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贻湛法师
《还山贻湛法师》 |
作品名称: 《还山贻湛法师》 创作年代: 盛唐 文学体裁:诗 作者:王昌龄 |
《还山贻湛法师》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1]
王昌龄的诗歌从语象选择、句式运用到语句组合三方面都体现了诗人对典雅劲健的语言艺术风格的追求。在语象选择方面,王昌龄多选用大的数词、有力度的动词、准确的形容词来表现有气势的大场景或有气魄的大胸怀,体现出了语言的力量美、气势美。在名词选择方面,王昌龄选择的是典雅的、典型的语象。王昌龄在诗中多使用短句、变形句式、紧缩复句。使语言有力量感、经济简练。王昌龄诗歌中的语句组合也体现着他简练清峻的语言风格。总结王昌龄的诗三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文辞平易但句意险峻;意兴相兼、沉中见清。
目录
诗词正文
“ |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 |
” |
— <《还山贻湛法师》>,<诗词名句网> |
作品赏析
① 湛法师:或即僧湛然(711年-782年),唐代天台宗高僧。
② 旧壑:隐士所居,常称丘壑。支公:今晋时的高僧支遁,本诗中用以指代湛法师。
③ 林下契:典出《高僧传·竺僧朗》所载朗与隐士张忠交往故事。
④ “喜得”四句:宋刻本无。
⑤ 词:又作“辞”。
⑥ 禅:又作“竹”。
⑦ 明灭意:或作“意冥灭”、“意明灭”、“冥灭意”等。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2]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3] 《闺怨》等。中宗景龙中(708年)转考功员外郎,与杜审言、薛稷等同为修文馆学士。又以受贿罪贬越州长史。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流放钦州。 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赐死。有《宋之问集》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留诗。[4]
视频
参考资料
- ↑ 《还山贻湛法师》 诗词名句网
- ↑ “王昌龄”诗词全集(210)首) 诗词名句网
- ↑ 王昌龄《出塞》原文译文赏析 快资讯,发布时间;2018-04-19 09:26
- ↑ 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是 快资讯,发布时间;2019-12-01 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