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送师厚归南阳会天大风遂宿高阳山寺明日同至

送师厚归南阳会天大风遂宿高阳山寺明日同至

作品名称: 送师厚归南阳会天大风遂宿高阳山寺明日同至

创作年代:北宋朝代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梅尧臣

送师厚归南阳会天大风遂宿高阳山寺明日同至是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作的一首诗词。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1]

目录

正文

往日送子春风前,春风酣酣杏正妍。 今来送归秋风後,秋风搣搣沙满川。 马鬣斜倾毛瑟缩,驭吏噤唫足後先。 弊裘吹裂寒入骨,枯株磨戛火欲燃。 忽逢古寺出岩腹,与君下马相留连。 殿堂高下就山势,松柏森耸侵云巅。 长廊落叶卷若扫,丈室垂幔翻如褰。 像塑神母乳九子,抱携抚玩皆可怜。 却令远客自生念,欲见幼稚心烦煎。 拥炉对坐日昏黑,龛灯共借僧榻眠。 虽然覆衣冷如铁,不及在家贫无氊。 曲肱难寐要天晓,两股冻痹仍筋挛。 桹桹残夜未鱼响,起看昴毕倾西躔。 怒号斗息东方白,童仆整肃吾将还。 老僧扫壁持笔砚,请予强此题岁年。 出门并辔至山店,茅屋揭尽余尺椽。 又据胡床一谈笑,君不解饮聊开筵。 程次都无五百里,箧中可乏一囊钱。 拂衣频起畏日昃,应恐慈母心悬悬。 顾我便当江海去,却思此地何由缘。[2]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3]

梅尧臣是中国北宋诗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官属。中年后赐同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梅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其早期诗歌创作,曾受西昆诗派影响,后诗风变化,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反对浮艳空泛。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所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如《田家语》、《汝坟贫女》、《襄城对雪》之二、《猛虎行》等。诗风平淡含蓄,语言朴素自然,形象清切新颖,如《鲁山山行》,细腻地描写晚秋山间荒凉幽静的景致。此外“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梦后寄欧阳永叔》)等都是意新语工的写景佳句。但他为了矫正宋初诗坛靡丽之习,诗中不免流于质朴古硬,缺少文采,有过分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他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今存《宛陵先生集》60卷,《拾遗》1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本。

梅尧臣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