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過小年(木門月)

過小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過小年》中國當代作家木門月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過小年

冬至要吃餃子,小年也要吃餃子

記憶中,老家的小年可不是這樣過的。這一天通安驛逢集,爺爺特意買來灶糖。傍晚時候,爺爺小心翼翼地將那一疙瘩灶糖放在碟子裡,焚香、燒紙錢,恭恭敬敬地獻給灶神。灶神就貼在鍋台後面的牆上,也是剛剛從臘月集上同門神一起買來的,很是威嚴。爺爺說,給灶神吃粘粘的灶糖,就是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少說人間的壞話。

為了粘住灶神的嘴,我們這天晚上還吃攪團,也先要給灶神獻上一碗。那攪團是甜攪團,「甜」不是有糖,而是與「酸」相對。即是饊好攪團前,用洋芋丁、胡蘿蔔丁、肉臊子等做一大盆臊子湯,用來澆在攪團上吃。老家人將沒有漿水酸菜的飯都叫「甜飯」。蕎面攪團適合臊子湯,雜麵(豆面)攪團適合漿水酸菜。

吃完攪團,就送灶神。

只見爺爺燒了好多紙錢,默默祈禱:「你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說着,讓我們在門外放炮,送灶神上天。據說正月初一,灶神又返回人間,又要迎接灶神。迎來後,每月的初一、十五,必須敬奉他。據說如果不好好敬奉,一家人總會不利相(運氣不好);做飯時,灶火也不利朗,煙熏火燎的。

在老家,灶神、土神(一個「土太歲」,在莊窠里為他安了「地宮」)都要好好供奉,才會避免三災八難。

送走了灶神,爺爺敲碎那一疙瘩灶糖,勻勻地分給我們吃了。第二天開始,老家才開始真正「辦年」了。二十四掃屋子,二十五蒸饃饃(饅頭、花卷),二十六蒸包子,二十七炸油餅麻花、炸丸子,二十八、九焯菜(就是將包菜、白菜蘿蔔絲等煮熟晾涼),三十日(除夕)煮豬骨肉、攤血饃饃、攪涼粉。正月里要來好多親戚。招待親戚一般就是豬肉炒粉條、炒包菜、炒血饃饃。如果人多,就做燴菜。焯過水的包菜、白菜、蘿蔔絲回到鍋里炒一下,再加上粉條、涼粉、豬肉丸子、肥肉片,一鍋燉,滿屋子香味。加上饅頭花卷,熱氣騰騰,很好吃。做起來也方便。

有灶神在鍋台後面,做起飯來,誰也不敢馬虎。灶君娘娘灶君大王看上去很威嚴!

如今,網上說小年這天北方人吃餃子,不知為的那般,也不知是何地的風俗。[1]

作者簡介

李英利,1964年出生於山西臨猗,運城市作協會員,臨猗縣廟上中心學校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