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鰓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七鰓鰻 | |
---|---|
七鰓鰻(學名:Lampetra japonicum),又名八目鰻、七星子、小脆骨,是圓口綱、七鰓鰻目的一種古老動物,與魚綱的魚類動物並不屬於一類,並不是魚。它的特點是嘴呈圓筒形,沒有上下齶,口內有鋒利的牙齒。
一般所說的七鰓鰻指的是七鰓鰻目,下僅有七鰓鰻科,包括日本七鰓鰻、東北七鰓鰻、雷氏七鰓鰻等。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七鰓鰻
拉丁學名:Lampetra japonica
別稱:八目鰻、七星子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圓口綱
亞綱:七鰓鰻亞綱
目:七鰓鰻目
科:七鰓鰻科
屬:七鰓鰻屬
種:七鰓鰻
命名:von Martens, 1868
總綱前:無頷總綱
生存時期;距今約3億年至今
食性:肉食性
形態特徵
七鰓鰻樣子很像一般的 鰻魚,身體細長,呈鰻形,表皮裸露無鱗,背上有一條長長的背鰭,向後一直延伸到尾端並環繞尾部形成尾鰭,除此之外它的身上再也沒有其它的鰭存在。 背鰭2個,口漏斗發達,無口須。
七鰓鰻只有一個鼻孔,位於頭頂兩眼之間。眼發達,具 松果眼,具感光作用。它的眼睛後面身體兩側各有7個 鰓孔,這就是它叫做「七鰓鰻」的原因。內耳有兩個 半規管。鼻垂體囊的末端是 盲囊。 雌雄異體,發育要經過較長的 幼體期,經變態為成體。成體行半寄生生活,有害於漁業。
外鼻孔單個,位於兩眼間頭頂部中央;嗅囊不通口咽腔。無須。眼發達,側位(背眼七鰓鰻屬Mordacia除外)。鰓囊和鰓孔均7對,有人誤以為眼,故有八目鰻之稱;鼻孔單個,位於頭背面兩眼的中間,後方有一白色皮斑。頭前腹面有呈漏斗狀吸盤,張開時呈圓形,周緣皺皮上有許多細軟的乳狀突起。口在漏斗底部,口兩側有許多黃色角質齒,口內有肉質呈舌形的活塞,其上亦有角質齒。肛門位於軀幹與尾部交界處,肛門前有一泌尿生殖突。皮膚柔軟而光滑,無 鱗,側線不發達。無偶鰭。背鰭兩個,基長約相等,後面的背鰭與尾鰭相聯,鰭條軟而細密。生活時背呈青色帶綠,腹部灰白色略帶淡黃。
舌成為舐刮器,具舌齒。有唾液腺1對。內鰓孔開口於特殊的呼吸管,無咽皮管。骨骼為軟骨,無硬骨,鰓弓成複雜的鰓籠軟骨。脊索上附髓弓小軟骨片。脊神經的背、腹根不相連。內耳有2個半規管。腎臟為中腎。左側居維爾氏管退化。背鰭1~2個。
七鰓鰻是一種 圓口綱的生物。沒有頜,裡面長滿了鋒利的牙齒,這是古代魚祖先所具有的特徵之一。鰓在裡面呈袋形的原始狀態,腮穴左右各七個,排列在眼睛後面。口呈 漏斗狀,內分布着一圈一圈的牙齒,為圓形的 吸盤,能吸住大魚。
體長可達60厘米以上,海七鰓鰻體長70厘米;溪七鰓鰻體長15~19厘米。[1]
生活習性
有的終身棲身於淡水;有的為洄游型,早年棲息于海中,成長後游至淡水河流中產卵。
七鰓鰻幼體稱為沙棲鰻或沙隱蟲,生活於淡水中,在水底挖穴而居;無牙,眼部發達,以微生物為食。
白天鑽入沙內或石礫中,夜晚出來覓食。幼體經3~4年發育完全,其是養殖魚類的敵害,它用吸盤狀的口吸附在其它魚體上,用吸盤內口兩側的角質齒和舌上的角質齒銼破魚體,吸食其血和肉,有時被吸食之魚最後只剩下一副骨架。
七鰓鰻生活在寒冷和溫和的水域。有些專門生活在淡水中,其它的生活在海洋中,但是會遷移到淡水域產卵。有些七鰓鰻是寄生的,這些種類生活在淡水或海洋中。非寄生的七鰓鰻生活在淡水域。[2]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
雌雄異體。卵小,數量多,卵發生為全裂式;發育有變態期。
海中繁殖
雄性見有雌性經過,一下吸住其鰓穴,並勒緊雌體。雌性則吸住旁邊的岩石。產卵後,雌性和雄性都會死去。其幼體被稱為"沙隱蟲",生活方式和身體結構與文昌魚高度相似。
七鰓鰻為典型的洄游性生物,部分時期在海中生活。秋季由海進入江河,在江河下游越冬,翌年5~6月,當水溫達15℃左右時溯至上游繁殖。七鰓鰻選擇水淺、流快、砂礫底的水域進行挖坑築巢產卵,雄性個體以吸盤吸着雌性個體頭部,同時排卵、授精。卵極小,每次產卵8~10萬粒,卵粘在巢中砂礫上。產卵後親本全部死亡。卵孵化後不久即成為仔鰻。仔鰻營泥砂中生活,白天埋藏在泥砂下邊,夜晚出來攝食。此階段的幼體與成體很不相象,口吸盤不發達,呈三角形,稱為沙隱幼魚,過自由生活。七鰓鰻的壽命約為7年,幼體在江河裡生活4年後,第5年變態下海,在海水中生活2年後又溯江進行產卵洄游。
由於過度捕撈,歐洲的七目鰻數量一直在減少。
在秋天裡,與鮭魚一起從海洋溯上河川的還有一種七鰓鰻魚,它因兩隻眼睛後面各排列着七個鰓穴而得名。雄性七鰓鰻挑選1米以下且石子多的地方停下來,誘引雌性。[3]
河川繁殖
七鰓鰻只在河川繁殖。已知的七鰓鰻有30多種,分別在初夏到秋天產卵,水溫約25攝氏度,12天左右孵化。這時的幼體沒有眼睛也沒有吸盤,平時都潛進河底泥土中,順流伸出口,以吃浮游生物或泥土中的有機物為生。這即所謂沙腔鰻的幼生時期。3~5年後長出眼睛和吸盤。到海洋中生活的即所謂降海型七鰓鰻以吸刮鮭、鯖、鱈等的血肉為生,過數年後再回到河川上來,產卵後生命即告結束。至於一生都在河川生活的陸地型,在變態後的次年春天產卵後也會死亡
物種分化
美洲溪流七鰓鰻(American brook lamprey)
非寄生七鰓鰻,它主要生活在美國東北部的溪流中。它用口盤搬開河床中的石頭,為它的卵建造一個巢穴。成年七鰓鰻大約存活一個月,而且不進食。
海八目鰻(sea lamprey)
又名雷氏七鰓鰻,寄生,產自於大西洋(Atlantic Ocean)。除了用口盤造巢外,海八目鰻還吸附在更大的魚類身上。然後用舌頭在其它魚身上挖洞,並吸它的血。海八目鰻會一直寄生在這條魚上生活大約兩年,隨後它遷移到溪流中完成產卵。
日本七鰓鰻
別名:八目鰻,太平洋七鰓鰻,北極七鰓鰻,七星鰻。
形態:無外側齒,兩背鰭基底相連,成體全長可達400~500mm,最後篩孔至臀鰭起點間肌節68-76 洄游型。上唇板兩端各具一齒,內側齒三對,均具二齒頭。下唇板齒六板,具齒舌。
營養價值:日本七鰓鰻肌肉中含水分51.70% ,粗蛋白13.96% ,粗脂肪32.75%,灰分0.04% 。與海鰻、鰻鱺比,其肌肉中水分含量相對較低,而脂肪含量則較高。與常見水產品相比具有顯著的差異。日本七鰓鰻肌肉中可測出1 5種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的總量較高,且碳鏈較短,容易被吸收,仍具有重要的營養價值。在測得的15種氨基酸中,穀氨酸的含量最高,其次是天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和賴氨酸。
繁殖:日本七鰓鰻雌雄個體的體長、體重、淨體重和肥滿度等指標在繁殖前沒有顯著差異,而性腺重和成熟係數兩性差異顯著。
東北七鰓鰻
別名:森式八目鰻,七星子,七量鱔
形態:具外側齒,兩背鰭間有明顯距離。上唇枚齒兩枚,下唇板齒6~9枚,鋸齒狀,弧形排列。內側齒三對,齒端有兩尖;外側齒齒尖向內彎曲,前舌齒15~19枚。
分布:鴨綠江,遼河東部山區支流的太子河、渾河、遼東半島碧流河,吉林通化渾江,松花江佳木斯段,朝鮮北區,俄羅斯遠東地區。
北極七鰓鰻
"北極七鰓鰻"長約30公分,生活在淡水中。它的長相特色點是嘴呈圓筒形,沒有上下顎,口腔很像人眼的眼睛,卻布滿鋒利牙齒,以吸食其他魚類的血液而活,它的長相啟發了許多電影裡的怪物造型,堪稱是魔鬼的本尊。[4]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藥名:七鰓鰻
來 源:為脊索動物藥魚類七鰓鰻科動物七鰓鰻的全體。
相關藥材:七鰓鰻肉
功效:1.平肝明目 2.滋補強壯。
主治:治夜盲症、角膜乾燥,口眼歪斜。
性味歸經:甘,平。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內服:煮食。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我國東北之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松花江等河流中。
考證:始載於《吉林中草藥》。
《吉林中草藥》:"滋補強壯。治口眼歪斜:七星子魚搗爛塗敷。向左歪敷右面,向右歪敷左面。
營養價值
七目鰻亦是一種美食,歐洲的上流社會從中世紀開始就視其為珍饈。文獻記載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愛吃七目鰻,結果有一次在諾曼底吃了太多的七目鰻後死去。直到今天,在南歐的一些國家(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包括東亞的韓國等,七目鰻仍然是一道昂貴的名菜。
肉中維生素A的含量較一般魚類為高,每克約含99~980國際單位(平均300國際單位)。其次,在肝、腎、生殖腺及大腸中亦含有之,特別在睾丸與小腸中的含量更高。在魚皮中維生素B1與維生素B12的含量遠較其他魚類為高,腹皮中的含量比背皮高。[4] 可治夜盲症、角膜乾燥。[5]
相關視頻
1、世界上四種最恐怖的動物,遇見千萬要躲開,每一種都是致命的!
2、直播:血煮七鰓鰻!猙獰海下吸血鬼
參考來源
- ↑ 七鰓鰻的形態特徵與生活習性分別是什麼?,互聯網服務平台網,2018-03-30
- ↑ 七鰓鰻的形態特徵與生活習性分別是什麼?,互聯網服務平台網,2018-03-30
- ↑ 七鰓鰻的繁殖方式是怎麼樣?七鰓鰻有什麼價值?,互聯網服務平台網,2018-03-30
- ↑ 阿拉斯加天降怪魚 口腔好似人眼堪稱"魔鬼本尊",新浪網,2015年06月10日
- ↑ 八目鰻,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