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周道士·岂无饮食奉欢乐
《访周道士·岂无饮食奉欢乐》是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李觏的作品之一。
李觏著书立说,大胆创新,在哲学上持“气”一元论观点,认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认识论上,承认主观来自观,因此,成为宋代哲学学派的先导,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觏还具有进步的社会历史观。他卓有胆识地提出功利主义的理论,反对道学家们不许谈“利”言“欲”的虚伪道德观念。他从实际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他认为“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富国策》第一)。
他反对把实际物质利益和道德原则,即“利”和“义”对立起来。李觏认识到,物质财富多寡不均的症结所在,是土地占有的不合理。为了解决土地,问题他专门写了一篇《平土书》,提出“均田”、“平土”的主张,引经据典,煞费苦心地为统治者提供解决土地问题的历史借鉴。为了拯救北宋积弱的局面,缓和社会矛盾,他提出富国、强兵、安民的主张,写了《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各十篇,阐述自己的见解。李觏哲学上的观点和政治上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为稍后于他的王安石实行变法进行了哲学理论上的准备[1]。
“ |
岂无饮食奉欢乐,亦有宾客相追游。 宿酲在枕或时起,俗话入耳令人羞。 偶随贤友访仙子,一临花槛斟瓷瓯。 尘埃何处是浮世,松竹此地长清秋。 古来扰扰富且贵,天下茫茫公与侯。 盖棺事了何足数,乘兴啸傲真良筹。 |
” |
— [北宋]李觏 |
目录
对王安石的影响
李觏比王安石大12岁,曾有交往。王安石对李觏也十分推崇,曾在《答王景山书》中写道:“足下又以江南士大夫为无能文者,而求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与纳焉”。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拜相推行新法,邓润甫向朝廷呈上李觏著作并参与变法。李觏的政论对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的熙宁新法[2]均有一定的影响。
李觏认为:“人所以为人,足食也;国所以为国,足用也”,民无衣食,国无财用,任何王朝都保不住自己的统治。他还认为根本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是故土地本也,耕获末也。无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责之战”,“地力不尽,则谷米不多。田不垦辟,则租税不增”,提出以“平土之法”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视频
访周道士·岂无饮食奉欢乐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霸气!40个江西人改变了中国!!! ,搜狐,2016-07-12
-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3)---熙宁新法一二三,个人图书馆,2016-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