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群眾藝術館
邯鄲群眾藝術館群藝館精品創作碩果纍纍,歌曲《黨啊,親愛的媽媽》在國內外廣泛流傳,唱遍祖國大地。攝影作品《晨練》《心聲》、軟弓京胡獨奏《春到山鄉》《麥子熟了》、舞蹈[1]《草編新韻》等多次在國內外榮獲大獎。
目錄
相關資訊
邯鄲市群眾藝術館建館於1945年11月,是我國國內建館時間最早、歷史最悠久的文化館之一,承擔着組織、指導全市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培訓業餘文藝骨幹、研究群眾文化藝術的職責;是邯鄲群眾文化活動的中心、大型文化活動的策劃中心、群眾文化輔導的中心、群眾文藝骨幹的培訓中心;是開展社會宣傳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組織輔導群眾文化藝術(娛樂)活動的綜合性文化事業單位和群眾文化活動場所。
2019年11月12日,邯鄲市群眾藝術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獲得對「皮影戲[2](冀南皮影戲)」的保護資格。
主要部門
邯鄲市群眾藝術館現有黨支部書記兼館長1人,副館長2人,在職職工47人,設有「兩室六部一中心」:辦公室、文藝部、戲曲部、美術書法攝影部、社會輔導部、調研部、教學部、「非遺」辦公室,邯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也設在市群藝館內。先後湧現出龔愛書、李太平、賈向國、杜學德、王運良等在全國享有一定聲譽的專業藝術人才,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和榮譽,是全國擁有優秀專家最多的一個地市級群眾藝術館之一。
舉辦活動
邯鄲市群眾藝術館作為上聯國家公共文化發展中心、河北省群眾藝術館,下接區、縣文化館、鄉鎮(街道)文化站、行政村(社區)文化室的重要樞紐中心,還肩負着全市城鄉群眾文化資源的統籌和指導,搜集、整理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社會責任。在推動邯鄲群眾文化快速發展、構建邯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方面取得了顯着成績:每年舉辦音樂、曲藝、舞蹈、攝影、理論等各類免費開放特色培訓十餘期,進社區、廠礦、學校、鄉鎮建立社會輔導基地30個,培養基層群文隊伍百餘支,豐富了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組織具有導向性、示範性、探索性的文化活動,擔負着市里交辦的重大藝術活動的策劃、組織及文化下基層演出的重任,每年開展的各類活動不少於一百場,先後成功組織承辦了歷屆中原民間藝術節、中國(邯鄲永年)吹歌藝術節、中國·邯鄲太極拳大會開幕式演出、邯鄲市全民運動會開幕式文藝演出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市內新春晚會、新春文化廟會、文藝進基層百場演出、省市廣場舞大賽等一系列重大文藝演出。兩次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一級館,多次榮獲政府最高獎項「群星獎」,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7項。這些不僅提升了邯鄲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強了城市文化軟環境的競爭力,還為邯鄲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為繁榮和發展邯鄲文化事業做出了較大貢獻。邯鄲市群眾藝術館已然成為廣大城鄉群眾心目中傳遞社會正能量的文化陣地。
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12日,邯鄲市群眾藝術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獲得對「皮影戲(冀南皮影戲)」的保護資格。
2021年11月18日,邯鄲市群眾藝術館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一級文化館公示名單。
參考文獻
- ↑ 舞蹈動作要求規範,是體育舞蹈的最基本要求 ,搜狐,2019-08-05
- ↑ 傳統文化——皮影戲 ,搜狐,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