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邓艾非死不可(侯文君)

邓艾非死不可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邓艾非死不可》中国当代作家侯文君苹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邓艾非死不可

三国魏国杰出军事家邓艾才能堪比诸葛亮司马懿,其许多见解非同寻常,而且多被司马采纳。尤其以区区万人精兵偷渡阴平,斩杀诸葛瞻诸葛尚,其后突袭蜀国京城成都,逼降刘禅文武君臣,是为古往今来成功的突袭战例。但好景不长,他受同是灭亡蜀国的钟会攻讦,双双客死异国。原因何在呢?实则功高盖主、短于收敛、失却靠山是其归宿必然的根本所在。

一介平民将领竟然一举实现曹操司马懿等诸多枭雄都没有完成的朝思暮想,自然已是功高盖主。而且几近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没有类同司马懿大量耗糜粮秣损折兵员的狼狈不堪,此战促成了邓艾古代著名军事家的显赫地位,自是朝野同庆。一时,邓艾声誉雀起,如日中天,官封太尉。功高镇主的威慑波及权臣司马昭的承受能力,虽然邓艾是司马懿门生,但司马昭也会有莫名的感受,微妙的心理变化也在潜滋暗长,而邓艾竟也浑然不知,虽然他能远察吴国太傅诸葛恪高调张扬的死亡隐患。须知,即使权臣处于此种状态,也往往会顷刻灰飞烟灭,高处不胜寒的滋味的确苦涩难咽。不必说汉初韩信彭越英布卢绾等人的兔死狗烹,不必说三国董卓王允李傕郭氾等人的灯笼代换,单是司马懿诛杀曹真孙亮除掉诸葛恪杨仪追杀魏延无一不是鲜血淋漓,而且邓艾没有萧何自毁形象避祸的胆识和张良急流勇退的谋略,所以父子死于非命也就在所难免了。

依情按理,邓艾应该想到明哲保身的鲜血警示,然而他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了,竟然做起了政治侏儒的浅薄梦呓,就是不知收敛自己,反而格外旌扬高调矜夸炫耀,而且公然簪越职权,不经魏国朝廷授命,就大肆册封蜀国君臣,这样又把朝廷和司马昭置于何地?蜀国君臣部队又听命何人?邓艾不啻有了擅越职权自立方国的嫌疑。这就给了居心叵测的政敌钟会以可乘之机,而且钟会也有争功邀宠的必然动机,同为伐蜀大将,建功立业那是个人梦寐追求的沉甸甸的玺印,当郦食其成功说降齐王之时韩信就乘其不备翦灭了齐国,前车之鉴想必钟会也会记忆犹新。而且一旦如此,能够帮衬说话的朝野大臣想必少而又少,因为这是谋反了,反而落井下石之人却是比比皆是,何况三人成虎的谎言瞬间便会成为事实,那是远隔千山万水信息不通的时代

其悲剧根源是没有铁壁靠山,朝野无人庇护出身贫寒子弟的有功之臣。上述不能自保的所作所为已然成了野心家钟会攻讦陷害的口实,钟会暗中修改邓艾呈送司马昭的上书,傲慢居功之情溢于言表。就连一向擢拔重用邓艾的恩主司马昭也对其顿起疑心,而且整个朝廷无有一人为其据理求情,可见期期艾艾的邓艾人缘关系极差,几欲不善交际,虽才能卓越军功非凡位居太尉,但因其心胸坦荡,并未培植私党,关键时刻勋臣同僚个个噤若寒蝉。甚至最后是死于监军卫瓘之手,因其也曾参与诬陷邓艾谋反之事,当时司马昭只是明令押解邓艾邓忠父子回京听候处理,但卫瓘却追杀邓艾邓忠于绵阳。那么假如邓艾回到京城是否会死里逃生呢?看来未必,因为其效法祖宗邓禹册封降国君臣和回绝司马昭缓步攻吴的做法已然使司马昭疑窦丛生,不对自己唯命是从的军事大家对司马篡政不管是谁无疑都是障碍,趁机除掉这块绊脚石也就水到渠成,哪怕是自己的心腹亲信,为我所用者留,非我所用者杀,这是政治权贵的必然手段。

基于此,邓艾被怨杀也就势在必然,虽则早先他能准确预测诸葛恪会必然死于非命。他不死的唯二方法就是急流勇退抑或自毁形象,可是军事事业如日中升的邓艾是绝对不可能那么做的,因为他的下个目标是要灭掉吴国,其悲剧也就有了类同吴起一样的历史必然,这是他死前才悟出的真谛,可惜为时已晚了。[1]

作者简介

侯文君,山东沂源人,中学退休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