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進化論是一種科學理論,指以史為鑑找出生命生存規律和發展方向,是對物種起源和發展的一種科學證明。21世紀,以分子鐘為基礎,以蛋白質PAM矩陣和BLOSUM的氨基酸矩陣為證據,在分子系統發生學和進化動力學的基礎上,繼續發展達爾文的進化論。

進化論
 

進化論的研究內容之一是進化生物學,研究合胞滋養層。古希臘時期曾出現零星的進化思想,包括現在"進化論"者的進化無方向存在即合理,都不具有系統性的科學性。

中文名稱:進化論

外文名稱:theory of evolution

別稱:演化論天演論

提出者:布豐拉馬克最早提出,達爾文為公認的集大成者

應用學科:生物學

適用領域範圍:進化生物學

發展:現代綜合進化論

目錄

核心觀點

生物均有繁殖過剩的傾向(過度繁殖),而生存空間和食物有限,所以生物必須「為生存而鬥爭」(生存鬥爭)。而同一種群的個體存在一定的遺傳變異,只有那些具有可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的個體可存活下來並繁殖後代,而不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被逐漸淘汰(適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

若自然條件的變化是有方向的,則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微小的變異便積累而成為顯著的變異。由此可能導致亞種和新的物種的形成。

1、生存鬥爭:由於過度繁殖導致後代超過環境承受能力,從而引發生存鬥爭。

2、生物變異:生物變異經常、廣泛存在的,與環境是否改變無關,變異的方向是不確定的。

3、選擇理論:對於自然群體,種內生存競爭所產生的自然選擇是物種起源與生物進化的主要動力。[1]

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

1831年,25歲的達爾文以自然科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貝格爾號軍艦的環球旅行,歷時5 年,經受了千辛萬苦。在暈船、饑渴、疾病和死亡的威脅下, 他堅持工作。他觀察過火山,經歷過地震,觀察到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動物植物。達爾文採集了大量動植物標本和化石,細心地對各地的動植物加以比較,提出了許多問題:相似的動物為什麼住在千里之外的不同地區? 同一個島上為什麼居住着不同的動物? 他還聯繫地質學的最新觀點:大地自古以來發生過多次變遷,認為不可能在一個經歷過變化的大地上居住着不變的動植物。

從貝格爾號回到英國後,達爾文發表了許多論文,逐漸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他的身體多年來就不好,再加上家庭連遭不幸:小兒子病死,小女兒得了白喉,但他仍以巨大的克制力堅持寫作。1859年,他的劃時代科學巨著《物種起源》問世了。在這部書中,他用大量事實證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思想。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可變的,並預言從低級到高級的變化過程中必定有過渡物種存在。他指出物種的變異是由於大自然的環境和生物群體為生存而鬥爭造成的,徹底否定了萬物都是上帝創造的舊思想,推翻了物種不變的神話,使生物學真正邁入實證自然科學的行列。為了紀念這位學科奠基人,人們把進化論稱為「達爾文學說」。[2]

達爾文與華萊士

達爾文《物種起源》將要完成時,達爾文接到華萊士(A.R.Wallace.1823~1913)的信,並附一論文《論變種無限地離開其原始模式的傾向》,請達爾文予以指教。華萊士獨立提出與達爾文大體一致的進化論思想。華萊士在三天裡寫成的論文,和達爾文經過20多年研究後正在撰寫的《物種起源》一書的基本觀點基本一致。「我從未見過比這更驚人的不謀而合!」。達爾文決定將優先權讓給年青的華萊士,「我寧肯把我的全書付之一炬,而不願華萊士或任何人認為我達爾文待人接物有市儈氣。」。

後來,在朋友督促下,達爾文決定將撰寫11年的提綱和華萊士的論文一同發表。華萊士同樣謙遜高潔,認為僅有達爾文才是「闡述這個理論的最合適的人」,親自提議將他們兩人的進化論稱作「達爾文理論」。他們之間的彼此推崇獎許成為科學史上一段佳話。[3]

理論缺陷

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當中,他提出了一個理論,認為有機體和器官都是在不斷的發展的。並且還提供了一個測試來檢驗這個理論是一個偽理論:「如果我們可以證明任何複雜器官的存在,他們可能不是經過無數連續的細微修正形成的,我的理論絕對會崩潰。」

而從21世紀經過對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的不斷深入研究發現,每一個細胞都不能通過達爾文的測試。因為每一個器官要想發揮功效,要依賴於複雜的生物結構。即使是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具有不能逐漸增加的複雜性。於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出現了一個缺陷,它無法解釋分子生物學不可簡化的複雜性。這本身不僅表現在分子水平上,還有生命的起源,真核細胞,性別,以及化石記錄中突然出現的新形式 — 所有這些都與整個的達爾文模式完全相反。但是達爾文的理論在那些在生物形態學水平上與自然選擇的運作有關的事實上,它是最有可能接近正確解釋的理論,於是依舊在科學界被廣泛的接受。

與進化論相違背的事件

1、從未進化過的七鰓鰻

在達爾文的進化論中,物種為了適應環境而得以生存,一個物種將會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變成另外一個物種。但七鰓鰻這種魚卻從未進化過。

七鰓鰻,至今少數僅存的無頜類脊椎魚形動物之一,不久前在內蒙古出土了七鰓鰻化石,人們研究發現,七鰓鰻發育階段在數億年間沒有變化!內蒙古發現的七鰓鰻化石可以追溯至1.25億年前的早白堊世晚期,是首例展示了七鰓鰻預變態和變態階段的化石記錄。

在鬱鬱蔥蔥的早白堊世時期,淡水湖泊覆蓋着內蒙古,完好保存了七鰓鰻化石。七鰓鰻(Lamprey)的生長現在在生物學上是分為三個階段:幼體期、變態期、成體期。

美國堪薩斯大學的研究員也發現,今天的七鰓鰻與1.25億年前的發育階段及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並無多大差異。華裔研究員苗德歲博士說:「古代七鰓鰻的發育階段幾乎和今天的七鰓鰻是相同的,在此之前,我們並不知道它的變態期歷史有多久。現在我們知道至少距今1.25億年前就已經如此。」

2、40萬年前就有了人類

在2000年的適合,以色列的考古學家在英國的一個洞穴里發現了數顆距今40萬年的現代人的牙齒化石和一些其他遺蹟。

由於人類進化論的祖師爺是達爾文,而這個發現與達爾文完全相佐,所以儘管特拉維夫大學的考古學家阿維.戈福爾教授和拉恩.巴爾卡伊博士2000年在以色列中部格什姆山洞中就發現了這些牙齒化石,但也沒敢公布,而是把它作為重點課題默默研究。

據說,這些牙齒化石形狀大小均和現代人的牙齒極為類似。經過X光和斷層掃描測定,它們距今約40萬年,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的現代人化石。除此以外,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了人類打磨過的石刀石斧以及火石等人類活動遺蹟。可以推測,當時的人類就已經有製作並使用石制工具、人工取火的能力,並且還從事打獵和採礦活動。

3、2萬年前的精密物件

在1991年的時候,探險隊想在俄羅斯烏拉爾山脈東側的納亞達(NARADA)地區開採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結果竟然發現了一些螺旋狀組合物品。

這些物件由不同的金屬組成,大一些的由銅組成,小一些和更小的由稀有金屬鎢和鉬組成。金屬鎢重而密度非常大,熔點在3410C(6100F),主要是在特殊鋼中起硬化作用,及以非合金的形式用於做燈泡的燈絲。

鉬也具有很大的密度,熔點也高,2650C(4740F),也用於在鋼中起強化作用及提高鋼的抗腐蝕性能,多用於承受高應力的武器部件及車輛的裝甲。這些東西很顯然不會是猴子做出來的。[4]

相關視頻

1、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2、今天 達爾文的進化論過時了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