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部分,范围指昆仑山脉以南、喜马拉雅山脉以北、西部为喀喇昆仑山脉、东部为横断山脉之间的区域。 西藏高原自然环境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此外,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奇特多样,千姿百态。
目录
地理位置
西藏高原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面积10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位于亚洲大陆的西南部,大致地理坐标为北纬26°52′—36°32′、东经78°24′—99°06′。东临四川,西连克什米尔高原,北靠昆仑山—唐古拉山脉,南部横亘着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西藏被众多巨大的山脉所怀抱,奔流着无数湍急的江河、拥有众多大小湖泊,由于地形复杂形成了各区域独特的气候类型。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由一系列巨大的山系、高原面、宽谷和湖盆组成。自然环境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此外,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奇特多样,千姿百态。
以西藏高原为主体的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素称“世界屋脊”。西藏高原的存在是亚洲东部自然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以西藏高原为主体的青藏高原区,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并列为各具特色的中国三大自然区,并对毗邻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气候
总体特
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据推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均温降低0.57℃,纬度每升高1度,年均温降低0.63℃,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四季不明。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按气候分类,除东南缘河谷地区外,整个西藏全年无夏。年总辐射量值高达5850-7950兆焦耳/平方米,比同纬度东部平原高0.5-1倍。
在过去2000年时间尺度上,西藏高原的温度出现了时间长度不等的冷、暖变化,但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以来气候快速变暖,近50年来的变暖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的2倍,是过去2000年中最温暖的时段。在整个21世纪,西藏高原的冰川以后退为主,积雪以减少为主,河流径流量以不同程度的增加为主,但21世纪结束之时,西藏高原上的冰川和积雪都不会消失殆尽。
冬半年
冬半年的主要特点是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多大风。西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1月平均气温,除藏东南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翼地区外,其他地区均低于0℃,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低于-20℃,海拔4507米的那曲还出现过-41.2℃的低温。
冬半年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受高空西风气流的影响,冬半年多大风。除东部横断山区之外,大部分地区全年≥8级的大风日数在50天以上,西部和北部地区可高达100-165天,风日多集中在冬半年。高原上空气密度小,在风速相同的条件下,风压较小,一般只有平原地区的60-80%。
由于高差悬殊,使得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差异甚大。西部和北部地区从10月到翌年4月的月平均气温大都低于0℃,海拔低于4000米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也有2-3个月。极端最低气温≤0℃的日数,在西部和北部地区高达250-280天以上,雅鲁藏布江地区约在100-200天,东南部地区则在100天以下。
夏半年
夏半年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日照充足,气温凉爽宜人,降水集中,多夜雨和冰雹。西藏空气稀薄干洁,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都比同纬度地区大得多。如拉萨平均年日照时数为3007.7小时。年平均总辐射7784.2光焦耳/平方米,故有“日光城”之美称。由于西藏高原海拔高,夏半年又正值雨季,最暖月平均气温大都在18℃以下,所以气温不高,凉爽宜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下的东南隅和雅鲁藏布江河谷为10-18℃,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羌塘高原地区在10℃以下,而海拔低于1000米的喜马拉雅山南翼的外缘低山地区,则全年平均气温≥10℃。
降水高度集中于夏半年,一般占全年的80-90%。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迎风面,降水量多达1000毫米以上,其北麓和雅鲁藏布江之间的一狭长地带,年降水量却少于300毫米,为“雨影区”。
西藏江南区
西藏江南主要在林芝地区的林芝桃花节涉及地带,范围很大,但远远小于林芝地区的版图(大部分地带是高山),还有察隅县察隅河谷小部分山地,其次是山南市喜马拉雅两大名沟(勒布沟和洛扎沟,还有小沟浪坡沟),及日喀则喜马拉雅五大名沟(亚东沟、陈塘沟、嘎玛沟、樟木沟、吉隆沟)。
西双版纳区
主要是墨脱县(大部分是亚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另外察隅县的下察隅镇有小部分亚热带雨林(还有小江南地带和高寒地带,气候多层次)。 [1]
资源
水
西藏自治区的年平均径流量为4394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6.5%,是中国河流最多的省区之一,亚洲的著名河流如长江、黄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湄公河、萨尔温江、印度河、伊洛瓦底江等,都源于或流经西藏高原。
西藏高原冰川面积和它的储量分别占全国的48.2%和53.6%,冰川总水资源量约3000亿立方米,每年冰川融水径流量325亿立方米。西藏的湖泊面积40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湖泊与冰川共生是西藏高原水资源的一大特色。
西藏的水资源指标还有4项全国第一:水资源总量全国第一、人均水资源量全国第一、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全国第一、水资源潜能全国第一。
矿产
西藏地处地球上最大、最高的高原,年轻、奇特的地质构造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全国共发现矿产1891处,探明储量的矿床132个。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1999年统计,西藏矿产储量在全国排序前九位的有17种:铬、铜、硼、金、锑、高温地热、建材等为西藏优势矿产;能源矿产为短缺矿产。
西藏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潜力巨大(西藏矿产资源总量潜在价值6505亿元,人均占有26万元,居全国首位),其优越的成矿条件和较低的开发度,将使西藏有望成为中国又一重要的矿产基地。在诸多的矿藏中,自治区政府又将“两黄(黄金和铜)、一黑(铬铁)、一白(硼砂)”矿藏资源的开发置于优先考虑。
油气
西藏高原羌塘盆地蕴藏大量油气资源,将成为青藏高原海相盆地找油最具前景的地区,并有可能成为中国油气工业的新领域。调查研究表明,西藏高原烃源岩发育良好,厚度巨大,生油母质好,这为在羌塘盆地寻找大油气田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盆地中部的烃源岩烃类相态良好,处于成熟阶段,是寻找轻质油的有利地区。同时,在羌塘盆地南部已发现长约100公里的古油藏带,这直接表明了西藏高原海相含油气盆地曾经有过大规模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
生物
生物种类。西藏的植物种类丰富,高等植物有5000多种,占高等植物的1/6,其中木本植物约1700多种,木本植物中裸子植物就有近50种,多组成高大粗壮、结构完整的森林群落。西藏的植物中,拥有一些古老、子遗、特有的珍稀的物种。西藏还有1000余种具有珍贵药用价值的植物,其种数占全国野生药用植物的2/3。
西藏的动物种类据资料看,脊椎动物有648种,其中鸟类有473种,98亚种。西藏的一些动物种群,由于长期生活在严酷的生物环境中,具备了适应性强、耐高寒的特性,如牦牛、犏牛以及野驴等。西藏的药用动物亦有100种。
旅游
西藏自治区政府抓住高原旅游兴起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充分开发旅游气候资源,无疑是开展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仅2014年上半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111705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3852人次,同比增长11.7%。接待国内游客4077853人次,同比增长19.9%。旅游外汇收入2172万美元,同比增长16.2%。国内旅游收入394345万元,同比增长28.9%;实现旅游总收入407703万元,同比增长29.3%。
为了更好地开发西藏高原旅游气候资源,帮助海内外游客选择旅游地点和旅游时间,希望能对游客起到导航的作用。旅游离不开气候,气候是旅游中不可缺少的资源,气候条件是旅游者首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旅游的目的。
地貌类型
山脉综述
西藏高原上的许多闻名世界的高大山脉,构成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也是古代和现代冰川发育的中心。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泛发育。这些山脉按走向可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总体上大致都作弧形展布,中间撒开,两头收敛,在高原的西端形成帕米尔“山结”,在东端构成横断“山束”。“山结”、“山束”所在,群山汇集,地势尤为高峻。
喜马拉雅山
蜿蜒于西藏高原南侧,是一条近似东西向的弧形山系,由许多平行的山脉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交界线上。它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300公里,山势高峻雄伟,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其间,高峰林立,海拔超过7000 米的山峰有50多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有11座。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为地球之巅、万山之首。
珠穆朗玛峰周围5000多平方公里内,有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4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38座。这种高峰汇聚的现象为世界其他山区所未见。这里不仅自然景观壮丽,而且是探索地球奥秘的窗口,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横亘于西藏高原中部。冈底斯山意为“众水之源”,念青唐古拉山意为“大亲眷光明之神”。两山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分界线大致在东经90度附近。这条基本上连续延伸的巨大山系,是藏南、藏东南的分界线,也是西藏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界线。
山系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80公里,平均海拔5000一6000米,东西两端高,中间稍低,海拔超过6000米的高峰有25座,其中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钦峰海拔6656米,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7米。冈仁波钦峰藏语意为“大雪神山”,是著名的佛教朝圣地。
喀拉昆仑-唐古拉山
前者主体部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克什米尔交界线上,西藏境内只是它的东延部分,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在东经90。附近与唐古拉山相接。
唐古拉山是西藏自治区与青海省的界山,北起小唐古拉山,南至西藏安多一线,南北宽达160公里,是一组具有宽广山幅的山脉,主体部分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但相对高度仅500米左右,最高峰格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发源地。
昆仑山自西向东横亘在西藏高原的北缘,是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山。
昆仑山西起东经75附近的帕米尔高原,向东延伸至四川盆地,东西长达2500公里,南北宽15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是中国西部地形的骨架。因其以巨大的高度和长度横贯亚洲中部,故有“亚洲脊柱”之称。西藏境内的昆仑山只是其南支的一部分。
横断山脉
南北向山脉即西藏东南部的横断山脉。这是西藏自治区东部及四川省、云南省西部的一组南北走向的山脉的总称。它的南北走向与中国大多数山脉所呈的东西走向形成鲜明对照,独具一格。
在西藏境内的几条山脉是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和芒康山,它们分别由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唐古拉山脉延续转向而来,海拔多在4000-5000米左右。山脉之间,有深邃的河谷。山岭与河谷高差达1000-2000米,构成奇特的两山夹一川、两川夹一山的险峻地形,形成一道道南北纵贯的天堑。
此外,在这些高大山脉之间,还有许多分支山脉,山峦重叠,名称繁多,使整个高原成为一个“大山的海洋”。这些高原上的山脉,绝对高度很大,但相对高差不过千余米,形成“远看似山、近看似川(平地)”的特点。
高原
在众多的高大山脉之间,分布着许多低山丘陵和湖盆宽谷,构成波状起伏的高原面。高原面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海拔从5500米递减到4000米左右。
这些高原面的绝对高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而且海拔愈高,面积愈广,形成高原形态的又一特色。其中,以普遍分布在西藏北部,介于昆仑山脉、唐古拉脉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东西长约2400公里、南北宽约700公里的广大范围内的一系列平缓高原面最为典型。
这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绵延成片,广袤无垠,通常被人们总称为藏北高原,藏语称为“羌塘”,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
盆地
盆地包括平原、河谷和山地。羌塘盆地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措勤盆地约10万5千平方公里,还有羊湖盆地、比如盆地、定日—岗巴盆地、吉隆盆地等。
平原
西藏的平原,论面积,在全区所占比例很小,但对发展西藏经济所起的作用却是其他地貌类型所无法比拟的。
与中国东部三大平原相比,西藏的平原具有海拔高(平均3000米以上)、成因复杂(冲积、洪积、溯积、冰碛)、面积较小、分布呈狭长的带状等特点。主要分为沿河岸呈条带状的河谷平原和沿湖岸呈环带状的湖滨平原两种。
狭长的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等“一江三河”的中、下游河段,其次分布在朋曲、隆子河、森格藏布(狮泉河)、朗钦藏布(象泉河)、马甲藏布(孔雀河)等中游河段。
这些河谷平原宽度一般为2-3公里,局部地段达10余公里,长达上百公里,坡度平缓,土层深厚,气候宜人,灌溉便利,耕地集中,人口稠密,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据粗略统计,上述河谷平原仅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2%,其耕地却占全区耕地的56%。
狭窄的湖滨平原主要分布在藏南高原湖群及藏北高原湖群等大湖沿岸,地势较低,坡度平缓,谷地宽大,水草丰盛,居民点较集中,也是西藏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
具体分布如下:
尼洋河平原、东雅鲁藏布江平原、波密平原是藏东南最大的平原。藏东南平原和平地面积,大约为2000平方公里。
尼洋河平原:下尼洋河平原(包括几个台地),有近200平方公里左右,范围为八一镇、林芝镇、布久乡,从江河交界口算起;中尼洋河河谷平原,面积大约在130平方公里左右.主要范围包括林芝县的百巴镇、更张乡;上尼洋河河谷平原比较复杂,支流平原多,海拔跨度也大,和下尼洋和中尼洋不一样,绝多数地区都属于半适宜居住区,从含氧情况类比,多数地区有点相似于青海的德令哈、大柴旦等,以海拔3480米左右的错高湖情况,70%左右氧量(估计是该地区是由于峡谷湿润度、降雨量、谷风携带氧粒子、森林密度造成3480米的含氧量高于昌都,远高于乃东),那么可以在该地区3500米以下划线测量所有河谷半适宜地平原.
这个范围包括工布江达镇、巴河镇、江达乡、错高乡、朱拉乡、仲热乡、朱拉乡,3500米左右以下的河谷平原面积大约为195平方公里左右。整个尼洋河平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左右(加上工布3500米以上河谷平原),宜居和半宜居地平原和坡台平地约525平方公里左右(包括河道、湖泊).
东雅鲁藏布江平原:东雅鲁藏布江平原:东雅鲁藏布江河谷平原东段(主要是指东米林),范围包括派镇、米瑞乡、丹娘乡,以及羌纳乡东部地段.该平地包括河谷平原、江岸坡台平地,面积约192平方公里(包括江面)左右; 东雅鲁藏布江河谷平原中段(即中米林)范围包括米林镇、南伊乡、扎西饶登乡,以及羌纳乡西段.包括河谷平原、江道、江岸坡台平地,面积一共约250平方公里左右;东雅鲁藏布江河谷平原西段(西米林),范围包括卧龙镇和里龙乡,包括江面、江岸坡台平地,面积一共约130平方公里左右;东雅鲁藏布江平原最西段(郎县和加查),该段适宜环境酷似青海海西州,属于半适宜居住地.
范围包括:朗镇、安饶镇、加查镇、仲达镇、洞嘎镇、冷达乡、金东乡.包括河台平地、江面,面积共约116平方公里左右.根据上列测量所得的大约数据,东雅鲁藏布江平原约有690平方公里(包括河道、江岸坡台平地)左右.为藏东南第一大峡谷平原.
波密平原:波密平原中段(中波密),范围包括扎木镇、倾多镇、古乡、许木乡、玉仁乡,包括湖泊、河道、河岸坡台平地,面积一共大约为300平方公里左右;波密平原东段(东波密),范围包括松宗镇、玉普乡、多吉乡,其中多吉乡多为半宜居河谷平原.该平原段东极不超过玉普乡政府驻地,包括河道、湖泊、河岸坡台平地,面积约为98平方公里左右;波密平原西段(西波密),范围为易贡乡,是一个独立的、和东中布波密平原毫不相连的独立小平原.包括河面、湖泊、江岸坡台平地,面积约79平方公里左右.
波密平原是藏东南第三大峡谷平原,除了波密平原以外,波密仍然还有一定数量的河谷坝子(如八盖、巴瑞等等).根据上列数据,波密平原面积(包括河道、湖泊、河岸坡台平地,不包括八盖、巴瑞等坝子)大约共480平方公里左右.
西察隅平原:范围为上察隅镇和下察隅镇,主要由河岸坡台平地、河岸平坝、河面构成.南抵中印实际控制线,不包括上察隅一些孤立的小坝子.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左右.
西藏地区低海拔中其它一些较大平地: 1、忠义盆地坝子(忠义乡),约16平方公里. 2、格当河谷平地(格当乡),约34平方公里. 3、东久河谷线形平地,约10平方公里左右. 4、中察隅河谷线形平地(竹瓦根镇),约19平方公里. 5、兹巴沟平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左右. 6、吉隆河谷平地(吉隆镇),面积约24平方公里. 7、鲁朗盆地坝子(鲁朗镇),面积约16平方公里.
其它著名平地(都不到10平方公里):亚东河谷线形平地(包括下司马镇、上亚东乡、下亚东乡),面积6.5平方公里. 墨脱(墨脱镇):4.6平方公里.扎日(扎日乡)平地,3.3平方公里.
附:川藏交界金沙江线状河谷平地(包括岗托镇、白垭乡、汪布顶乡)约25平方公里. 邓柯平原约74平方公里.
峡谷
西藏是世界上峡谷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峡谷主要分布在西藏高原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和藏东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峡谷。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呈马蹄形,在喜马拉雅山东段地区,以南迦巴瓦峰为南侧,加拉贝垒峰为北岸。两山悬崖壁立,紧束大江,形如两扇雄伟的大门,守卫着大峡谷。山峰高出雅鲁藏布江水面达5000一6000米,悬崖直落江面,河谷底部江面最窄处不到80米,就象深嵌在巨斧劈开的夹缝里一样。湍急的江水在迂回曲折的峡谷中奔流,流速在8米/秒左右,局部河段流速可达16米/秒。大拐弯峡谷地区不仅幽深险峻,景观奇伟,而且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力资源。
三江峡谷在西藏自治区的最东部横断山区,三条大江与三列山脉相间分布,平行排列,从西到东依次为伯舒拉岭、怒江、他念他翁山、澜沧江、芒康山、金沙江。三江的河谷切割很深,两岸陡峭的山壁直插江心。由于河道弯曲狭窄,礁石密布,因此水流湍急,漩涡不断,声达数里,其险峻远胜过川鄂间的长江三峡。
三江峡谷水量集中,坡降大,水力资源蕴藏丰富。唯因两岸坡度陡峻,岩块崩塌比较频繁,并断续出现倒石流和泥石流现象,为东西交通往来造成很大困难。
文化
西藏高原都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其饮食习俗别具风格,其中酥油茶便是藏民族特有的营养饮料,以其原料的营养性、制作方法的独特性而闻名遐迩。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
西藏高原上的茶文化,至少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尔雅•释木篇》中说:“木,苦荼(茶)也。”藏语称茶为“荚”,是当时汉语的译音。茶叶具有消食、止渴、去腻等特殊的功能,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西藏高原人来说,确实是不能一日无茶。
西藏高原本是不产茶的地区,史料记载,早在囊日松赞时期,吐蕃民间就开始嗜茶。把茶叶当作开胃、养身之药由来已久。
藏文史书《藏汉史集》关于茶叶在藏族地区出现的故事有如下记载:吐蕃王都松芒布杰得了一场重病,静养之时,王宫屋顶的栏杆角上飞来一只以前没有见过的美丽小鸟,口中衔着一根树枝,枝上有几片叶子,在屋顶上婉转啼叫。国王派人查看,将小鸟衔来的树枝取来放到卧榻上。国王发现这是一种以前没有见过的树枝,于是摘下树叶放入口中品尝其昧,觉得清香,加水煮沸,竟是上好饮料。于是派出众大臣及百姓去寻找这种奇妙的树,历尽艰辛终于在汉地找到了,是为茶叶树。从此,茶叶被引进藏区,并逐渐成为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