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九龄·吏隐不求贵
《送朱九龄·吏隐不求贵》是北宋诗人王禹偁之作。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于直谏遭贬谪。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1]、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2]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圣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30卷、《五代史阙文》。
“ |
吏隐不求贵,亲老不择禄。之子有俊才,弱冠中正鹄。 弗坠先人业,何惭有道谷。一命佐砀山,枳棘聊容足。 再命宰嘉兴,丝桐几易俗。率身甘菜茹,养母求粱肉。 承颜苟不亏,折腰未为辱。解印无余赀,舟中只琴筑。 十口寄淮泗,一身来輦毂。又说东南行,秋风江水渌。 鄱阳古名郡,赤金流山谷。每岁鼓钱刀,从来设官局。 还得便高堂,无辞縻逸躅。扬帆江湖思,木脱天地肃。 枫叶紫斓斒,蓼花红{上穴去点下彔}{上四下欶}。 津吏晓来迎,溪僧夜留宿。至止事方简,优游从所欲。 江城丰稻粱,水市多鱼蔌。三载奉甘饴,百钱饱家族。 自有彩衣华,勿叹蓝袍绿。行年未三十,气壮颜如玉。 行义日以闻,焉能长碌碌。终列侍臣班,耀我同年录。 且赋白华诗,唱作离筵曲。 |
” |
— [北宋]王禹偁 |
目录
生平简介
王禹偁出身贫寒,《东都事略》和《宋史·本传》都说他世为农家,《邵氏闻见后录》谓"其家以磨面为生"。他九岁能文。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今山东成武)主簿,迁大理评事。次年(984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他对仕途充满抱负,曾在《吾志》[3]诗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他为人刚直,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
端拱元年(988年)召试,擢右拾遗并直史馆。他旋即进谏,以《端拱箴》来批评皇宫的奢侈生活。后拜左司谏、知制诰。
淳化二年(991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著名文字学家徐铉[4]。当时禹偁任大理评事,执法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
淳化四年(993年)移官解州(今属山西)。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随即召回。任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任翰林学士[5],后以谤讪朝廷的罪名,以工部郎中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州),次年改知扬州。
宋真宗即位(997年),再召入都,复知制诰,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与撰修《太祖实录》,因直书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满,又遭谗谤,于咸平二年(999年)再次被贬出京城,至黄州(今湖北黄冈)[6]。
视频
送朱九龄·吏隐不求贵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右拾遗介绍 了解右拾遗的详细内容,书法大师知识库
- ↑ 对于北宋时期所兴起的诗文革新运动的探索,搜狐,2020-09-03
- ↑ 《吾志》诗词详情,诗词网
- ↑ 旷世奇才徐铉其人其事,新浪博客,2011-01-03
- ↑ 翰林学士,趣历史
- ↑ 王禹偁,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