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托爾特·布萊希特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 Eugen Bertholt Friedrich Brecht,(1898年2月10日 - 1956年8月14日)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奧格斯堡,一個富裕的家庭。現代德國傑出的戲劇家,具有相當成就與影響力的詩人。
是戲劇改革者,其史詩劇場脫離了戲劇幻覺發展成為社會思想論壇。不少後世人稱布萊希特是「社會戲劇家」。
「相比於成立一間銀行,打劫銀行算是甚麼?」- 此句,即是出自他的戲劇 《三便士歌劇》。[1]
目錄
早期經歷
1917–21年,在慕尼黑大學學習醫學。
1918年,在一家軍隊醫院任職。
1921年,離開軍隊醫院,後曾任劇院編劇和導演,並投身左翼工人運動。
1922年,《夜鼓》他的第一個成功作品。是位於特納默( Ter Nacht)的Trommeln(Kleist Preis)獲得了德國最高的戲劇獎項。
1923年,開始他的第一場戲 -《 巴爾》。
1924-33年創業時期
1924年,出版他的第一本專業作品《愛德華二世》,受邀擔任徳意志劇院的導演。在此期間他表現出了強烈的反資產階級態度,反映出他這一代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崩潰的文明深表失望。布萊希特的朋友中有達達主義團體,旨在摧毀他們譴責的錯誤標準通過嘲諷和反諷諷刺的資產階級藝術。他與作曲家庫爾特·威爾(Kurt Weill)一起創作了諷刺,成功的民謠歌劇 《德雷格羅申科珀(Die Dreigroschenoper)
1927年,出版詩集和歌曲集《死亡後》(整理再版定為《虔誠手冊》 1966年)
1928年,他改編約翰.蓋伊的《三便士歌劇》和《Aufstieg und Fall der Stadt Mahagonny》歌劇,獲得極大的成功,在柏林演了一年。
1930年, 他寫了他所謂的「萊爾- stücke 」(「示範劇」)這一系列引起強烈爭議的教育劇。 對於教育劇階段的作品,是布萊希特最引人爭議的部分。這些年來,他發展了他的「史詩劇院」理論和一種不規則詩句的樸素形式。他還成為了馬克思主義者。但是,在之後他發展出史詩劇場等成熟期作品之後,布萊希特晚年被問及:「如果要有一個劇本作為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戲劇形式,那劇本應該是什麼?」 布萊希特回答的就是《措施》
流亡時期
1933年,因納粹黨上台而被迫流亡歐洲大陸。流亡時期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1933–41),主要在丹麥,然後在美國(1941-47),這時期他在好萊塢做了一些電影作品。在德國,他的書被焚毀,他的國籍被撤銷。他被免去了德國劇院的演出。
1937年至1941年之間,他寫了他大部分的戲劇作品,他的主要理論論文和對話,以及許多詩集。Svendborger Gedichte(1939)。
在1937年至1939年之間,他寫了小說 ,但沒有完成,小說是《赫爾·朱利葉斯·凱撒大帝》(1957年;Julius Caesar先生的業務事務)。它涉及一位學者在他被暗殺幾十年後研究凱撒傳記。
1941年,經過莫斯科、海參崴、聖·彼得羅港。經蘇聯去美國,但戰後又在美國遭到反共遭迫害。
流亡時期布萊希特在蘇黎世的旅館,見到了亨利希曼、西格斯和本雅明,與他們結下友誼;在莫斯科,他觀看了京劇演員梅蘭芳的訪問演出;在好萊塢,他跟喜劇演員卓別林成了朋友,還與當時訪問美國的老舍相談甚歡。
1947年,返回歐洲,他在蘇黎世呆了一年,主要從事1948年的Antigone-Modell(改編自Hölderlin的《 Sophocles》譯本; 1948年出品)以及他最重要的理論著作,即《Kleines Organonfürdas劇院(1949年;「 劇院的小組織」)。正如他的作品所揭示的那樣,他的戲劇理論的實質是這樣一種思想,即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戲劇必須避免亞里士多德式的前提,即應該讓觀眾相信他們所目睹的事情在此刻發生。
布萊希特認為,劇院不應試圖讓觀眾相信舞台上人物的存在-不應該使其與他們認同,而應遵循史詩詩人的藝術方法,即使觀眾意識到自己在舞台上看到的只是對過去應注意的事件的解釋嚴重脫離。
因此,「史詩級(敘述性,非戲劇性)劇院基於超凡脫俗,疏離效應,通過多種手段來實現,這些手段提醒觀眾他正以科學精神而不是幻想展示人類行為。簡而言之,劇院只是劇院,而不是世界本身。
家庭
1922年,與歌劇演唱家瑪麗安娜結婚。
1923年,生了他們的第一個女兒漢娜。布萊希特很少花時間陪妻子和女兒,以致使他的婚姻充滿問題。
1924年,搬到柏林後,他認識了維也納信仰共產主義的女演員海倫娜·魏格爾,並積極的追求海倫娜。海倫娜還為他生了一個私生子叫做施坦芬。
1926年,布萊希特認識了伊莉莎白·霍普特曼,並和她合作。
1926年,布萊希特和妻子離婚。
1929年,和海倫娜·魏格爾結婚。
晚年
1949年,起定居東柏林。布雷希特在萊因哈特(Reinhardt)的舊德意志劇院(The Deutsches Theatre)中演出舞台上的雜聲勇氣 與金德(與妻子海倫·韋格爾(Helene Weigel)一起)。
這導致了布萊希特自己的公司「 柏林合奏團 」的組建,並永久返回柏林。從此以後,樂團和他自己的戲劇演出首先對布萊希特的時代產生了影響。
1951年,因對戲劇的貢獻而獲國家獎金。
1955年,在巴黎國家大劇院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1955年,並在莫斯科獲得了斯大林和平獎。
1956年8月14日,布萊希特心臟病發作,逝世東柏林來年。
結論
作為劇作家,他是一個勤奮的創作者,一個不停地拼湊在一起的想法,而並非總是他自己的想法(《三便士歌劇》基於約翰·蓋格的 乞Opera歌劇,而《愛德華二世》則是諷刺諷刺的幽默家,並且是一位罕見的音樂人,視覺意識;但是他常常不擅長創造活潑的角色或賦予劇本緊張和體形。
布雷希特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具有許多風格和情緒。
作為製作人,他喜歡輕鬆,清晰,結實的敘事順序。
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他迫使德國劇院不符合其性質。
作為一名理論家,他是出於自己的喜好甚至是出於自己的過錯而製定了原則。
布萊希特反法西斯詩歌15首
· 粉刷匠希特勒之歌
· 德國( 1933 )
· 焚書
· 向季米特洛夫同志致敬
· 若是鼓手開始他的戰爭
· 給集中營里的戰士們( 1938 )
· 龜的標誌
· 一九四零年
· 流亡時期感想
· 關於流亡者這個名稱
· 士兵的老婆得到了什麼?
· 一個德國母親的歌
· 致東線德國的士兵
· 將軍,你的坦克是一輛強固的車
· 元首將要對你們說 [2]
將軍,你的坦克是一輛強固的車
將軍,你的坦克是一輛強固的車。
它能摧毀一座樹林,碾碎成百的人。
但是,它有一個缺點:
它需要一個駕駛員。
將軍,你的轟炸機是堅固的。
它飛得比暴風還快,馱得比大象還多。
但是,它有一個缺點:
它需要一個裝備員。
將軍,人是很有用的。
他會飛,他會殺人。
但是,他有一個缺點:
他會思想。
《統一戰線之歌》
布萊希特同時作為詩人也寫出了大量左翼詩歌,其中的《統一戰線之歌》被漢斯·艾斯勒譜寫成為歌曲,至今仍是德國左翼工人運動最為著名的革命歌曲之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