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突
概述
人的頭腦是由數以千億計的神經細胞(又稱為神經元)所組成的. 這些神經細胞是專門傳遞電訊號的細胞, 當位於細胞表面的受體接收到神經傳導物質時, 神經細胞便會產生動作電位以傳遞訊息,會利用化學和電訊號與其它細胞溝通,它有特化的組織(如」突觸」), 以及化學物質(如」神經傳導物質」)。[1] 從本體處長出觸手狀的組織, 稱為軸突(axons)和樹突(dendrites),樹突負責將資訊帶回細胞; 軸突則是負責將訊息傳遞出去。
軸突發育
神經元之間形成複雜而精確的網路連線,是神經系統各種重要功能得以展現的生理基礎。從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所需的心跳、呼吸,到實現基本活動的運動協調、感覺傳遞,再到高等思維方式如學習、記憶,都依賴於神經網路。神經元之間形成複雜而精確的網路連線,是神經系統各種重要功能得以展現的生理基礎。神經元正常的形態發育對於神經網路的形成至關重要。如果神經元形態發育異常,將引起智力缺陷、情感缺失、交流障礙、學習能力低下,以及其他嚴重的神經系統發育類疾病。
理論之爭
一百多年前,由於受限於實驗方法和技術手段,人們對於神經元發育的認知還停留在半觀察半猜測階段。當時的神經生物學家們對於神經軸突最初在胚胎中形成的方式存在很大爭議。瑞士的解剖學家伊斯提出「軸突延伸理論」,認為原始的胚胎神經元的細胞質向外凸起形成軸突,並不斷延伸,直至其前端與周圍感覺器官或肌肉纖維接觸時為止。來自西班牙的現代神經生物學「教父」卡哈爾應用胚胎神經組織切片銀漬染色技術,支援了「軸突延伸假說」。
反對這一觀點的學者包括現代神經生物學另一位奠基者施旺,他支援「細胞鏈理論」,認為從神經元到受神經支配的周圍組織之間存在許多原來分散的細胞,這些細胞後來逐漸連線起來,形成細胞鏈式的神經元軸突。當時他們假說的提出都只是基於一些解剖觀察,並沒有其他證據。[2]
解剖學
典型的成熟神經元具有一個軸突和多個樹突。胞體-樹突部分負責接收外來訊號,軸突將自身神經元的訊號傳遞給其他神經元,通過軸突和胞體-樹突之間的訊號傳遞構成了複雜的神經網路系統。一個軸突,連同它的所有分支,可以支配大腦的多個部分並產生數千個突觸末端。一束軸突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形成神經束,在周圍神經系統中形成束。在胎盤哺乳動物中,大腦中最大的白質束是胼胝體,由人類大腦中的大約 2 億個軸突組成。
軸突與樹突
軸突與樹突的區別在於幾個特徵,包括形狀(樹突通常逐漸變細,而軸突通常保持恆定的半徑)、長度(樹突被限制在細胞體周圍的一個小區域,而軸突可以更長)和功能(樹突接收信號,而軸突傳輸它們)。 在某些感覺神經元中,例如用於觸摸和溫暖的神經元,軸突被稱為傳入神經纖維並且電脈衝沿著它們從外圍傳播到細胞體,然後從細胞體沿著同一軸突的另一個分支傳播到脊髓。
神經纖維
軸突功能一旦產生障礙,將會導致許多神經系統疾病,這些疾病可以影響外周神經元和中樞神經元。神經纖維分為三類——A組神經纖維、B組神經纖維和C組神經纖維。A組和B組有髓鞘,C組無髓鞘。這些組包括感覺纖維和運動纖維。另一種分類僅將感覺纖維分為 I 型、II 型、III 型和 IV 型。
區域組成
某些類型的神經元沒有軸突並從它們的樹突傳遞信號。在某些物種中,軸突可以從被稱為攜帶軸突的樹突中發出。沒有一個神經元有不止一個軸突。然而,在昆蟲或水蛭等無脊椎動物中,軸突有時由多個區域組成,這些區域或多或少地相互獨立。
突觸連接
軸突被稱為軸膜的膜覆蓋;軸突的細胞質稱為軸漿。大多數軸突分支,在某些情況下非常豐富。軸突的末端分支稱為telodendria。末端樹突的腫脹末端被稱為軸突末端,它連接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或細胞體,形成突觸連接。軸突在稱為突觸的連接處與其他細胞(通常是其他神經元,但有時是肌肉或腺體細胞)接觸。
過路突觸
在某些情況下,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可能與同一神經元的樹突形成突觸,從而導致自突觸。在突觸處,膜軸突與靶細胞的膜緊密相連,特殊的分子結構用於跨間隙傳輸電或電化學信號。隨著軸突的延伸,一些突觸連接出現在它的長度上——這些被稱為過路突觸,沿著一個軸突可以有數百甚至數千個。其他突觸作為末端出現在軸突分支的末端。
參考資料
- ↑ 神經細胞(nerve cell )的構造
- ↑ 神經元軸突發育的探索簡史人工智慧學家-微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