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胸鵐
赤胸鵐 |
---|
![]()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學名 Emberiza fucata 目/科/屬 雀形/鵐/鵐 遷徏狀態 過境鳥/台灣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約16cm/14-21g |
別名:栗耳鵐,雌雄相似。虹膜暗褐色。喙粉褐、上嘴峰及先端黑褐色。腳肉褐色。
雄鳥:
- 繁殖期
- 有白眼圈,栗紅色耳羽,後緣有一小塊白斑。頭頂至後頸灰色具黑細縱紋。黑顎線隔開白頰紋、喉及胸。
- 上胸佈有黑縱斑與顎線相連,與下胸栗色橫帶形成黑栗雙色胸帶。
- 背淡褐具黑褐色縱紋,小覆羽紅褐,翼黑褐色具淡紅褐色羽緣。
- 尾羽黑褐、外側尾羽有白色楔形斑。
- 非繁殖期羽色轉黯淡,頭頂至後頸略微有褐色。胸黑栗雙色胸帶轉淡而模糊。
雌鳥似雄鳥非繁殖期羽色偏土褐色,臉部圖紋較模糊。上胸黑縱斑較細且稀疏,下胸栗色也較淡而模糊無橫帶。
目錄
棲地&習性
繁殖期
季節從4月下旬到7月底,通常大多數配對始於5月;通常兩個育雛。由雌鳥建成,緊密編織的窩巢。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
鳴聲
起飛或隱藏草叢時,發出「嘖"或輕柔「啾-」聲。繁殖期雄鳥出悅耳「ze-ze-ze-ze-、iii」的歌聲。
外觀相似性
草鵐栗紅色或黑色三角形耳斑。喉白,頸側有灰色半領環。胸腹及脇紅褐色。
分佈
亞種和分佈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參考文獻
- ↑ Pine Bunting,hbw.com
- ↑ Pine Bunting,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