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避
拼音; bi
部首; 辶
外文名稱; avoid prevent shun
總筆畫; 16
基本信息
部首:辶
漢字首尾分解:辶辟
漢字部件分解:屍口立十辶
部外筆畫:13
總筆畫:16
五筆86:nkup
五筆98:nkup
倉頡:ysrj
筆順編號:5132514143112454
筆順讀寫:橫折、橫、撇、豎、橫折、橫、點、橫、點、撇、橫、橫、豎、點、橫折折撇、捺
四角號碼:30304
鄭碼:wxjs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07F
釋義
避 <動>注音:bi 四聲
同本義 [dodge;avoid]
避,回也。――《說文》
避,去也。――《蒼頡篇》
無乃實有所避。――《國語·周語》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公(袁可立)寢其邪謀,受我戎索。避其凶焰,樂我丘園。--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袁可立)及拜夕郎,喈喈梧掖,所上封事,多不避貴。--明 梁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
有書生避雨檐下。――清·周容《芋老人傳》
又如:避風雨;避秦(秦時苛政擾民,人民紛紛逃避而隱居);避言(言語謹慎,避免說錯話);避宅(到處躲藏,不住在家裡)
離去 [leave]左右攘辟。――《禮記·曲禮》。注:"疏遠也。"
桓公避席再拜。――《呂氏春秋·直諫》。注:"下席也。"
又如:避地(離去,遷居他處以避禍。或指隱遁);避趨(離開與接近);避境(避離某地,不入其境)
遜讓 [modestly decline]如:避讓(謙讓;辭讓);避賢(讓賢);避榮(辭讓榮華);避路(讓路)
隱藏 [hide]
避吾親。--《史記·袁盎晁錯傳》。索隱:"隱也。"
潛避兩炮台中。--《廣州軍務記》
又如:避跡(隱匿);避風頭(見形勢不利就躲起來)
避 bì
①躲開;迴避:~開、~風、~雨、~暑、~世、~諱、回~、~重就輕、~世絕俗。
②防止:~暑、~免、~孕、~嫌、~雷針。
示例
【避諱】
①封建時代為了維護等級制度的尊嚴,說話寫文章時遇到君主或尊親的名字都不直接說出或寫出,叫做避諱。如漢文帝叫劉恆,就改'恆山'為'常山'。
②不願說出、聽到或看到某些不吉利、令人不快的言行:漁民~說'翻'。
③迴避。
【避雷器】限制電氣設備或線路上的過電壓的主要保護裝置。通常裝在被保護設備附近。主要類型有閥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等。
【避實擊虛】見【避實就虛】。【避實就虛】軍事上指避開對方的實力,攻擊其薄弱環節。又作避實擊虛。
【避孕】用藥物或用具阻止精子和卵子相結合,使不受孕。
【避重就輕】避開重要的而揀次要的來承擔。也指迴避實質性的問題,只談無關緊要的方面。
【避】陝西方言中斥責人離開。(貶義)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辵,辟聲。聲符辟甲骨文從辛、從卩(人形),辛為剞劂之刑具,像對跪跽者施刑。金文加(像玉璧之形),疑為聲符。避本義為迴避、躲避。《說文》:"避,回也。"段玉裁注:"此回依本義訓轉,俗作回,是也。"《玉篇·辵部》:"避,迴避也。"《孫子·虛實》:"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引申有離開、辭讓、避免、違背等意義。
古典解釋
〔古文〕蓶╾【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毗義切,音鼻。【玉篇】迴避也。【史記·藺相如傳】望見廉頗,引車避匿。【前漢·王吉傳】敘:避而入商雒深山。【後漢·郅惲傳】避地敎授。【注】隱遁也。
又【正韻】通作辟。【論語】辟世、闢地、辟言、辟色,俱作辟。
同義詞
避、辟、僻、擗、譬---- 《左傳·昭公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杜預注:"辟,邪也;衷,正也。"闢作"僻"解。《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闢作"擗"解,即捶胸。《詩經·邶風·柏舟》:"寤辟有票("票"加提手旁)。"闢作"避"解。《禮記·儒行》:"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辭怨。"《札記·中庸》:"辟如行遠,必自邇。"闢作"譬"解。(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71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常用詞組
避而不談 bì ér bù tán躲避開而不肯說。指有意迴避事實。
避風 bì fēng[avoid wind draughts;take shelter from the wind]∶離開颳風處或遮擋住以避免風吹
避風港 bì fēng gǎng[harbor(port) of refuge]∶一種無裝卸設備的港口,其唯一目的是在暴風雨時使船只得到掩護
避風頭 bì fēng tou[avoid wind draughts;stay away from trouble]
避光 bì guāng[photophygous]∶喜陰的或在陰處茁壯生長
避諱 bì huì
避諱 bì huì
避禍就福 bì huò jiù fú避開兇險,趨向幸福。
避忌 bì jì[avoid] 迴避;有所顧忌而避開
避開 bì kāi[avoid]∶躲開,不接觸他有意避開她
避坑落井 bì kēng luò jǐng躲過了坑,又掉進井裡。比喻躲過一害,又受一害。
避雷器 bì léi qì[lightning arrester] 一種保護電器設備等免受雷擊損害的裝置
避雷線 bì léi xiàn[lightning conductor] 一種為防止架空輸電線路的導線受到雷擊而架設的線路
避雷針 bì léi zhēn[lightning conductor(rod)] 一種保護建築物及屋外電氣設備免受雷擊的裝置
避免 bì miǎn[avoid;prevent] 使不發生避免重犯錯誤
避難就易 bì nán jiù yì就:湊近,靠近。躲開難的,去找容易的做。也指做事情先從容易的做起。
避難 bì nàn[take refuge]∶逃離戰爭或動亂不安的地方
避匿 bì nì[conceal(hide) oneself(sth.)] 躲避;藏匿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避讓 bì ràng[dodge] 躲避;讓開他性情暴躁,人們都有意避讓他
避世 bì shì[retire from the world] 離世隱居,避免和外界接觸
避世絕俗 bì shì jué sú避世:隱居不出仕;絕俗:與世間隔絕。脫離現實生活,不和人們往來。形容隱居山林,不與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極處世的態度。
避實擊虛 bì shí jī xū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找敵人的弱點進攻。又指談問題迴避要害。
避暑 bì shǔ[pass the summer holidays;be away for the summer holidays;spend a holiday at a summer resort]∶到涼爽的地方度過炎熱的暑期
避嫌 bì xián[avoid arousing suspicion] 避開嫌疑
避邪 bì xié[ward off evil] 避開惡魔或邪惡
避雨 bì yǔ[seek shelter from the rain] 離開露天處或遮住以避免雨淋
避孕 bì yùn[contraception;birth control] 用藥物或器具防止精子和卵子結合
避孕藥 bì yùn yào[contraceptive] 避孕用的藥物
避重就輕 bì zhòng jiù qīng指迴避重的責任,只揀輕的來承擔。也指迴避要點,只談無關緊要的事情。
相關故事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
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
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