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铃声的记忆(刘佳峰)
作品欣赏
课堂铃声的记忆
提到课堂铃声,对于在职场打拼数年如今已是知天命的我来说,学生时代的课堂铃声脑海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在我的记忆里的确有些模糊了。
有人说,课堂铃声在学生时代的每个阶段听到的感受自然是不同的。
记忆中,小学时代听到的课堂铃声是一种开心的感觉,因为那时年龄尚小,头脑相对简单,思想也相对单纯,听到上课铃声后就会乖乖地坐到教室里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听到下课铃声后就会鱼贯而出,然后几个同学聚在走廊斗鸡,或聚集于草地嬉戏打闹;进入初中阶段不再像小学时代那样疯疯癫癫,下课铃声响后大家安分了不少,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开始懂事了;迈入高中,听到课堂铃声后则又是另外一种感觉,会更加镇定自若,因为高中阶段已经变得更加成熟了,思考自己该如何实现大学梦想,经常挑灯夜战,思想也会变得有些许复杂,听到课堂铃声有时会莫名其妙产生一些压力;跨入大学门槛听到课堂铃声又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走进大学校门后便开始思考人生,憧憬美好未来,是人生转折的关键期,听到课堂铃声后则会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
说来也巧,已经远离课堂铃声数载的我,就在今年,因为机缘巧合,我又能听见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课堂铃声了,能够安心地坐在宽敞明亮的大学教室里,聆听老师的精彩授课。猛然间,听到这熟悉的课堂铃声,似乎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久别的校园,重拾学生时代的记忆,尤为亲切。
因为有缘重新坐在明亮宽敞的大学教室里学习,很自然每天都能聆听到那熟悉清脆节奏明快的上下课铃声,让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学习中发生的些许小事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虽然事情颇小,但甚为感动,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这些区区小事,意义深刻非同寻常,暖在了心头,甜在了心里,让我刻骨铭心,始终难以忘怀。
每当听到上课铃声,我会快速走进教室自觉坐到最前排的一个座位上,静静地聆听老师的授课。因为我所在的班级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班级,同学之间不仅年龄相差悬殊,而且全是带薪脱产来学习,职级有高有低,因此,学校给我们配备了三位年轻有为的班主任老师。三位老师的些许举动,不仅温暖了为我这个名不符实的“大学生”,也感动了全班的“大学生”。全班同学个个都是上了“年纪”清一色脱下戎装已经安置在地方各条战线工作的转业军官。论兵龄,有的少则在部队服役十年有余,多则服役二十好几年;论年龄,小的也是而立之年,大的则已经是不惑之年,甚至还有部分已经是知天命的年龄了。如今,能够有机会再走进教室听到熟悉的课堂铃声,聆听高级别教授授课,实属是利好政策的特殊眷顾,大伙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我认为,课堂铃声犹如一种责任,驱使我不得不好好学习,珍惜这难得的机遇。
而在班主任老师眼里,课堂铃声宛如一种使命,迫使三位班主老师自发给予我们这些特殊的“大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班主任为我们操碎了心,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不说,还要考虑学生的管理,精心做好学习课程安排和后勤保障工作,因此,三位班主任老师也进行了明确分工,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三位班主任老师都是年轻有为,工作热情极高的俊男靓女。一位是年轻帅气的男老师,虽然个子不算太高,大概也就是一米七的样子,但思维敏捷,说话逻辑性强,文笔相当了得,不愧是双一流大学里的老师;另两位班主任老师则是身材高挑,气质高雅,俊俏靓丽的女老师。听她俩说话的神态语速,瞅她俩长相和白皙的皮肤,十有八九就能猜中,两位女老师一定不是本地土生土长的。
年轻帅气的男班主任老师姓蒙,名生儒。课堂铃声在他的脑海中犹如一种担当的象征,从他的工作出发点言之,目标是希望全班的每个同学都能学有所成,成为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中间力量。他的特征也颇为分明,听他说普通话的口音和语调可以辨别出来,也基本能判断出或许他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负责对我们班的管理工作,听说他还是一位八零后,年龄比我小的不少,但他做事风格个性鲜明,条理清楚,工作特别严谨细致,对我们的管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平日里喜欢写点“豆腐块”的我,来到学校学习撰写的第一篇小文章,经蒙老师的妙笔生花,站位明显提高了不少,语言也更为精练了,而且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篇小稿子竟然被校园网采用了。之后在他的细心指导下,又有两篇文章先后被其他网络和媒体采用,可以说对我能力提高帮助很大。尽管这些都是细小的事情,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启发颇大。虽说我从事文字工作也有些年头了,但从蒙老师修改文章的思路看,从他身上领悟到了学无止境的深刻道理,平时注重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做好文字工作的严谨性。从这件事情中也足见蒙老师文字功底的扎实深厚,让我自愧不如。也许,这就是课堂铃声节奏带来的无形驱动力。
如果说班主任蒙老师将课堂铃声视为一种担当,那两位女班主任老师对课堂铃声又有新的诠释和解读,从她们的言行中能感知似乎已经将课堂铃声视为肩上的一种重任。
每当上课铃声响起,两位女班主任老师会不时地坐在教室最后排一起听课,下课后主动与我们交谈,询问了解任课老师上课的感受,听取我们的意见建议,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反馈,以便改进。两位班主任老师细致周到的服务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也唤起了我的美好回忆,不得不让我对她俩肃然起敬。
对课堂铃声有新的理解和独到见解的两位女班主任老师,据说也都是八零后。一个姓迟名文华,我们都亲切地称呼她迟老师。另一位女班主任老师姓张名校鲲,理所当然称呼她为张老师,而且张老师的名字中有一个生僻字醌,为了识别这个字我还特意查阅了新华字典,才掌握了老师名字的准确发音。据了解,两位女班主任老师都是东北老乡,从与她俩的第一次接触看,两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话和蔼亲切,身材都高挑,个子不算太矮,至少超过了一米六五,而且两位女班主任老师都有共同的特质,说话干练,办事利索,待人诚恳热情大方,典型的北方人,天生具备东北人说话风趣幽默的特性,给人落落大方的感觉,不时蹦出一句地道的东北话,总能让人捧腹大笑。
有人说,课堂铃声犹如军人的行军号声,一旦吹响,只能前行不能后退。其中的迟老师就是这样诠释的。学校让她负责我们的学习,她宛如大雁南飞的领头雁,有责任把队伍带好。在这方面迟老师执行力也是较强的。为了我们这些“大龄班”学生能够学有所获,真正能够在服务当地的建设中发挥作用,在课程设置方面,迟老师没少费心思。那时,迟老师已经是待产的孕妈了,为了把课程设置好,她完全不顾自己已经是即将分娩的高龄孕妇,在多个部门来回奔波,沟通协调课程的科学设置,目的是让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同学们拿到近乎完美的课程后,好评如潮,纷纷点赞。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事,迟老师为了拓宽“大龄”同学的视野,还想方设法邀请国内名校一些专家教授前来授课。
迟老师对课堂铃声的理解是如此精辟。其实,班主任张老师对课堂铃声的感悟也并不肤浅。她觉得课堂的铃声犹如暮鼓晨钟,充满力量,仿佛把课堂铃声视为做好本职工作前行的动力,时常反省自己的工作态度。因此总是把学生的事情牵挂于心,对全班的每个同学总是关爱有加。一天,她风趣对我说,“带你们这个班更多的是使命!因为你们都曾是为祖国戍守边关,保八方百姓平安的英雄!能够为英雄服务,是我们的至幸,当然要倾心做好服务工作才对得起班主任的称呼!”
对于走读生,张老师也是百般呵护。因为我的家离大学校园不算太远的缘故,自然属于走读生。而大学的教室不同于小学、初中、高中时期那样是相对固定的,要经常更换教室,张老师担心我听到课堂铃声生怕走错教室耽误了上课,每当教室有变动时,张老师都会将教室变动的信息单独发微信告诉我,以示温馨提醒,让人非常感动。
始终将课堂铃声视为己任的张老师,服务的理念始终铭记于心。有一次,我骑电动车自行车进校园时,自己不小心脚踝被电动自行车碰伤了一点皮,并流出少量的鲜血,当时我并没在意,也并没有将自己骑车受伤的事告诉张老师,是我无意中与邻桌的一位同学随意聊起此事,于是同学将我脚踝擦破皮的消息告诉了张老师,没想到,张老师竟然十分重视,立即吩咐办公室的小同事到校医院**碘伏和创口贴立即送到了我的手里,让人感动万分。
作者简介
刘佳峰,男,现居海南。1985年参加工作,扛过枪,拿过笔,当过驻站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