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視神經病變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視神經變性,失去傳導功能,導致視物模糊甚至失明。

目錄

症狀

1.發病年齡: 一般多在中年以後。

2. 雙眼發病: 通常多系雙眼同時或先後發病,兩眼可間隔數周至數年,甚至有相隔十多年者,少有復發。

3. 發病突然: 一般發病都較突然,病人常可明確指出其發病日期。

4.主要症狀: 為單眼或雙眼突發的視功能障礙,並在之後的幾天或幾周內逐漸加重。

5.少見症狀: 病人很少有眼球脹痛或眼球轉動時疼痛等感覺。

6、雖然視神經病變的眼底改變有其一定的特徵,如視盤雖有明顯水腫但不很充血,視網膜的血管無明顯異常等。一些特點單憑檢眼鏡的檢查很難明確判斷究竟是視盤炎還是視盤水腫或是缺血性視神經病變。[1]

疾病病因

一、病因:

1.急性大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使血壓過低,以致視盤上的小血管供血不足,發生血循環障礙,從而發生梗死,局部組織缺氧。

2.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顳動脈炎等血管性疾病:使血管壁發生變化,血管狹窄或閉塞,視盤的小血管也因之發生改變,引起局部缺血。

參考文獻

3.嚴重的貧血:使血液帶氧量減低;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如紅細胞增多症白血病等因血循環變慢,致使視盤缺氧。

4.青光眼的眼壓增高 使視盤小血管受壓,而引起血流不暢,供血不足。

5.血管炎類 巨細胞動脈炎結節性多動脈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Buergers病、過敏性血管炎、病毒後血管炎、接種免疫後、梅毒、放射性壞死。

6.全身性血管病變 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偏頭痛、大動脈炎、頸動脈阻塞性病變

7.血液性疾病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鐮狀細胞病、急性低血壓(休克)、G-6-P-D缺乏症

此外,還有一些眼眶和眼球局部的炎症,也可能引起本病。

二、發病機制:

據近年來的研究, 其發病機制是由於供應視盤的小血管發生缺血性病變,致使視盤局部供血不足而產生梗死所致。根據病理解剖及熒光素血管造影的研究資料證實,視盤的前端即篩板前區及篩板區的血源依靠睫狀後血管的小分支供應。每個小支各供應視盤的一小部分,如果其中某1支或數支發生缺血性病變,則該支所供應的視神經纖維因供血不足而產生梗死等一系列病理變化,因而發生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最終可發展為視神經萎縮。有研究發現發生視神經萎縮的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中視網膜中央動脈管徑較 其他原因引起的視神經萎縮細17%~24%。

一般說來,每人兩眼的解剖結構和血管排列通常都比較一致。因此,兩眼常先後發病,病變位置也往往極為相似,所以,雙眼的視野缺損多比較對稱。

診斷

1.詳細詢問有無煙酒嗜好、藥物中毒、營養及新陳代謝障礙、多發性硬化、全身感染性疾病、眼內疾病、外傷以及腫瘤等。對婦女應注意月經、妊娠及避孕史。

2.詳細查眼底,區別視神經乳頭炎與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注意與假性視神經炎、視盤水腫以及與屈光不正、癔病、偽盲及眼底改變不很明顯的黃斑疾病如黃斑囊樣水腫等疾病相鑑別。

3.檢查視力、屈光狀態、瞳孔、暗適應、色覺和視野、暗點、視網膜電流圖、視覺誘發電位、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

4.必要時作X線檢查、CT、超聲波和磁共振成像(MRI),並請神經科會診。[1]

檢查

1、眼底檢查:

視盤多偏小,生理凹陷不明顯杯/盤比較小。

2、黃斑區:

通常不受損害,因此中心視力障礙有時並不很重。

3、眼底表現:

為輕度視盤水腫,邊界較為模糊,視盤可有局限性顏色變淡區域,視盤周圍可有一些局限性火焰狀出血,視網膜血管改變不很明顯,少數人視網膜動脈稍細,在部分單眼發作的患者還可觀察到對側眼,雖然視功能正常然而也可能表現為視盤水腫,可能在不久後水腫加重,視功能下降。

4、視盤水腫消退後:

其邊界仍非常清楚,但視盤的某一區域可能顏色稍淡或顯蒼白,有時可表現為一眼視盤水腫,另一眼視神經萎縮。

5、視野缺損:

比較特殊,如果仔細作周邊和中央視野檢查,常可發現其典型的視野變化。

鑑別

應與因顱內占位性病變,壓迫視神經導致視物模糊相鑑別。

治療方案

1.病因治療如清除病灶及治療原發疾病,並給予大量維生素B1、B12、能量合劑等。

2.根據病情全身及局部應用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藥物。

3.有手術指征者可行手術治療。

視神經萎縮症屬肝腎陽虛、心營虧損、脾腎陽虛者,均由精虧血 少,或陽氣不足,視神經失養所致,因此應針對性地選擇滋補心、肝、脾、腎或助脾腎陽氣的膳食,如鱉肉湯、龍眼肉粥、附子燒狗肉等,以達到補虛固本的功效,並且還要配合通絡開竅藥物,以啟閉郁之玄府,發靈明之神光。

飲食保健

不宜過食傷陰化燥的食物。飲食上還應注意增加富含維生素E、B1、B12及促進體內新陳代謝 的食物,忌食辛辣,禁止吸煙及飲烈性酒,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及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亦可根據病情選擇一些食療驗方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