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薩彥嶺
西薩彥嶺,俄文名稱:Западная Янь-Линг或作Sayansky Khrebet,英語是West sayan,或West Cayan Mountain,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古老褶皺山系,東北-西南走向。西起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南部小阿巴坎河上游,東同東薩彥嶺相接,長約600千米,是薩彥嶺的西支,阿爾泰山向東北方向的延伸支嶺,是唐努烏梁海與西伯利亞的界山,蒙古高原的北沿。大陸性氣候。
目錄
歷史
東、西薩彥嶺曾是中國與俄國的分界線。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與沙俄簽定《布連斯奇條約》(《恰克圖條約》),有滿、蒙、俄、拉丁四種文本,規定中俄兩國以薩彥嶺為界,立鄂博為界牌,歸清政府烏里雅蘇台將軍管轄。
岩石構成
西南段較高,東北部較低。 岩石主體是泥質及砂質頁岩、硅質片岩、石英岩及石灰岩等。大體以葉尼塞河谷為界,西段較高,大多海拔2800-3000米,最高峰克孜勒-泰加山海拔3121米。東段海拔2000米。多山間盆地。河流穿越其間,形成山間谷地,是水力發電站的良好選址。[1]
地質成因
地質構造上屬阿爾泰地槽褶皺帶。加里東造山運動後期的地質運動結果之一。 志留紀末泥盆紀初,亞洲在很多地區發生了褶皺運動。在亞洲原大地槽中,發生了大規模的海水後退,形成眾多高山。這一階段是加里東運動的後半期,亦即造山時期。貝加爾湖沿岸諸山、東薩彥嶺、西薩彥嶺、葉尼塞山脈、庫茲涅茨阿拉套山、阿爾泰山、唐努烏拉山、杭愛山以及我國華南的加里東褶皺帶,都是這一階段形成。
氣候植被
大陸性氣候強,年均氣溫在零下5度左右,主要受亞洲大反氣旋亦即高壓區的影響,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涼爽短促,每年9月-10月開始進入冬季,次年4-5月開始進入夏季。1月氣溫在丘陵間的-14℃到東部有遮擋的山谷中的-32℃,而在草原地帶,氣溫可以遽降至奇冷的-60℃。間或有一兩塊永久凍土帶,屬覆蓋西伯利亞廣闊地區的永久凍土帶。7月的氣溫上升,偶爾會在白天高溫常達24℃,有時在低坡處高達40℃ 。基本上在高地的大部分地方,夏季短暫涼爽。 土壤由高到低,主要分布有冰沼土、高山草甸土、亞高山草甸土、生草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等。 植被區︰山地亞沙漠帶、山地草原帶、山地森林帶及高山帶。北坡海拔800米-1500米處森林茂密,多雪松、雲杉、冷杉;南坡以森林草原為主。呈荒蕪狀態,但在高處仍有由松、落葉松、刺柏屬、杜鵑花、赤楊、樺樹、醋栗屬及小櫱屬等構成的茂盛的森林。在高坡的大石上生長着苔蘚和地衣。3000米以上植被為苔蘚類墊狀植物;2600-3500米為高山-亞高山草甸草原;1300-2600米為森林草原帶;800-1300米是灌木草原;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東升高,如森林下限為1200-1900米,灌木草原下限為500-1500米,荒漠上限則為500-1100米。 旱獺、跳鼠(一種善跳齧齒類)和羚。西伯利亞哺乳動物(熊、猞猁、麝和松鼠)和鳥類(花尾榛雞和啄木鳥),生活在針葉林區,鳥類包括雕、鷹和紅隼。高山動物包括石山羊、雪豹和山羊。[2]
自然資源
礦產和水力資源豐富。山間儲存着鐵、銅、鈷、金、鎳、鉻、鉛、鋅、鉬和石棉等礦藏。水力資源豐富,有著名的薩彥-舒申斯克水電站。 西薩彥嶺翡翠礦床發現於1959 年,位於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南部的捷吉爾河(葉尼塞河支流)河谷,該翡翠礦床產於西薩彥嶺寒武紀早期巨大蛇綠岩套的博魯斯超基性岩體的西南部,在翡翠礦脈出現的地區,分布有大葉片狀的葉蛇紋石岩,翡翠礦脈和其它一些岩脈,如鈉長岩脈、綠泥石—蛇紋石岩脈,鈉沸石岩脈等穿插在博魯斯超基性岩體之中。翡翠礦脈長度多為150-200米 ,厚度2-3米,顏色為白色或淺灰色,含團塊狀和細脈狀的綠色翡翠及綠輝石。翡翠的平均礦物成分是:硬玉70%-90%,綠輝石7%-12% ,還有少量的鈉長石、方沸石、鈉沸石、鈣鋁榴石和剛玉等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