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赤松鎮隸屬於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地處金東區西部偏北,東與曹宅鎮為鄰,南與東孝街道相連,西、西北、北與婺城區新獅街道、羅店鎮接壤,東北仍毗連曹宅鎮,距金東城區5.2千米,區域總面積57.3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赤松鎮戶籍人口為30580人。 清光緒元年(1875年),屬赤松鄉;2002年,仙橋鄉、赤松鄉合併為赤松鎮。截至2020年6月,赤松鎮轄2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仙鎮街24號。 截至2019年末,赤松鎮有工業企業113個,其中規模以上1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7個。[1]

目錄

歷史沿革

清光緒元年(1875年),屬赤松鄉。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分屬羊石鄉、方六鄉。 1950年,分屬龍山、仙橋、橋塘3鄉,隸屬芙塘區公所。 1955年,龍山、仙橋、橋塘三鄉合併為山橋、仙橋兩鄉。 1958年,稱郊區公社山橋管理處、仙橋管理處; 1961年,改稱山橋、仙橋公社,隸屬羅店區公所。 1983年,復稱山橋、仙橋鄉。 1985年,仙橋鄉劃入婺城區,山橋鄉屬金華縣。 1988年,山橋鄉改稱赤松鄉。 2000年,仙橋鄉、赤松鄉劃入金東區。 2002年,仙橋鄉、赤松鄉合併為赤松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赤松鎮轄仙橋、橋東、橋里方、石橋、大源、上汪、西余、北山口、上項村、石下、崗上、石耕背、東塘、王宅、山口馮、鐘頭、雙門、石牌、西前路、下陳、棉塘、高塘村、月塘、官沿頭、下新屋、下錢村、洪村橋、上錢村、郭村、下潘村、岩塘、下塔山、潘村、中聯、下牌塘、塵不染、新屋頭、黃泥壟、雙塘、下楊40個行政村;下設36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赤松鎮轄24個行政村:下楊村、黃泥壟村、石牌村、西前路村、下潘村、郭村、上錢村、橋里方村、大源村、石下村、崗上村、石耕背村、山口馮村、鐘頭村、雙門村、北山口村、虎岩村、赤西村、二仙橋村、牌塘村、東聯村、高陳村、四聯村、三塘村,鎮人民政府駐仙鎮街24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赤松鎮地處金東區西部偏北,東與曹宅鎮為鄰,南與東孝街道相連,西、西北、北與婺城區新獅街道、羅店鎮接壤,東北仍毗連曹宅鎮,距金東城區5.2千米,區域總面積57.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赤松鎮地處金華山南坡,屬自北而南延伸的低山、低岡丘陵和溪谷平原相間的地形;地勢北高南低,北部一線多為低山丘陵,境北與羅店鎮界上的白蘭山海拔1038米,是境內的最高點;中部一線多為百米以上丘陵,間有小片平原,南部沿溪有連片平原。

水文

赤松鎮主要溪流赤松溪及其支流玉壺溪、西派溪自北而南貫穿全境並注入義烏江。

自然資源

2011年,赤松鎮有耕地1.7萬畝,人均0.59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赤松鎮總人口有2903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000人,城鎮化率20.7%;另有流動人口3000人。總人口中,男性14610人,占50.3%;女性14429人,占49.7%。14歲以下3581人,占12.3%;15—64歲21700人,占74.7%;65歲以上3758人,占12.9%;以漢族為主,達28982人,占99.8%;有土家、苗、畲、壯、布依、侗、黎、蒙古、回、藏、彝、白、傈僳13個少數民族,共57人,占0.2%,其中土家族1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22.8%。2011年,赤松鎮人口出生率8.99‰,人口死亡率6.92‰,人口自然增長率2.0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19人。 截至2019年末,赤松鎮戶籍人口為30580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赤松鎮財政總收入7417萬元,比2010年增長1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03.04萬元,比2010年增長11.5%。2011年,赤松鎮農民人均純收入9005元。 截至2019年末,赤松鎮有工業企業113個,其中規模以上1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7個。

農業

2011年,赤松鎮農業總產值2.87億元,比2010年增長52.0%,農業增加值占全鎮生產總值的15.4%。2011年,赤松鎮生產糧食1495噸,其中水稻607噸,玉米157噸,豆類247噸,薯類442噸。棉花種植面積224畝,產量25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472畝,產量256噸,其中油菜籽189噸,花生56噸,芝麻11噸;水果種植面積4961畝,產量8832噸,其中柑橘775噸,楊梅713噸,葡萄3093噸,果用瓜3300噸;蔬菜種植面積11626畝,產量26614噸;食用菌產量160噸。2011年,赤松鎮生豬飼養量68629頭,年末存欄35410頭;家禽飼養量28.51萬羽,上市家禽19.73萬羽。生產肉類2893噸,禽蛋881噸,蜂蜜6噸,蜂皇漿222千克,牛奶373噸;畜牧業總產值6771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3.6%。名優特農產品有赤松佛手、中華鱉、鮮葡萄等。

工業

2011年,赤松鎮工業總產值為13.4億元,比2010年增長35.0%,工業增加值占全鎮生產總值的23.8%。2011年,赤松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家,職工1958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3億元,比2010年增長57.0%;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4家。

商貿

截至2011年末,赤松鎮有商業網點1700個。2011年,赤松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5億元,比2010年增長24.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億元,比2010年增長11.0%。2011年,赤松鎮進出口總額3280.6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40.0%,其中出口3260.8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41.4%,主要產品有電動車、電子產品、機械、電器、塑膠等。

金融業

2011年末,赤松鎮各類存款餘額為4.2億元,比2010年增長12.0%;各項貸款餘額3.7億元,比2010年增長15.0%。

郵電業

2011年,赤松鎮郵政業務收入為138.7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2671萬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赤松鎮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503人,專任教師89人;小學2所,在校生1170人,專任教師8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80人,專任教師7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赤松鎮教育經費達2465.7萬元,比2010年增長12.3%;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038.2萬元,比2010年增長14.6%,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55.9%。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赤松鎮有文化專業戶2個,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40個;公共圖書室40個,藏書8萬冊;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1243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6375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8%。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赤松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9個,病床7張,固定資產總值1018.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5人,其中執業醫師23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10人。2011年,赤松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0.88萬人次。2011年,赤松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855.7/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2377人,參合率98.0%。

社會保障

2011年,赤松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戶,人數1人,支出3557元,比2010年增長27.0%,月人均296元,比2010年增長20.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51戶,人數512人,支出118.9萬元,比2010年增長22.1%,月人均194元,比2010年增長18.1%;五保供養69人,支出38.42萬元;醫療救助407人次,支出23.1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6.47萬元;有敬老院1所,床位125張。截至2011年末,赤松鎮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0699人,參保率94.0%,戶籍人員養老保障覆蓋率95.0%;社會保障財政支出345萬元,比2010年增長29.0%。 [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赤松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80千米,投遞點111個,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5個;固定電話用戶4800戶,移動電話用戶28100戶,寬帶接入用戶6500戶。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赤松鎮鋪設有幹線水管13.5千米,年工業用水3.5萬噸、生活用水5.6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17.8千米,污水治理工程1項,日污水處理能力1000噸,工業廢水處理率45.0%。

供電

截至2011年末,赤松鎮擁有110千伏變電所1座,有主變壓器1台,總容量50兆伏安,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4千米,用電負荷16.5兆千瓦。2011年,赤松鎮售電量累計完成0.48億千瓦時。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赤松鎮園林綠地面積有4.02公頃,其中公共綠地4.02公頃,綠化覆蓋率35.0%。

交通

赤松鎮有鐵路滬昆線、金溫線過境,其中滬昆線境內長3.3千米,為雙軌電氣化鐵路,設東孝1個站,通往金華、義烏市;金溫線境內長0.8千米,設東孝1個站,通往金華、麗水市;滬昆(杭金衢)、長深(金麗溫)高速公路過境,其中滬昆高速公路境內長5.5千米,雙向4車道,有仙橋1個出口,通往金華、義烏市;長深高速公路境內長3.2千米,雙向4車道,有仙橋1個出口,通往金華、麗水市;杭金線省道過境,境內長5.8千米,通往金華、義烏市。截至2011年末,赤松鎮有縣鄉(鎮)級公路9條,總長32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赤松鎮因原赤松鄉而得名。

風景名勝

赤松鎮境內有赤松山風景區。赤松山是黃大仙文化的發祥地。早在東晉時期,就有道教理論家、煉丹家葛洪在赤松山煉丹。兩晉南北朝時,赤松山建有道觀赤松子廟。五代十國時,吳越王錢鏐將赤松子廟重修,改為建成赤松宮,並擴建了太清宮、清宇堂、會仙閣等道觀。赤松山成為了中國道教第三十六洞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