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韋秀才道沖赴制舉
《送韋秀才道沖赴制舉》是一首古代詩歌,中國的詩歌歷來受到世界的關注,精煉的語言、優美的意境是其標誌特徵,西方的詩歌[1]同樣的耀眼奪目,我們可以從數量浩大的詩作中發現許多不朽的傳世之作。中西的詩歌在體式、內容、結構等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處,但也不難發現它們之間存在的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繫。
“ |
驚禽一辭巢,棲息無少安。秋扇一離手,流塵蔽霜紈。 故侶不可追,涼風日已寒。遠逢杜陵士,別盡平生歡。 逐客無印綬,楚江多芷蘭。因居暇時游,長鋏不復彈。 閱書南軒霽,縆瑟清夜闌。萬境身外寂,一杯腹中寬。 伊昔玄宗朝,冬卿冠鴛鸞。肅穆升內殿,從容領儒冠。 游夏無措詞,陽秋垂不刊。至今群玉府,學者空縱觀。 世人希德門,揭若攀峰巒。之子尚明訓,鏘如振琅玕。 一旦西上書,斑衣拂征鞍。荊台宿暮雨,漢水浮春瀾。 君門起天中,多士如星攢。煙霞覆雙闕,抃舞羅千官。 清漏滴銅壺,仙廚下雕槃。熒煌仰金榜,錯落濡飛翰。 古來才傑士,所嗟遭時難。一鳴從此始,相望青雲端。 |
” |
— [唐代]劉禹錫 |
目錄
中西方詩歌影響
西方一些比較文學的研究者曾經指出:不同民族的文學在平行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殊途同歸的現象。這種現象在文學作品中的確有所反映,中西的詩歌雖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蘊,但我們從中還是可以尋找到彼此的影子。中國的詩歌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西方的詩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國詩歌的影響。中外、古今之間雖自成體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關聯,並非(也沒有可能)完全隔絕。
我們從中國古典詩歌和英美現代詩歌說起,因為中國古典詩歌對西方的影響從漢詩英譯開始。
從埃茲拉·龐德翻譯的《中國》和一些英美譯者的翻譯作品來看,中國詩的意境逐漸滲入他們的詩歌創作中,中國詩歌文字簡潔,意義深刻的特點逐漸為他們所接受,而且也逐漸為他們所學習。美國著名意象派詩人龐德曾經說過,在中國文學中發現一個「新希臘」,從而發動了一場新的「文藝復興」。中國的古典詩詞不僅影響他們的創作,還影響着他們的詩歌創作理論。
由於古漢語是一種沒有詞尾變化的語言,它不像英語那樣有明顯的人稱、數和時態變化,表達上不如西方語言那麼精確,因此漢語更具有模糊性,更加含蓄。艾米·洛威爾曾經說過:「含蓄是我們從東方學來的東西之一。」中國古典詩詞的顯著特點就顯現在簡潔具體。這要求詩人必須具有行文簡潔和表達含蓄的才能。另一方面,中國古典詩詞的一大特點生動的意象和詩中有畫也融入了他們的創作中。這種借鑑的結果就是「漢風詩」的出現。英美譯者翻譯最多的是我國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李商隱、李賀的詩和李清照、柳永、李煜的詞,他們的創作手法對英美現代詩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國流傳的佛老思想、逃避現實、完善自身的思想也深入他們詩歌的創作中。勃萊一首名為《想到<隱居>》的詩,就是受白居易的啟發而寫的。他的朋友賴特走得更遠,他曾經給自己的一首詩加上這樣的一個標題:「讀了一卷壞詩,心情抑鬱,於是走向一處閒置的草場,央昆蟲來作伴。」這種白描方法明顯是受到中國唐詩[2]的影響。
參考文獻
- ↑ [回顧經典西方大師筆下的十位美女 東方古典詩詞《蘇幕遮•秋意濃》,搜狐,2017-09-01
- ↑ 真正的大語文:將中國傳統古詩詞與歷史巧妙結合—《 跟着古詩詞學歷史》,搜狐,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