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通元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邻官堂、秦山两乡镇,南连六里乡,西接石泉镇及海宁市袁花镇,北靠于城镇富亭乡。大部属平原水网地带。[1]

目录

基本概况

浙江省海盐县通元镇境内新杭沪公路自东而西穿越其境,长山河西北进东南出。农业以种粮、养蚕、畜牧业为主,工业以建材、化工等行业为主。镇人民政府驻地通元集镇是县西南部主要集镇之一。

历史沿革

通元原名通玄,得之寺名。据志书记载,在县西南30里有法喜寺,旧名通玄寺。唐时,通元地属尚父乡,后入德政乡。民国21年(1932),始为建制镇。1950年4月分为通元乡、通南乡,1956年3月并为通元乡,1958年10月为通元公社,1983年复为通元乡,1985年8月改置通元镇。

大事记

1979年,落塘头到通元机耕路改建公路,全县县乡公路建设自此展开;长山河开挖,沿河群众利用堆土发展蚕桑生产。1987年,六里到于城经通元公路筑通。1995年,通元大桥建成,集镇建设加快;7月,全镇第一条由村投资贯穿新长村的水泥路面建成,全长2000米。1996年,通元邮电支局割接开通5ESS 2000门程控电话。1997年,修编镇总体规划,集镇北区建设加快;有线电视实现与县电视台联网。1998年,新浦村护林员杜全观被评为全国先进护林员。

社会事业发展

1998年,全镇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集镇新辟马坊路、翻建西青龙桥,建成新农贸市场。2006年全镇有线电视新增用户500户,农村新装电话900户,总装机达到2100多户。在县第六届运动会上,夺得金牌总数列第二名,团体总分列第三名。

发展个私企业

1998年,镇党委、人民政府根据本镇实际,制订优惠政策,向外乡镇和邻近县市引进资金和技术,利用该镇原有的水泥厂等闲置厂房,兴办个私企业。嘉兴海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等5家生产塑钢门窗和塑料扣板的个私企业落户该镇。其中,嘉兴海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投资360万元引进技术和设备生产的塑钢门窗,已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并投放市场。个私企业的发展,使该镇形成建材、化工、服装等多项工业并举的格局,为今后工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无草、螟害工程

全镇对13000多亩单季晚稻及12000亩连作晚稻进行无草害、无螟害技术处理,效果明显。单季晚稻单产在550公斤左右,连作晚稻单产在400公斤以上,比上年增长5%。

经济建设

农业

农业生产主要以粮油、蚕茧、畜牧业为主,蚕茧和畜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通元镇效益农业发展较快,家禽养殖、湖羊养殖业、蔬菜花卉、茶叶四大效益农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全年家禽存栏可达20万羽,出栏可达50万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规模为1.87万亩的土地整理工程,建成标准农田1.32万亩,新建改建机站9座,修筑硬化渠道11.8公里,完成河道整治11公里,提高了农业生产抗灾夺丰收能力。

工业

工业生产以服装、灯泡、电器电线、毛纺织造、建材等行业为主。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602万美元,引进县内外企业17家,引进内资2700万元。工业区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共征用土地421亩,出让土地148亩。浙江虎溪水泥有限公司为县重点骨干企业,嘉兴繁荣电器有限公司、星都照明有限公司、三马发展有限公司、九曲港电工器材有限公司为县小型巨人企业。

社会建设

全镇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加大。年内,共硬化村级道路7.45公里,改建民间桥梁25座,维修20座,镇育才桥建成通车。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的复查验收。全面推行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建立了14个社区服务站和1个社区服务中心。积极开展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扎实地开展"双建设、双整治"工作和城乡一体化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安息堂建设、农村改厕、改水工作、村科技文化活动室建设等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进一步美化了农村生活环境。积极开展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入户率达到56%,切实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著名人物

徐馥

徐馥(清代),字铁孚,乍浦人,能画山水。其故居位于乍浦镇西大街19号,为封闭式宅第民居,是一处较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街。

吴海勤

吴海勤是通元镇治安联防队队员,他被群众们成为英雄吴海勤。1998年2月25日,在与队友开展夜间治安巡逻时,遇到2名盗窃歹徒。在同歹徒搏斗中,吴海勤脸部被砍三刀,满脸鲜血,但他受伤不手软。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同年3月16日,县委宣传部、县人武部、团县委、县综治委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县开展向见义勇为好青年吴海勤学习的活动。同年,吴海勤被嘉兴市综治委授予见义勇为先进积极分子,团省委授予他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被评为嘉兴市第二届十佳杰出青年。

地方风俗

早烧即早晨吃烧酒。吃早烧的人大都是上了年纪的当地农民。他们不管刮风下雨,天天如期来到小镇的酒肆里。酒肆大多非常简陋,备有普通烧酒、黄酒等及猪头肉、豆腐干之类荤素菜。吃早烧的人根据酒量自行选择,他们常常二三个人围一桌,边慢斟细饮,边聊天。吃早烧也成为交流市场信息,传播新闻和农事的一条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