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磁化曲线
起始磁化曲线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1]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2],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目录
名词解释
铁芯原来没有磁性,B与H从零开始增大得到的磁化曲线为起始磁化曲线。
铁、镍、钴及其合金,导磁能力很高,称为铁磁性物质,它是构成磁路的主要材料,铁磁性物质的磁特性可用磁化曲线或B-H曲线来表示。磁化曲线可按下述实验方法得出。把一块尚未磁化(或退了磁)的铁磁物质制成环状闭合铁心,在铁心上均匀绕以线圈,并接到直流电压源。调节电阻R,使电流Ⅰ从零逐浙増大,铁心中磁场强度也随之而增大。在测得对应于不同H值下(H的大小可根据电流的大小来求得)磁感应强度B后,便可逐点绘出B-H曲线。这条曲线称为起始(原始)磁化曲线。
磁化
一根软铁棒靠近屑并不能被吸引。如果把软铁棒插入载流空心线圈中时,会发现铁屑被吸了,这是由于软铁棒被磁化的缘故。像这种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在外磁场用下产生磁性的现象叫做磁化。凡是铁磁物质都能被磁化。
铁磁物质之所被磁化,是因为铁磁物质是由许多被称为磁畴的磁性小区域所组成。所谓磁畴就是在没有外磁场的条铁下,铁磁物质中分子环流可以在小范围内“自发地”排列起来,形成的一个个小的“自发磁畴化区“,使么一个磁畴相当于个小磁体。在无外磁场作用时,磁畴排列杂乱无章,这些小磁畴本身所具有的磁性相互抵消,对外不呈现磁场。在有磁场作用下,磁畴都趋向外磁场,形成附加磁场,从而使原磁场显著增。
磁滞回线
铁磁物质的B-H曲线为磁滞回线。
基本磁化曲线
对于同一种材料的铁芯,磁滞回线的大小与形状及最大磁场强度Hm有关,不同Hm值下的一系列磁滞回线,连接各条磁滞回线的正顶点即得到的曲线,成为基本磁化曲线。
参考文献
- ↑ 中国专门创制文字的民族:千人从辽东迁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见证殷商历史 走进中国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