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会议)原图链接来自 贵州省人民政府 的图片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唯一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研究机构,是省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其前身为始建于1960年的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

目录

学院介绍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是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研究机构,是省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其前身为 1960 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79 年更名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全院现有12个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城市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对外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社会研究所、文化研究所、民族研究所、法律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传媒与舆情研究所),2个科辅部门(《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图书信息中心),8个行政处室(党政办公室、人事处、机关党委、监察室、科研处、智库工作处、财务处、离退休干部处)。全院核定编制225人,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9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0人,管理及工勤技能人员45人。离退休人员131人。

专业队伍

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人才逐步实现“双高”化。已形成了一支结构趋于合理,进一步适应研究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全院在职在编人员中,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人员2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1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二级研究员2人,贵州省核心专家2人,省管专家1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甲秀文化人才)24人;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近70人,特别是博士(含在读)人数由2010年的2人增长到2019年的近50人。

不断突出研究优势和特点,引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依托,以应用对策研究为重点,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实施“科研立院、人才强院、管理兴院”三大战略和以质量为中心的科研转型升级。多年来,形成了以阳明文化研究、三线建设研究、贵州佛教文化研究、抗战文化研究、苗族文化研究等为重点的基础理论研究体系;构建了以民族法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大数据治理学、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学、中国历史?专门史?黔学为重点的学科体系。

战略合作

不断开放创新,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创新“院省、院院、院地、院校、院企”合作机制,成立了贵州省第一个文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建立了贵州省唯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作站,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开展重大项目研究,组建了中社科(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分院、贵州省黔学研究院、贵州省三线建设研究院、贵州省大数据政策法律创新研究中心、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近20个研究机构。以“省领导指示、圈示课题”、《社科内参》和《甲秀智库专报》为主要渠道的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机制逐步完善、成效明显,较多成果得到中央领导、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省领导指示圈示课题累计完成200多项,由省社科院一家完成扩展到聚集中国社科院、省内高校等优质力量合力完成。以《贵州法治发展报告》、贵州三大战略行动蓝皮书为代表的贵州蓝皮书系列(18种,2010年为3种)在数量、质量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居地方社科院前列。以此为依托,不断加大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阐释力度,许多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进入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积极举办各级各类学术会议,每年主办或承办的国际性、国家级、省级会议近10次。主办的后发赶超论坛、甲秀智库论坛、甲秀智库青年论坛和承办的“生态文明与反贫困”主题论坛等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核心期刊《贵州社会科学》以名刊建设为目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品牌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实践高端智库获批全省首批新型特色智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积极参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继续朝着“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党委、政府‘思想库’‘智囊团’和西南地区领先的知名智库”的目标不断前进!

视频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相关视频

【独家】了不起的贵州省,对我国发展有多重要?结合历史了解下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实践基地等揭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