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
警报 |
中文名称;警报 拼音;jǐng bào 释义;报警的通知或信号;先兆,预兆 出处;8《牡丹亭·写真》 |
警报:解释为报警的通知或信号;先兆,预兆。引申词义:警报器(警报器)指发放警报信号的器具。用于发放预报﹑警报和解除警报的信号。防空警报指战争期间为了预防敌方空袭而设置的报警系统。是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鸣响的提醒人们防空的警报。[1]
目录
词语
词语信息
【词目】警报
【拼音】jǐng bào
【释义】
1、[alarm]:报警的通知或信号。
用电台、汽笛、喇叭等发出的将有危险到来的通知或信号。防空~ㄧ台风~ㄧ降温~。整个村子都听到了警报。
2、[omen]:先兆,预兆。那梦里书生曾折柳一枝赠我,此莫非他日所失之夫姓柳乎?故有此警报耳。-- 明· 汤显祖《牡丹亭·写真》
详细解释
1、危急情况的报告或信号。
宋 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时警报益亟,有郎官侯懋、李几凡三人者……私相谓曰:'使敌一不可避,得相与匿于是,宜死生以之。'"明 归有光《上总制书》:"其闻风效尤者,日增月益。警报汹汹,滋不可闻。"《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单表齐僖公自会稷回来,中途接得警报:'今有北戎主,遣元帅大良小良,帅戎兵一万,来犯齐界,已破祝阿,直攻历下。守臣不能抵当,连连告急。乞主公速回。'"郭光《英雄列车》:"你们没有听见枪声么?那就是水库上放的警报啊!水库决口了!"
2、提醒人的消息。
明 汤显祖《还魂记·写真》:"那梦里书生,曾折柳一枝赠我。此莫非他日所适之夫姓柳乎?故有此警报耳!"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下午在中央公园里和G君做点小工作,突然得到一位好意的老同事的警报,说部里今天发给薪水了。"
3、引申义
jǐng bào qì
警报器(警报器)
发放警报信号的器具。用于发放预报﹑警报和解除警报的信号。
防空警报
开放分类: 战争、安全
政府公告:进行防空警报示警时,望市民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
紧急报警:鸣6秒,停6秒。
解除警报,长鸣3分钟。
防空警报是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鸣响的提醒人们防空的警报。
防空警报的种类
防空警报分为空袭警报、紧急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
●空袭警报
空袭警报于可能遭受空袭威胁时鸣响。空袭警报为响36秒,停24秒,反复循环。
●紧急警报
紧急警报于将要或已经遭受空袭时鸣响。紧急警报为响6秒,停6秒,反复循环。
●解除警报
解除警报于一轮空袭已经结束并且短时间内不会遭受下一轮空袭鸣响。解除警报为连续长响。
防空警报的试鸣
中国一些城市安排每年的某一天进行防空警报的测试。测试一般为15分钟,依照空袭警报、紧急警报和解除警报的顺序鸣响。一是为悼念该城市遭到的空袭中遇难的人民,二是检验人防设备,三是进行国防教育。一些单位也会在这一天安排防空演习。防空警报试鸣之前要在报刊等新闻媒体上公布,以免造成社会恐慌。
一些城市试鸣防空警报的日期
南京:12月13日10:00,为悼念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
桂林:11月30日11:00,为悼念日军空袭桂林的遇难者。
西安: 9月18日 9:18 ,918纪念
济南: 5月3 日10:00, 为悼念济南惨案(五三惨案)的遇难者。
长春、沈阳 9月18日 纪念9·18
全国:2008年5月12日 14:28,汶川震灾全国哀悼日。
重庆:6月5日,悼念重庆大轰炸,勿忘国耻
警报级别(预警级别):
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任钧创作新诗
诗歌原文
警报
·一声尖锐而悠长的汽笛
在天空放射出来
仿佛闻得到血腥的信号
--突袭警报又发出来了
·警报--
诚然带来了恐怖和震惊,
但同时也好像在敌我中间
划下了一条红线,
使得双方的界限更加分明!
可不是吗?
在那惊心动魄的长啸声中:
用同样的动作,
同样的心情,
千万人都同时站拢在一边,
同时感到共通的运命!
出处:《抗战诗选》,战时文化出版社1938年版
诗歌鉴赏
在抗日战争期间,以空袭警报为诗作题材是极其平常的;但任钧这首《警报》诗,却能在选材立意上加深开掘,颇有新颖独到之处。
诗作仅分两个层次,在第一层中只是写"警报"的发出。"尖锐而悠长的汽笛"是敌人即将前来突袭的信号。这信号可以使一般读者从中得到许多联想。也许已想象出敌机机群正在天空中列队呼啸而来,而地面上则到处是慌乱的人群;也许"血腥的信号"已化成一幅幅悲惨的图景……而诗人的着眼点,却是"警报"的背后所隐藏着的一种顽强的全民抗战精神。所以"突袭警报又发出来了"的一个"又"字不仅仅在于表现敌人的猖獗,也确切地反映出抗日军民高度警惕、密切注意敌人动向,团结战斗的决心和力量!
诗人正是顺着这一条思路进入第二层的诗意表达。"警报--诚然带来了恐怖和震惊",其中"诚然"两字承认战争是残酷的,接着又把人们的"恐怖和震惊"暂时搁置一边。因为此时此刻诗人要强调突出的是一种全民抗战的同仇敌忾之心!可以想象得出:在警报声中有些人紧握着对空射击的枪炮,有些人做好了应急救护的准备,有些人甘冒牺牲的危险而坚守重要的岗位,有些人则扶老携幼钻入防空洞中……这里,读者就会自然而然地强烈地感受到敌我之间的分明"界限",强烈地感受到非常时期中千百万中国人民的"共通的运命"。正因为有这样分明的"界限"和"共通的运命",才使人们对本民族的神圣的抗战事业产生出无限的信心和力量!
任钧,作为抗战前夕"国际诗歌"的倡导者,写了不少以抗战为题材的优秀诗作。他不仅深受国内诸如刘大白、刘半农、朱自清、郭沫若、蒋光慈、殷夫等诗人的影响,也深受一些苏联早期革命诗人的影响。他强调新诗要有现实感、时代感,既能激励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热情,又具明快、豪放、有力的诗风,并倡导诗的朗诵。从这首《警报》诗来看,无疑基本上实践了他的一贯主张。
相关视频
参考资料
- ↑ 警报声音效下载_警报声音效大全 , 站长之家,2023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