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貴州畢節國家森林公園

貴州畢節國家森林公園
[ 原圖鏈接 圖片來源於呢圖網]

中文名: 貴州畢節國家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級別: 國家級

地理區域: 雲貴高原東側梯級斜坡地帶

地理位置: 貴州省畢節市境內

面 積: 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植被類型: 針葉茂林和次生林

管理單位: 貴州省林業局

批准時間: 2005年12月

貴州畢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貴州省畢節市境內的烏蒙山區,地處雲貴高原東側梯級斜坡地帶,位於三省交界區域畢節市境內。總面積4133公頃,由拱攏坪烏箐嶺白馬山等三個景區組成,共有自然景點63個,人文景點5個。2005年12月,經中國國家林業局林場批准建立國家森林公園。該公園以森林風景資源為主體,凝聚地文、水文、生物和天象等景觀。2013年,被評為「貴州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1]

貴州省畢節國家森林公園地處「三省紅都」畢節市所轄七星關區境內,由拱攏坪、白馬山和烏菁嶺三大景區組成,總面積4133公頃。其中,拱攏坪景區面積1718公頃,距畢節城區32千米;白馬山景區面積1559公頃,距城區僅15千米;烏菁嶺景區面積856公頃,距城區50千米。

目錄

氣候特點

畢節國家森林公園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2.8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四季氣候宜人。區域環境、大氣質量、負氧離子含量均為優等,公園內氣候呈現」冬不冷、夏涼爽,陰雨綿連、水熱同季」的基本特徵。

地形地貌

畢節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滇東高原向黔中山區丘陵過渡的傾斜地帶,岩溶地貌發育良好。公園地貌屬於中山峽穀類型,天坑地縫奇特,岩溶景觀以天坑盲谷為勝。

畢節國家森林公園屬北亞熱帶貴州高原常綠闊葉林區,截至2012年10月,公園森林覆蓋率高達91.5%,森林植被以針葉茂林和次生林為主,公園有維管束植物近1000種,是黔西北地區最重要的物種基因庫之一。天然闊葉林面積較大、分布集中,人工針葉林分布廣、長勢好,山谷中殘存着呈斑狀分布的竹林,以及、杉、、櫟、、山茶、杜鵑、茅栗等。

動物

畢節國家森林公園動物以鳥獸為主,截至2012年10月,畢節國家森林公園內有野生動物160多種,常見的有獼猴、短尾猴、野兔、松鼠、紅腹錦雞、雲雀、啄木鳥、金腰燕等動物。

烏箐嶺景區以原始的森林景觀為特色,森林植被以針葉茂林和次生林為主。次生林鋪山蓋嶺,竹林漫溝盈壑,矮化華山松林似盆景,怪石奇木若天生樁頭。該景區位於畢節市西部,距市區約50千米,距拱攏坪景區約50千米,景區面積約530公頃。奇木怪石園位於景區東南觀音岩下面、面積約30公頃。園中奇形怪狀的岩石之間,生長着古木奇樹上千株。觀音岩遊覽區遊覽面積為120公頃,占景區總面積的22.6%。區內景點:駝峰嶺、浪風埡、茶花頂、竹篁谷、觀音岩、枯木逢春、華山松矮林、烏箐嶺日出。

拱攏坪景區

拱攏坪景區位於畢節市西南部,公園西部,東接撒拉溪鎮汪家麻塘,南鄰楊家灣鎮鴨子水庫,西連拱攏坪林場三岔路工隊,北界野角鎮大麻塘。景區距畢節市區約41千米,距赫章縣城約54千米。景區面積1337公頃,包括吞天井遊覽區,野角谷遊覽區和天寶峽遊樂區;遊覽區面積811公頃,占公園總面積的60.7%。區內景觀類型多樣,有氣勢通天的吞天井、通天疊瀑、落花溪、五行谷、玉虛台、天王掌、天字岩、穿天縫、天龍洞等。

雷音殿

雷音殿當地名為野角谷,位於拱攏坪景區東北端的雷音谷北段,過神門柱後折向東北,經長約150米、寬約50米的草坪之後的盲谷末端,一個因地殼運動和多年風蝕、水蝕而形成的一個奇異岩棚,棚高約80米,寬約100米,棚頂呈半月形,岩棚之下為深約50米的大廳。在岩棚的懸崖陡壁間塑造出一尊高約10米如來佛像;在雷音殿佛祖岩左邊,離地約5米處有一溶洞,叫雷音洞,洞分數層,洞中有洞,洞洞相通;在雷音殿的西南,有兩根聳立於谷岸兩側的沖天石柱,形同雷音殿門前的佛門神柱。一柱高約100米、直徑約5米,一柱高約80米、直徑約20米。兩柱高大雄偉,相向而立,形同天門神柱,故名曰」神門柱」。整個景觀恰似西天雷音寺佛祖神殿。

雷音谷

雷音谷位於拱攏坪景區西北,為一條地表徑流潛入谷底成為陰河而形成的盲谷,因盲谷末端有雷音殿而名之曰」雷音谷」,谷長約3000米,相對高差100-300米,谷岸均為懸崖而谷底平毯,花草叢生,是一個長約500米、寬50-100米的大草坪,谷的盡頭是岩溶景觀群。

奇木怪石園

奇木怪石園位於烏箐嶺景區東南觀音岩麓草坪北緣,有一塊面積約30公頃的天然盆景園。園中布滿奇形怪狀的大小岩石,似動物、似人像、似器物,不一而足,在怪石之間、之上,生長着樹齡百年以上的古木奇樹上千株。樹高0.5-10米,大多為樁頭萌生成株,依石而生、抱石而長,萌株眾多、形態奇異。

吞天井

吞天井又名為天坑,位於景區西北端,為一岩溶奇景——崩塌型大型漏斗。天坑周圍由四座山巒圍合,坑口南北向約400米、東西向約150米,坑深約200米,如同一座巨型豎井。坑底及崖壁上植被茂盛,坑內景點薈萃,集通天疊瀑、天王掌、玉虛台、五龍谷、天字岩、無底洞、穿天縫等景點於一身。五龍谷就在天坑底部,是與山體構成連通井口的5條深谷,恰似5條巨龍盤繞坑底,故名」五龍谷」;穿天縫位於吞天井內南側,懸岩朋比,相距不過1米,形成一條高100多米的岩縫,只露一線天空。晴日陽光穿縫直射谷底,故名」穿天縫」;通天疊瀑是吞天井東側崖壁之上,芳草溪、落花溪水匯於崖頂,兩跌直下約300米,形成公園最為壯觀的動態水景。第一跌(約50米)瀑流經玉虛台分三綹;第二跌飛瀉250米,直落天坑底部,將絕壁石灰岩沖蝕成3個半圓岩筒;天字岩位於吞天井南面,一道絕壁乳白如玉,壁面之上暗色紋印天成」石一古」三個蒼勁的章草大字,置於長方形岩框正中;天王掌位於吞天井東北玉虛台上,經千萬年水流的沖刷、溶蝕,在岩台上雕刻出酷似五趾的巨型腳掌;玉虛台位於吞天井東面,為通天瀑第一級岩台。從天坑底部望去,岩坎幌若天宮仙壇,故名之曰」玉虛台」。

天然杜鵑園

天然杜鵑園位於拱攏坪景區以西、天龍溪上段以東,海拔1760-1900米地帶,面積約35公頃,有分布較廣的馬櫻杜鵑-露珠杜鵑群系景觀。每到春季,各色杜鵑次遞開放,深紅、粉白、淺黃,五彩繽紛。

天然林

天然林位於烏箐嶺景區,面積726公頃,占景區面積的84.8%,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林層豐富,季相多彩,野生動物較多,有獼猴、短尾猴、野兔、野豬、豪豬、紅腹錦雞、紅腹角雉等。

白馬山景區

白馬山景區位於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境內,距城區僅15千米,面積1559公頃。景區以森林資源為主體,天然景觀和與之和諧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以奇、偉、靜、幽、綠著稱。傳說,天宮的白馬因迷戀該景區神奇秀麗的山水風光不返天庭,在此化作一匹威武雄壯的駿馬,」白馬山」之名由此而來。白馬山景區環繞畢節舊城,是畢節舊城的天然屏障。景區內有青龍嶺翹首企盼的飛石公、青龍山小天池、前所河、翻山河、一碗水等風光。飛石公位於景區西北角青龍嶺上,為一塊長7米、寬6米、高5米的奇石,其西頭懸空伸出3米。

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畢節國家森林公園修建了柏油路、步游道、觀光亭、衛生院、遊覽橋、石梯步、護欄、四星級賓館、七星文化階梯廣場、生態停車場、遊客接待大廳等大量基礎服務設施,旅遊六要素的建設逐步完善。內設生態廣場、旅遊接待中心、停車場及其他基礎與服務設施,具很好的接待能力。

品牌建設

畢節國家森林公園,於2005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林場批准建立,由拱攏坪林場、白馬山林場中心區域捆綁申報而成,國家林業局對公園定名為」貴州畢節國家森林公園」。

2007年,畢節市政府組建風景名勝區黨工委和管委會,為地委、行署正縣級派出機構,對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

2008年,畢節國家森林公園正式建成,生態旅遊開園。

2012年8月,被評為」貴州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2015年10月,獲得首批「中國森林氧吧」稱號。

管理體制

貴州畢節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下設景區管理所,分別與境域內的兩國有林場合署辦公,內設資源管理站、營林站、辦公室、森林防火辦公室和管護站。升格後的拱攏坪國有林場設場長1名,副場長3名,內設機構領導數12名;白馬山國有林場設場長1名,副場長3名,內設機構領導數10名。

歷史文化

烏蒙生態旅遊文化節

畢節是一個具有悠遠的歷史、濃郁的風情、厚重的文化尤其是紅色文化底蘊、神奇絢麗的原生態旅遊資源的地區,有着諸多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一些自然和文化遺產,在中國乃至世界占據獨一無二的地位。從2009年開始,畢節市七星關區每年將舉行」烏蒙生態旅遊文化節」活動,以展示畢節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神奇旖旎的自然風光、絢爛多姿的民俗風情和豐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民間文化內涵等。部分系列活動在畢節國家森林公園的拱攏坪景區舉辦。

洪武石柱

洪武石柱位於畢節國家森林公園中部天寶溪尾海拔1930.0米的山坪上有一石柱,為大明洪武(1368~1398)年間,領兵征伐雲南的名將傅友德將軍所立。柱高4米,方形,邊長0.3米,刻有傅友德率兵過此地取雲南的銘文。

七星關古文化

畢節國家森林公園的拱攏坪是七星關文化的發祥地,主要景點有七星關古城千戶所、古驛道、古八景、七星祭壇、七星關紅色文化等。

畢節市飛雄機場已開通與貴陽、重慶、昆明、北京、廣州、上海等地的航班,有成都-畢節-廈門、雲南-畢節-杭州、畢威、畢海等高速公路。

無公交車可直達該景點。

相關視頻

畢節國家森林公園拱攏坪景區宣傳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