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縣
連平縣,廣東省河源市轄縣,總面積2365平方公里,位於廣東省北部、新豐江上游。轄13個鎮。截至2018年末,總人口約41.3萬人。縣政府駐元善鎮。明崇禎七年(1634年)始建連平州,轄和平、河源兩縣。清改建制為屬州,無屬縣。1911年改州為縣。1958年,與和平縣合併為九連縣。1962年,和、連分立。1988年1月,轉隸河源市。
中文名 連平縣
外文名 Lianping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441623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廣東省河源市
地理位置 華南 廣東省東北部、 河源市西北部
面 積 2365 km²
下轄地區 13個鎮
政府駐地 元善鎮公園路1號
目錄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連平縣下轄13個鎮(上坪鎮、內莞鎮、元善鎮、陂頭鎮、溪山鎮、隆街鎮、田源鎮、油溪鎮、忠信鎮、高莞鎮、大湖鎮、三角鎮、繡緞鎮)、16個社區、159個行政村、2509個自然村 。
地理環境
連平縣地處廣東省北部、河源市西北部,位於北緯24°06'至24°36',東經114°14'至114°56'之間。縣境東西長72.4公里,南北寬55.6公里。東與和平縣毗鄰,北與江西省全南縣、龍南市接壤,南與東源縣、韶關市新豐縣相連,西與韶關市翁源縣相接,全縣總面積2365平方公里。
地質
連平縣區域地質構造位於贛閩隆起區與粵桂湘褶皺帶的接觸處,貴東一大東山東西向構造帶的東南部。縣域內地層分布很廣,以下古生界地層為主,其中震旦系、寒武系地層大面積分布於新嶺頂及九連山一帶,上古生界地層則呈帶狀分布於忠信及陂頭垇陷盆地中。北北東、北東向褶皺、斷裂組成了連平區域構造的基本格局。其中九連山複式背斜為連平最巨型的基礎褶皺,黃牛石頂斷層在西部切過了縣域內大部分地層,並繼續往北、南延伸。此外,在下坪附近見多組北西向斷層及近東西向斷層。縣域內岩漿岩主要分布在貴東、大尖山、大頂及九連山一帶,以大型岩基產出為特徵。
地貌
連平縣地處粵北九連山區,地形複雜,起伏較大,地勢自北向東南和西南方向傾斜,平均海拔為693.5米。九連山脈在境內自北分別向西和西南方向延伸,兩大水系(東江水系、北江水系)六條主要河流(連平河、大席河、忠信河、大湖河、陂頭河、貴東河)縱橫全境,北、中部多為中、低山,西南部大多是丘陵地帶,東南部以谷底盆地為主。根據地貌形態特徵,縣內地貌大致可分為北、中部山地區、西南部丘陵區和東南部盆地區及陂頭、內莞喀斯特地形區 。
氣候
連平縣地處廣東省北部、南嶺山脈的南麓,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主要特徵是:夏冬長、春秋短,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降水季節明顯[1] 。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連平縣境內野生動物品種繁多,分布廣,主要有獸類、禽類、魚類、甲殼類、兩棲類、昆蟲類等 。連平縣是廣東省林業縣之一,山地廣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植物生長。野生植物有樹木、竹類、藥用植物、花草類等。松、杉樹是縣境內的古老樹種,分布廣,易生長,是縣內傳統用材樹。建國後,特別是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引進的新樹種有桉樹,主要種植於公路兩旁和房屋四周。竹類主要有毛竹(俗稱苗竹,主要分布在陂頭、貴東、九連等地)。 礦產資源:連平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分布集中、品位高、易開採。截至2006年末,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五大類30多種,礦床23個,礦點52個。其中鐵礦儲量達1.6億噸,居全省第一;鎢錫礦儲量30萬噸,居華南地區首位 。 土地資源:據1980年農業區域調查:全縣土地面積354.74萬畝,其中耕地24.65萬畝(水田18.45萬畝、旱地6.20萬畝),占總面積的6.95%;山地320.95萬畝,占總面積的90.47%;水面(河流、山塘、水庫)4.44萬畝,占總面積的1.25%;居民點及工礦用地3.42萬畝,占總面積的0.96%;交通用地1.28萬畝,占總面積的0.36%。
風景名勝
連平名勝古蹟、旅遊勝地眾多,是生態旅遊的理想之地。「連平八景」自古享有盛名。「西山瀑布」、「龍潭噴雨」、「戈羅聳翠」、「梧峰樵唱」等自然奇觀令人陶醉。「聖跡蒼岩」、「上洋溶洞」、「觀音坐蓮」等天然溶洞千姿百態。「內莞風光」、「陂頭小桂林」等景觀令人流連忘返。內莞聖跡蒼岩景區已初具規模,溶洞分為三層,其中旱洞兩層,洞頂通天,水洞一層,景觀奇特,在粵北山區喀斯特地貌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視頻
連平縣地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