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度丰富的国家,中国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国的文化精魂[1]。中国最早出现的和文字相关的文化记忆就是仓颉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蕴藏了无限的文化[2],然后就出现了最初的甲骨文。
目录
名词解释
资金来源是指筹措资金的途径和金额的多少。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贷款、自筹资金(自有资金、股票、债券)和外资(买方贷款、供方贷款、补偿贸易、外国政府贷款、独资和合资经营等)。资金来源是“资金运用”的对称。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等所拥有的资金从一定渠道取得或形成的来源。
资金来源的分类
资金来源分为自有资金、吸收资金、专项资金三大类。自有资金包括由国家财政投入的资金(国家基金)和企业内部形成的资金(企业基金)。吸收资金也称“借入资金”,主要包括企业向国家银行的借款及结算过程中形成的应付未付款等。专项资金指企业除经营资金以外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专项资金的来源有的由企业根据规定自行提取,有的由国家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拨给。不同所有制、不同业务性质的企业,其资金来源及其构成也不相同。
资金来源的方式
资金来源的方式包括:
1、国家财政资金:指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以国有资金投入企业的资金。
2、银行机构的信贷资金:指以银行机构为主,通过信贷的方式所取得的资金。
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指通过包括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所取得的资金。
4、其他机构或企业资金:指股份制企业取得的由外部企业或机构投入的资金。
5、社会个人资金:指国内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通过证券市场对企业投资的资金。
6、企业内部形成的资金:指包括提取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方式所形成的资金。
7、外商资金:指由外国投资者以及港澳台地区投资者所投入的资金。
资金来源的评估
1.审查筹资的合理性
主要是指各年筹资进度与项目工程建设进度能否吻合。项目的建设进度是由建设工期决定的,建设工期是指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从开始施工到全部建成投产所需要的时间,建设工期确定之后,就可以对工程的总建设进度做出安排,一般是按照工程的进度,将建设进度分为签订设备引进合同、委托设计、安排征地拆迁、施工队伍进场、三通一平、土建开工、设备安装、联动试车、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阶段。在此基础上,对项目每年建设进度的资金需求做出安排。筹集的资金应能够满足建设进度的需要,并能满足前期工作的要求。同时,还要合理安排使用各项资金,一般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使用长期贷款和自有资金等。流动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短期贷款等。
2.审查筹资的可靠性
主要是指建设资金的来源要有可靠的保证,并留有余地。不仅总额有保证,而且各年度、各单位或单位工程都有保证。不仅固定资产投资有保证,而且流动资金的来源也有落实。不仅自有资金要可靠,银行贷款也要可靠。要审查自有资金的比例是否满足银行要求,信贷资金占总投资的比重是否能为有关贷款机构接受。
3.审查筹资是否能够满足既定目标
是指筹资必须满足项目既定的各项目标,包括技术、经济目标等。不能因为筹资而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筹资的经济合理性可通过权重评分法或其他方法分析判断。
资金来源账户
资金来源账户是反映资金来源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的账户。在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前,我国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等式为“资金占用=资金来源”,反映等式右边的资金来源渠道的账户都是资金来源账户,如“固定基金”、“流动基金”、“专项基金”、“银行借款”等账户。各项资金来源的增加数,贷记有关资金来源账户;各项资金来源的减少数,借记有关资金来源账户;各项资金来源账户的余额下反映各项资金来源的结余数。
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等式改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右边是反映资金来源渠道的账户,因此,负债类账户和所有权益类账户也可称为资金来源账户。
术语解释
银行贷款是指银行根据国家政策以一定的利率将资金贷放给资金需要者,并约定期限归还的一种经济行为。
自筹资金是指根据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规定,由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及各行政、事业单位自行筹措,按预算外资金规定的用途使用后,确有多余,允许用于投资建设的资金。
资金运用是经济学术语,指企业通过各种资金渠道及具体筹资方式获得必要的生产经营资金后,将其转化为相应的资产,分布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具体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等。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魅力无穷,搜狐,2022-11-20
- ↑ 诗酒趁年华 | 品中国文字 悟千年精魂,搜狐,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