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村莊的眉眼(張富存)
作品欣賞
路是村莊的眉眼
今年春節,我的一個闊別家鄉十年的髮小回來過年,看見他時,沒等我開口問話,我的眼裡就已被他少有的欣喜占滿了。
懷着對新年的願景,想着眼前這來之不易的美好,循着新修的村道,我們拿出手機,走着看着,說着拍着,拍紅牆,拍粉樹,拍小亭,拍車流,拍正散步的少年,拍在跳廣場舞的大媽……拍這裡的滄桑涅槃,拍那裡的前世今生,把無限的感慨和喜悅鋪在落滿陽光的水泥道路上。
來在村口的小亭邊,朝着通往鄉街集鎮的方向眺望,我的那位發小「呀呀呀」地連連驚個不停:這還是我記憶中的路嗎?那個不知灑下有多少村民們辛酸眼淚的泥土路嗎?那個雨天上學時,孩子們「深一腳、淺一腳」一步一步地邁過一道道「坎坎」的泥巴路呢?那個上街趕集時,村民們常常提着、掂着、背着、扛着,累得氣喘吁吁的爛泥灘呢?那個運莊稼時,動不動就翻車、打車的夾轍窩呢?
看他吃驚的樣子,不等他詢問,我就連忙給他拉呱說,是縣委縣政府「向美麗鄉村進軍」的春風,才吹綠了這一片天地。看村民們出行確實困難,第一年,上面就申了報立了項,一點也沒敢耽擱,第二年,路就通了。至此,這條像一個長長的感嘆號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泥土路,終於變成了像破折號、看着讓人舒服舒服、平平坦坦的水泥路。
這還真應了「路是村莊的晴雨表」這句話。這不,路修好了,一切都變得大不一樣了。有了路,上學,打工,趕集上店,運莊稼,再不發愁天陰下雨了;村民們再辦喜事,就可以把小車開進家裡風風光光地迎迎娶娶了;原來承包不出去的土地有人承包了;修好了像梧桐樹一樣的水泥路,這一隻只金鳳凰真的就陸陸續續地來此棲息安家了。
要不,現在我就指給你看。看見了嗎?那個紅房子,還立着一個似環形天梯的地方,是規培駕校;那一大片一大片銀銀白白的,是縣裡的產業扶貧項目,光伏發電;那片耀耀眼眼、屹立着高塔的,搞的是果品冷凍;再遠些,那個看着影影綽綽、讓人眼花繚亂、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地方,是林果示範基地,桃園、梨園都有,要有千畝之多,現在是冬天,有些蕭條,要是等到春暖花開時,等梨花、桃花都開了,奼紫嫣紅的,這裡面可好看了,到時,不管是鄉下人,還是城裡人,浩浩蕩蕩,一大群一大群的都趕來了,他們中間有觀光的,有扛着攝像機採風的,還有文人雅士來寫生的,看那陣勢,大有非要把這裡的美好變成一幅錦,一首詩,一段話,才肯鳴金收兵的架勢!再往遠看,彤雲繚繞處,是加油站,廢品收購站,混凝土攪拌站,農產品加工廠,家庭農場,養牛場……一棟接一棟,整齊地排列着。
說起養牛場,順便扯一句,過去,人們窮怕了,怕丟,好長時間都沒人敢搞養殖了。如今,大環境改變了,雞場鴨場比比皆是,牛場羊場曾出不窮。一來,荒郊野地,街道路口,到處有「天眼」,再者,大家有吃有穿,住的是樓房,享的是天堂,誰還會「鑽窟窿挖牆根」再動那門子歪腦筋啊!
再看,順着這條大道向東,一折一拐,也是水泥路,直通到大門口掛着「希望工程」牌子的村委小學。學校門口,那個先前臭氣醺天的爛泥塘,如今理料得光光鮮鮮,整個水塘皆用規則的大青石鋪就而成,周邊還設了圍欄,並豎了個「水深危險」的大牌子,學校嘛,教育為本,得時刻給學生提醒着。塘的旁邊,是文化廣場,廣場上有大舞台,隔不多久,會有市縣的劇團來此演出,也有鄉里組織的廣場舞比賽,因為是文藝下鄉,所以每次都是不管吃喝,只管包看。再往前走,就是村委大院,也是煥然一新,明窗幾淨的氣派;農家書屋,養老院,託兒所,法律服務下基層,老年娛樂中心,凡是城裡面有的,這裡樣樣也不缺。
那位發小還說,前天,他去地里燒紙,怎麼也找不着去墳地的路了。我一臉笑靨地回應,去墳地的那條蚰蜒小路早已取直硬化好幾年了。那個你記憶的小石橋,也變成了婀婀娜娜的像彩虹一樣的大橋了。河裡的那一灣楊柳,也栽上了風姿綽約的海棠樹了。就連地里的田埂上,也澆成了縱橫交錯的水泥路了。田野如棋牌般整齊。沿着路溝,電纜線埋在了地頭邊。抗旱時,綠卡一插,高高的水柱有向東飄的,有向西逸的,有向南噴的,有向北揚的,五彩繽紛的水柱交融着,曼妙着,比天上的龍王爺下的雨還滋膩。地里有路了,莊稼成熟時,大聯合割下來的糧食也不用再拉場裡晾曬了,直接有老闆開着大卡車等着,先甩給你一小捆「小紅魚」作為定金,算是成交了。
把目光抽回,再瞅瞅莊上的路吧,已不再是村村通了,是戶戶通了。望去,橫的,豎的,一條條巷道圍着村莊飛舞;又趕上是過節,打工的都回來了,院落里容不下的小車像是擺開了長蛇陣,都擁在一起的夾道兩旁,也像來加油喝彩!本就漂亮的樓房,再經過創意的修飾,更加的靚麗富貴!大門都是一色的朱漆照面,還刷了白牆,與白牆相搭互顧的,栽的是兩排風景樹。海棠是我們縣的名片,當然栽的是海棠樹。白牆,綠樹,紅花,這絕佳的搭配,放在一起,風景全有了。腳下,自來水管通到各戶各家;天上,寬帶,網線,東來西往,相幫互襯;最是,那白天像太陽,夜晚像月亮的太陽能燈,看上了也是那麼養眼。村口,街道的盡頭兒,又弄個小亭子;農閒時,村民們常來此聚聚,聊聊天,把以往的日子捋捋,把今後的打算說說;或者,在這兒等個車。
等日日接送學生的「天天」校車,等電話、微信預約的快遞、郵車,等三天一來、五天一往的垃圾清運車,等早上去、夜晚回的專門負責到城裡務工的包車……
說到務工,順便再插個曲兒。近年,縣裡加大了招商力度,一批批很有影響力的外來企業紛紛落戶工業園區、服裝新城。對於務工者,縣裡還出台了諸多政策,比如,外地人,免費食宿,本地人,子女升學加分,參軍、就業優先。待遇也不低,聽說熟練工一個月能拿五六千!現在,不少在外務工人員都回到家門口打工了。
看我說得那樣自信,「發小」也動情地說,「其實,我也早有此意。都一大把年紀的人了,天天拖家帶口,在外東拼西殺的也不是辦法,容我想好了,就說服家裡,也在咱城裡謀個差,過個安生日子,妥了。」
我又接上話茬道:不是我說,你今年回來,親眼所見,西平的發展真是太大了。縣裡把「綠色引領、生態立縣、持續發展、文明美麗」作為西平經濟發展的理念,並舉全縣之力,以海棠文化節為載體,將有着兩千年底蘊的嫘祖文化、冶鐵文化、鑄劍文化、釀酒文化、農耕文化發揚光大得風生水起。這不是我在誇大話,是眾望所歸:西平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宏偉藍圖一定會實現,西平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直談得我倆心動眼熱,夕陽西墜。此時,落日的餘暉和着新年的喜慶融融地照過來,照在我的臉上,照在「發小」的臉上,照得大家心裡都是亮亮堂堂的。
我翻翻手機,看見「發小」早把他繞着村子走在新修的水泥道路上拍的一組圖片傳給了我;隨即,我也轉發了所有的圖片並在朋友圈裡顯擺了起來,下面還跟了一個美其名曰「路是村莊的眉眼「的評論,算是我對當今盛世點的一個大大的贊![1]
作者簡介
張富存,河南省西平縣蘆廟鄉公務員,駐馬店市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