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目錄

謙稱

是表示謙虛的自稱。古代君主自稱寡人不穀。一般人自稱不才下、下走下官鄙人等。女子自稱一般用等。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一般為拙荊賤內內人山荊,稱自己的兒子為小兒犬子小犬,稱女兒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於口語,常見於戲劇。 [1] 中文名 謙稱 簡介 謙稱是表示謙虛的自稱 謙辭釋義 中國自古就有重禮節優良傳統 意義分類 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 自謙詞下官、末官小吏,卑職

謙辭釋義

中國自古就有重禮節的優良傳統,謙辭可表示人們日常交際和書信往來中必不可少謙虛尊敬

意義分類

(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人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轂(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卑職等。 (4)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等,表示自己是新學後輩,如[賈黯]謁范仲淹,曰:「某晚生,偶得科第,願受教。」——《邵氏聞見錄》;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不肖,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詞。「家」 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後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謙詞有: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小子是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女子自稱妾;老和尚自稱老衲;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

常用謙稱

「家」字一族。用於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戚。如家父家尊家嚴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家兄:稱兄長;家姐:稱姐姐;家叔:稱叔叔。 「舍」字一族。用於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或年紀小的親戚。如舍弟:稱弟弟;舍妹:稱妹妹;舍侄:稱侄子;舍親:稱親戚。 「小」字一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的謙稱自己;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稱;小生(多見於早期白話):青年讀書人自稱;小可(多見於早期白話):謙稱自己;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用于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如老粗:謙稱自己沒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謙稱自己;老臉: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如敢問:用於問對方問題;敢請:用於請求對方做某事;敢煩:用於麻煩對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用於自稱的謙稱。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稱自己的見解。也可單獨用「愚」謙稱自己。 「拙」字一族。用於對別人稱自己的東西。如拙筆:謙稱自己的文字或書畫;拙著、拙作:謙稱自己的文章;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敝」字一族。用于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如敝人:謙稱自己;敝姓:謙稱自己的姓;敝處:謙稱自己的房屋、處所;敝校:謙稱自己所在的學校。 「鄙」字一族。用于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如鄙人:謙稱自己;鄙意:謙稱自己的意見;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其他謙稱 寒舍:謙稱自己的家。 犬子:稱自己的兒子。 笨鳥先飛: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後,比別人先行一步。 拋磚引玉:謙稱用自己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等等。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許多地方都能體現出這個文明古國的謙敬之風。古人在說話時非常注意稱謂,說自己時用謙恭之詞,呼對方時用尊敬之語。

謙稱使用

自謙用詞 古人在說自己時的謙稱因身份而有所不同。一般人說自己可以說「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單個字可以說「仆」,如「仆竊不遜,近自托自無能之辭」(司馬遷《報任安書》),可以說「愚」,可以說「竊」,「愚以為」「竊以為」都是「我以為」的意思。大臣們在君主面前可以說「臣」、「微臣」,甚至說「奴才」(和珅不是經常說嗎?),犯了罪了說「罪臣」。下級官吏在上級面前說自己「下官」、「卑職」。下級將領在統帥面前稱自己「末將」。君主自己稱呼自己時說「寡人」、「孤」、「朕」。丫環在主子面前自稱「奴婢」。百姓在官員面前說「小人」「賤民」。古代女子謙稱自己為「妾」、「妾身」、「賤妾」。出家人稱自己「貧僧」、「貧道」、「貧尼」。所有這些都是古人對自己的謙稱。 古人不但說自己用謙稱,說自己家裡人時也用謙稱。說自己的兒子「犬子」、「不肖子」、「賤息」(「老臣賤息舒祺」《觸龍說趙太后》)。說自己的女兒「小女」。說自己的父母為「家父」、「家母」、「家嚴」「家慈」。說自己的妻子「內人」、「賤內」。說自己的東西時也用謙稱,自己的房子「寒舍」、「蓬蓽」、「舍下」。自己的文章為「無能之辭」、「鄙賤之語」、「拙作」。自己的意見主張為「管見」、「淺見」。表演技藝時說「獻醜」,自己的功夫為「三腳毛」。在別人之前發言不忘說「拋磚引玉」。

古句引用

我們通過對上面的分析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謙稱都是用表示身份低、見識淺、品德低的一類詞。比如「愚」是愚蠢的意思;「仆」原意是「僕人」,僕人身份多低。帝王的「寡人」是「寡德之人」。「犬子」就更不用解釋了。古人用這些「不好」的字眼來表示謙虛在古文中隨處可見。例如: 「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陳情表》) 「童子何知,躬逢盛餞」(《滕王閣序》王勃說自己是小孩子,小孩子知道的肯定少) 「敢竭鄙懷,躬疏短引」(《滕王閣序》)

尊稱區別

謙稱自己用「不好」的字眼,稱呼對方就不能用這些字眼了。而尊稱和謙稱正好相反,多數用表示美好、高貴高尚的字眼來表示。這些表尊稱謙稱的詞彙應該是我們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其中許多詞彙還在使用,如: 古人稱對方「子」、「吾子」、「君」、「足下」、「殿下」,複數有「二三子」。臣子稱君王為「陛下」,太子為「殿下」。(「陛下」原意是台階下,「殿下」是「功殿下」,臣子門呼皇上太子時不能直呼,所以用「陛下」「殿下」來代替,以此來表示敬意。像稱呼一般人為「足下」、「閣下」也是同樣的道理。)君王呼臣子為「愛卿」。古人在稱呼對方父母時為「令堂」「令尊」,對方子女為「令愛」「令郎」,此處「令」的本意是「美好」的意義。說別人的意見為「高見」、「高論」。別人的文章為「大作」,稱呼兄為「兄台」、 稱呼弟為「賢弟」,別人的妻子為「尊夫人」。別人的徒弟為「高徒」。別人的家為「府上」。稱呼和尚為「高僧」、「聖僧」。 尊稱老師為夫子師父、師傅、先生、先哲。 如《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後兩人先寫與作者關係,再稱名和字;《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前兩人兼稱官職、字和姓,後一人稱字和姓;《梅花嶺記》「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兼稱官職與諡號,「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稱姓、官職和名;《促織》「余在史館,聞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雞者事」,兼稱官職、籍貫和尊稱。

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