。

四、注意事项

小麦播前田面平整、土壤墒情适宜;秸秆粉碎机选择恰当,或注意更换刀片,确保秸秆细碎(长度≤5cm),分布均匀;播种机必须是带旋设计,而非全层旋耕设计类型;播种深度根据土壤墒情而调节,黏湿时浅播,干旱时适当调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