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曹植墓記(楊恆坡)
作品欣賞
謁曹植墓記
一個陰冷的日子,與家人一起驅車去曹植墓。從濟寧到東阿,不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上午十點多就到了。天依然陰沉沉的,而北風,似乎颳得更猛烈了。
我們先去了梵唄(音拜)寺。梵唄寺坐落在魚山之上,這裡是曹植創製梵唄的地方。梵唄,意即佛教音樂,是佛教徒在舉行宗教儀式時的唱詞。一千七百多年前,失意的曹植在這裡創製了「梵唄」。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到中國,一發而不可收,至三國時已然大成氣候。當然,曹植創製的「梵唄」,肯定也起着推波助瀾的作用。一種外來文化,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佛教是最為突出的例子吧?不過,這是有一定機緣的。儒家「未知生,焉知死」,給佛教的乘虛而入提供了絕佳的時機。此外,佛教與中國文化的相遇恰逢其時。東漢後期及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時期動盪,人們朝不保夕,命若懸絲,唯有皈依佛教,才能找到內心的片刻安寧。所以,來自天竺的佛教受到了甚至比本土還要熱烈的歡迎,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曹植同樣是一位心靈無所依託者。早年的曹植才華橫溢、意氣風發,卻不想為才情所累,尤其是曹操去世後,餘生的十一年過得更加狼狽。青少年時期,曹植是深得曹操賞識的,但他的「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最終毀了他。私闖司馬門事件之後,曹操痛下決心,改弦易轍,立了曹丕為太子。有才華本身是好事;失去了理性的約束,正像沒有方向盤的汽車,最終會墜入谷底的。中國歷史上,為才所誤的「才子」還真不少。就說王勃吧。王勃少年成名,二十一歲時更是寫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名句,沒想到他的生命終結在青春年華的二十七歲。王勃去交趾(今屬越南)探望為官的父親,返回途中遇到風暴潮。常人都是心存畏懼的,而大才子王勃見了,直呼「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結果溺水而死。曹植恃才放曠,逐漸得惡於曹操,但曹操總還念及父子之情,不會給他致命的打擊,曹操一死,可就兩樣了。登基後曹丕處處為難曹植,數次改變他的封地。但此時的曹植仍然一副文人氣,不僅沒有意識到危險,還屢次上書,請求獲得重用。曹丕死後,其子曹叡即位,是為魏明帝。曹植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更加不遺餘力地上書給魏明帝,提出許多治國安邦的主張,並暗示司馬氏可能帶來的政權顛覆的危險。應該說,曹植是心地純正的,亦是用心良苦的,但不能不說曹植感情用事太甚。如果是異姓王,以曹植的「八斗之才」,早就可以大展宏圖了,但作為皇權最有力的競爭者,無論是曹丕還是曹叡,是不可能重用曹植的。曹植的悲哀在於以君子之心度一切人之腹,把人性想得太簡單、太美好了。不過,在魚山創製梵唄時,曹植應該是有所覺醒的,此時的他寄情於佛,忘懷人世,但此時曹植的生命已進入了倒計時。
從梵唄寺下來,一轉彎就到了曹植墓。曹植墓很簡陋,陪葬的金銀玉器極少,陶器倒挺多,有陶盆、陶罐、陶雞、陶狗等。去年夏天,我曾去位於河南安陽的曹操高陵探訪,探訪的結果是大大改變了對曹操的看法。曹操是一位有着極深愛民情懷的人,這一點從陪葬的物品上就可以看得出來。曹植顯然繼承了父親的這一點。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三曹」,有「三蘇」,此外再無父子文學搭檔。曹植身後二百年,詩壇大咖謝靈運飽含深情地說:「天下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占一斗,其餘一斗,讓天下人共分吧!」謝靈運語極狂傲,卻沒忘了頌揚偶像曹植。與曹植相似的是,謝靈運同樣死於非命。四十九歲那年,放蕩不羈、恃才傲物的謝靈運稀里糊塗地被宋文帝處死。如果舉止行為收斂些,或者說如果像常人一般庸庸碌碌地活着,那麼,曹植與謝靈運也許都可盡其天年。但,那是才子所望嗎?
「昔時陳王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謝靈運三百多年後,又一位大才子——詩仙李白出世。李白筆下的「陳王」,就是曹植。生命中的最後一年,曹植又被改封到陳(今河南周口)。到「陳」後的曹植自感時日無多,囑咐兒子曹志在自己身後葬己於東阿魚山。曹植的生命終結在四十一歲。是呀,魚山太讓曹植難忘了。這裡不僅依山傍水(黃河),更重要的是這裡曾經有過自己一段難得的清淨日子。登上魚山後聽到的空中傳來的清遠梵音,是曹植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沒有聽到過的。那空靈之音永世難忘。當然,曹植不會知道,後來這裡有了「梵唄寺」,而且梵唄寺被譽為「梵唄祖庭」,世界各地都有人前來拜謁。曹植當然也不會知道,梵唄現在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謁曹植墓,為才高八斗而命運多舛的大才子曹植掬一捧清淚![1]
作者簡介
楊恆坡,濟寧市作家協會會員,有多篇文章在省內外報紙、雜誌及文學網絡平台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