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送子天王圖》為紙本手卷,縱35.5厘米,橫338.1厘米,傳為宋人摹本。圖又名《釋迦降生圖》,乃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繪畫。《送子天王圖》現藏日本國大阪市立美術館

目錄

概述

《送子天王圖》按照故事情節可分3段,前段描寫送子之神及其所乘瑞獸與天王及侍從天女等。有兩位天神力士正試圖拖住奔馳的瑞獸,氣氛緊張而愉快。天王神態威嚴,雙手按膝,密切注視眼前的瑞獸,好似完成某一重大決斷而呈現出較為輕鬆的沉思情形。天王左右則有文武侍衛環拱侍立,或圍,或仗劍,或執筆書寫。前面一武臣緊張注視,手握劍柄以防不測,文臣端然肅立,手執毛筆、笏板,正預備書寫,面色凝重。天王身後天女則神態安詳,或磨墨,或手持器物,恭敬肅立於身後。此處天王和瑞獸之間的緊張關係成為前段畫面的中心,天王的嚴肅凝視與瑞獸的咆哮欲行形成強烈的對立,緊張的氛圍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扣人心弦。

中間一段則作如來護法神大自在天端坐石上情形。大自在天作四臂披髮形象,踞坐石上,背後烈焰騰騰,火焰中現出虎、、鳥頭,形貌詭怪,左右作有捧花瓶、香爐法器的天女和執帚天神。

畫幅後一段繪淨飯王抱持嬰兒正穩步前行中,摩訶波闍波提夫人拱手相隨,後面一侍者肩在後。無能勝明王作跪伏禮拜狀,來迎接釋迦牟尼佛的到來。無能勝明王一見佛祖便低眉跪拜,襯托出新生嬰兒的無限尊貴。

創作背景

吳道子所畫的人物頗有特色,與晉人顧愷之、陸探微不同,以疏體而勝顧、陸的密體,筆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一變東晉顧愷之以來那種粗細一律的「鐵線描」,突破南北朝「曹衣出水」[1]的藝術形式,筆勢圓轉,衣服飄舉,盈盈若舞,形成「吳帶當風」的藝術風格,風行於時。吳道子善於把握住傳神的法則,注意形象塑造的整體性。

作者簡介

吳道子(約680-759年),唐代畫家。畫史尊稱畫聖。又名道玄。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於永隆一年(680) ,卒於乾元元年(758)前後。少孤貧,初為民間畫工,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

作品影響

在《天王送子圖》,吳道子打破了長期以來沿襲的顧愷之等人「緊勁聯綿,如春蠶吐絲」那種遊絲描法,開創了蘭葉描[2]。《天王送子圖》開創了中國宗教畫本土化的新時代,給日後的宗教題材繪畫尤其是佛教壁畫帶來深刻的影響。

作品評價

明代書畫收藏家張丑《清河書畫舫》:「吳道子《送子天王圖》」,紙本,水墨真跡,是韓氏(存良)名畫第一,亦天下名畫第一。

視頻

送子天王圖 相關視頻

畫裡有話——聊聊中國古代頂級名畫(送子天王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