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鄒城市山東省下轄的一個縣級市,由濟寧市代管,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孟子誕生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新興能源工業基地。位於山東省南部,北依曲阜兗州、泗水,南靠滕州、微山,東靠臨沂,西鄰任城。全市總面積1616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13個鎮,總人口115萬(2011年)。秦始置騶縣,歷漢、晉、南北朝,及唐初改「騶」為「鄒」,稱鄒縣。1992年10月撤縣設市,稱鄒城市。此外,鄒城市還是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全國社會文化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市、全國村民自治模範市、全國政務公開示範市、全國食品安全示範市、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

鄒城市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之稱譽,1994年被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

目錄

建置沿革

今鄒城市,古屬夷地。

夏代,屬徐州。

商代,地屬奄國。

西周初期,封顓頊後裔曹俠於此,國號「邾」,附庸於魯國,春秋之初為子爵。魯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卜遷於繹,定都於嶧山之陽。魯穆公時改「邾」為「鄒」。楚頃襄王十八年(前281年),被楚所滅。

秦代,置鄒縣,縣治邾國故城;置平陽縣。兩縣隸屬薛郡。

西漢初,騶縣屬徐州刺史部楚國薛郡,南平陽縣屬梁國(後呂國、碭郡)。高帝八年(前199年),置稾(橐)侯國,屬梁國。推測稾(橐)侯國和東茅侯國後並為橐縣〔一說元鼎五年(前112年)國除為縣〕。景帝三年(前154年),薛郡改置為魯國,騶縣屬之。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南平陽縣、橐縣劃歸兗州刺史部山陽郡(後一度改為山陽國、昌邑國)。

新莽,騶縣更名騶陽縣(一說騶亭縣),屬魯郡;南平陽縣更名黽平縣,橐縣更名高平縣,山陽郡更名巨野郡,黽平縣、高平縣屬巨野郡。

東漢初,三縣恢復原名,騶縣屬徐州刺史部魯國,南平陽縣、橐縣屬兗州刺史部山陽郡。永平二年(公元59年),南平陽縣、橐縣劃歸東平國。章帝年間(75年~88年),橐縣更名高平縣。元和元年(84年),南平陽縣、高平縣復歸山陽郡。

三國魏,正元年間(254年~256年),高平縣改為高平侯國。甘露三年(258年),高平國除,復為高平縣。鄒縣屬豫州魯國;南平陽縣、高平縣(國)屬兗州山陽郡。

西晉,鄒縣屬豫州魯國(後改為魯郡),南平陽縣、高平縣屬兗州高平國。

東晉,鄒縣屬兗州魯郡,為郡治;南平陽縣更名平陽縣,平陽縣、高平縣屬兗州高平郡,高平縣為郡治。

南朝宋,鄒縣屬魯郡,為郡治;高平縣屬高平郡,為郡治。元嘉十三年至三十年(436年~453年),兗州治鄒山。

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平陽縣,併入鄒縣,鄒縣縣治由嶧山之陽遷至崗山之陽原平陽縣治(今鄒城市區)。

隋初,鄒縣屬任城郡,高平縣屬高平郡。開皇三年(583年),廢任城郡、高平郡,兩縣屬兗州。大業二年(606年),廢高平縣,其近鄒之地併入鄒縣;改兗州為魯州,鄒縣屬之。大業三年(607年),罷魯州為魯郡,鄒縣屬之。

唐代,鄒縣隸屬河南道兗州(魯郡)。

北宋初,鄒縣隸屬京東西路兗州。熙寧五年(1072年),鄒縣降為鎮,併入仙源縣。元豐七年(1084年),復置鄒縣。政和八年(1118年),兗州改為襲慶府,鄒縣屬之。偽齊,置滕陽軍,鄒縣屬之。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滕陽軍升為滕陽州,二十四年(1184年)更名滕州,鄒縣屬山東西路滕(陽)州。

元代,隸屬山東行省益都路滕州。

明初,隸屬濟寧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濟寧府改為州,兗州升為府,鄒縣又隸兗州府。

清代,隸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兗州府。

1913年,廢兗州府,鄒縣屬岱南道。

1914年,岱南道改為濟寧道,鄒縣屬濟寧道。

1925年,設兗濟道,鄒縣屬之。

1928年,廢止「道」制,鄒縣由山東省直轄。

1936年,山東省設立第一行政督察區,鄒縣屬之。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鄒縣隸屬山東省魯中南行政區尼山專區。

1950年5月,設立滕縣專區,鄒縣屬之。

1953年7月,滕縣專區更名為濟寧專區,鄒縣屬之。

1968年,濟寧專區改為濟寧地區,鄒縣隸屬濟寧地區。

1983年10月,撤銷濟寧地區,設立地級濟寧市,鄒縣隸屬濟寧市。

1992年10月,撤銷鄒縣,設立鄒城市(縣級),鄒縣由山東省直轄,濟寧市代管[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鄒城市位於山東省南部偏西,濟寧市東南部,東連臨沂市平邑縣,北靠泗水縣曲阜市兗州區,西鄰濟寧市任城區和微山縣,南接棗莊市山亭區和滕州市。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6°44′30″~117°28′54″,北緯35°09′12″~35°32′54″,東西最大橫距63公里,南北最大縱距35公里,行政區域面積1616.564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鄒城市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區的西南邊緣,泰蒙山脈魯西平原的結合地帶。地勢東高西低、北高南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全境大致以嶧山斷層為界,東部以泰沂山區向南延伸的低山丘陵為主,西部以平原窪地為主。全境平均海拔77.8米;最高點鳳凰山位於鄒城東33公里處,海拔648.8米;最低點位於郭里鎮鎮頭一帶,海拔35米。

鄒城市地貌分區簡表

地貌類型 中地貌類型 所含微地貌單元 面積(公頃) 占總面積比重
低山丘陵 侵蝕陡坡 荒嶺坡、裸岩裂隙地 23382 14.46%
低山丘陵 山嶺緩坡 山坡梯田、坡麓梯田、溝谷梯田 24823 15.35%
低山丘陵 近山階地 近山階地、近山高階底 27306 16.89%
低山丘陵 嶺崗 嶺崗梯田、嶺坡梯田、緩平坡地 12602 7.79%
低山丘陵 傾斜平地 山前傾斜平地、山前緩平地、沿河階地、台子地、山間窪地 35503 21.96%
湖東山前 微斜平地 緩崗、微斜平地、緩平地 20963 12.94%
沖積平原 沖積平地 沿河平地、背河窪地、河漫灘 14217 8.79%

低山丘陵

太沂山區一部分,分為鄒東砂石低山丘陵和鄒西南青石山丘陵,包括香城、張莊、城前、田黃、大束、看莊及中心店、市區、嶧山鎮的東部、石牆、郭里鎮的南部,面積121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75.3%,標高一般為100~650米,相對高度300~500米,溝壑縱橫,切割侵蝕零亂。共劃分為5個中地貌類型,15個微地貌單元。因山高坡陡,土層淺薄,缺水乾旱,土壤熟化程度不高,水土流失嚴重,能被農業利用的只是部分溝、峪地和坡麓梯田、近山階地。適宜封山造林,擴種耐旱作物。

鄒城市主要山嶺名錄

嶧山山系 崗山、鐵山、朱山、護駕山、吉家山(接駕山)、唐王山、小牙山、牙山、嶧山、郭山、普陽山、虎山、金山、龍山
連青山山系 葡萄山、葛爐山、大頂山、柯樓山、琵琶山、齊山、五寶庵山、(大、小)谷山、尖山(北)、北洪山、南洪山、梁山、(東、西)獨都山、黃山(香城)、高家山、龜山、狼屋山、尖山(南)、蓮子山、連青山、黃山(張莊)、(南、北)鋼山、拴馬橛山、剪子山、越峰山、桃山、南望子山、白嶺山
鳳凰山山系 鳳凰山、紅山、筆架山、荊山、坡山、雨山
尼山山系 小山、十八盤山、鹿山、牛毛山、柯樓崮山、峭山、老貓洞山
昌平山山系 昌平山、崮山、四峪山、軻轆山、盤龍山、珠山、四基山、雲山、臥虎山、凰山、九龍山、亭山、玉皇山、中山、廟山、聖土山、青龍山、義母山、烏龍山、臥虎山(東)、臥牛山、立石山
鳧山山系 東鳧山、堵子山、西鳧山、北鳧山、黃山、狼山、馬鞍山、寨山、金斗山、長青山、古木山、鳳凰山、後山、長山、樊山、白山、大九山、朗子山、染山、喀嘍山、大山

境內山脈:泰山蒙山分支,分為嶧山、連青山、鳳凰山、尼山、昌平山、鳧山6大山系,有大小山頭190餘座,其中較大的45座。山體由於剝蝕作用,大都峰低坡緩、破碎斷續。

湖東山前沖積平原

黃淮平原北部、華北平原南部,包括太平鎮及中心店、市區、嶧山鎮西部、石牆、郭里鎮北部,面積397.9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24.7%,標高40~80米,系山前傾斜平原,由東向西逐漸低緩。共劃分為2個中地貌類型,6個微地貌單元。土壤深厚、土質好,主要為潮棕壤、潮褐土、潮土。為境內糧菜盛產基地。

氣候特點

鄒城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東西氣候差異略為明顯,東部山區氣溫偏低,日照短,氣候乾燥;西部平原日照較長,熱量較豐富。全市多年平均氣溫14.9℃。1月平均氣溫-1.6℃~0.7℃,極端最低氣溫~16.1℃(1981年1月27日);7月平均氣溫27.4℃,極端最高氣溫40.1℃(2002年7月15日)。

生長期年平均297天,無霜期年平均209.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82.2小時,年平均太陽輻射總熱量120.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14天(一般為2月7日~12月8日)。年平均降水量686.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74.8天,降水集中在6~8月;極端年最大降水量1067.0毫米(2003年),極端年最少降水量268.5毫米(1988年)。春夏季盛吹東南風和偏南風,秋冬季盛吹偏北風,風力一般在3~4級。

行政區劃

鄒城市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13個鎮:

鋼山街道、千泉街道、鳧山街道、香城鎮、城前鎮、大束鎮、北宿鎮、中心店鎮、唐村鎮、太平鎮、石牆鎮、嶧山鎮、看莊鎮、張莊鎮、田黃鎮和郭里鎮。民族:24個(含漢族)

土壤類型

鄒城市土壤類型可分4個土類,11個亞類,15個土屬,48個土種。東部砂石山區主要分布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在山丘峽谷間分布着條帶式的潮土;西南部青石山區主要為淋溶褐土、褐土性土、褐土、潮褐土;西部平原分布着潮棕壤、潮褐土、鹽化潮土、褐土化潮土、潮土及砂姜黑土。全市耕地土壤耕層厚度平均23.5厘米,土壤容重1.55克/立方厘米;有機質平均含量12.4克/千克,大部分養分處於中量偏上水平,含量比較合理。

水資源

鄒城市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量5.3462億立米,水資源模數33.15萬立方米 / 平方公里,人均占有440立方米,僅相當於全國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水資源比較貧乏。全市水資源可利用總量2.95億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9145.9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量2.05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區域間分布不平衡,鄒西平原區地下含水豐富,水質良好,埋藏不深,補給面積較大,易於開採,為主要水源地;山區主要依靠攔蓄地表水,缺水程度和解決用水困難程度較大。

礦產資源

鄒城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分布範圍較廣,人均資源價值量高;煤炭資源豐富,保證程度高,資源優勢突出;建材非金屬礦產資源較豐富,配套程度較高;礦產資源區位優勢明顯;金屬礦產資源匱乏。

能源礦產

煤是鄒城的主要礦產,主要集中分布於市境西北部的兗州煤田內,含煤面積375平方公里,包括中心店、太平、北宿、唐村4鎮,累計查明儲量21.76億噸,保有儲量17.11億噸,其中可采儲量3.53億噸,基礎儲量9.09億噸,資源量8.02億噸,資源量大、質優、開採條件好。油頁岩在南屯、鮑店及東灘井田內與煤共生,查明儲量6159.3萬噸,為特色礦產。地熱礦點位於城前鎮雨山,屬低溫熱水型。

交通

高速公路及國道

京台高速公路(G3,北京台北)北自大束鎮入境,向南至看莊鎮出境,境內長31.6公里,設有鄒城、嶧山2個出入口,1個服務區,為南北交通幹線。

104國道(G104,北京~福州)北自中心店鎮入境,向南經鋼山街道、千泉街道、嶧山鎮,至看莊鎮出境,境內長36.4公里,雙向4車道,一級公路,為南北交通幹線。

省道

104省道(S104,濟南~微山),西自太平鎮泗河橋入境(與S342併線),向東至尹溝村西折向南,至拐頭村南出境,境內長2.9公里,為二級公路。

241省道(S241,平邑~滕州),東自城前鎮大柳峪村東北入境,向西南至城前鎮駐地折向西與S342併線至小岔河村,折向南至牛莊南出境,境內長10.3公里,為二級公路。

244省道(S244,章丘棗園~徐州),又稱「零九公路」,北自城前鎮桃園村東入境,向南經尚河、城前鎮駐地,至漁汪嶺村南出境,境內長24.1公里,為二級公路。

255省道(S255,東平舊縣~鄒城),即鄒兗公路,自中心店鎮雙橋村西北入境,向東南至終點二十米橋,境內長8.6公里。

342省道(S342,嵐山頭—濟寧)東自城前鎮朱家嶺村東南入境,向西經城前鎮、張莊鎮、大束鎮、城區、北宿鎮、太平鎮,至泗河橋出境,境內長74公里,為東西交通幹線。

345省道(S345,棗莊~濟寧),南自石牆鎮染山東入境,向西北至北宿鎮馬樓村與S342匯合併線,向西至泗河橋出境,境內長30.6公里。

605省道(S605,京福連接線),西起原孟母教子塑像(民政局路口),東至遼河橋,全長10.6公里。

城市快速路

孟子大道,西起濟寧洸府河大橋,在泗河橋入境,東至歐陸商城,境內長12.9公里,雙向六車道,為濟寧至鄒城交通幹線。

臨菏路,東起京台高速嶧山連接線與104國道交叉處,途經嶧山鎮、唐村鎮、石牆鎮、北宿鎮、太平鎮,鄒城段全長21.02公里,西至嘉祥機場

縣鄉公路:主要有土小線(土旺~小元)、崇尚線(崇義嶺~尚河)、鄒王線(鄒城~王村)、鄒兩線(鄒城~兩城)、鮑太線(鮑店~太平)、太黃線(太平~黃山口)、堯王線(泗水堯山口~王村)、京滬高鐵連接線、雙大路、興中路、富唐路、富太路、富北路、幸福河路等。

鐵路

京滬高鐵、京滬鐵路南北穿境而過,兗石鐵路途經西北一角,另有多條廠礦企業專用線縱橫交錯。

京滬高速鐵路:北自大束鎮四基山東入境,向南至香城鎮顧嶺村東南出境,境內長29.8公里,不設站。

京滬鐵路:北自中心店鎮雙橋村北入境,向西南經城區、嶧山鎮,至看莊鎮出境,境內長37.5公里,設有鄒城站、兩下店站。

兗石鐵路:自中心店鎮雙橋村北入境,折向東、東北,至大趙村東出境,境內長約7公里。

鐵路專用線:主要有鄒南線(鄒城~大東章~南屯)、大鳧線(大東章~鳧村)、大興線(大東章~鮑店~興隆莊)、東灘線(大東章~東灘)、南唐線(南屯~唐村)、濟東鐵路(南屯~常營)、電廠專用線(孟家樓~電廠)、 新貨場專用線等。

航運

鄒城市有通航河道1條,即白馬河航道,總長10.5公里,為五級航道,最大通航能力500噸。港口有榮信港、森達美太平港。2017年內河航運貨運量653萬噸,貨物周轉量47.14億噸·公里。

名人

邾國(鄒國)先後誕生了具有民主思想的邾文公、至聖孔子、亞聖孟子,有「三遷擇鄰、斷機教子」的古代良母——孟母、有「一經傳家「的西漢父子丞相韋賢韋玄成、有「鑿壁偷光」刻苦治學的西漢丞相匡衡,西漢著名偱吏(清官)龔遂東漢末年反專權鬥士張儉、政論家仲長統以及「建安七子」之冠王粲,魏晉醫學家王叔和明代俠女神捕鐵飛花(曾有《女神捕》電影、電視劇熱映熱播),民國時期國務院總理靳雲鵬等。孔子、秦始皇司馬遷李白杜甫蘇軾趙孟乾隆等也曾到過鄒城,留下諸多詩詞文賦,為鄒城燦爛的文化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

劉鵬、董探算得上是新時代鄒縣人的典範。亦為歌手高安出生地。

經濟

鄒城當前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以煤炭、電力為主的能源工業。這裡煤炭儲量巨大、品質上佳,資源能源豐富。境內藏煤面積357平方公里,地質儲量41億噸以上,年產原煤2000多萬噸,電力總裝機容量536萬KW,年發電量達310億千瓦時。而且交通便利,有京滬鐵路、京滬高速公路穿越市境,離日照港連雲港京杭大運河等也很近,因此誕生了中國煤炭行業中經濟效益最佳的企業——兗礦集團(原兗州礦務局)。兗礦集團是華東地區產量最大的煤炭生產商,其總部和屬下的多處煤礦都位於鄒城,所生產的煤炭主要用於出口和國內發電,有專用鐵路連接附近各港口及鄒縣電廠。華電國際鄒縣電廠是目前僅次於內蒙古電廠規模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位於本市唐村鎮,其裝機容量高達420萬千瓦[3]

文化和旅遊

鄒城歷史文化遺產眾多,現有各類文物古蹟3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8處,各類珍貴文物15000餘件。馳名中外的「四孟」(孟廟孟府、孟林、孟母林)古建築群布局嚴謹、雄偉典雅;南北朝時期的「四山」(鐵山、崗山、葛山、尖山)摩崖石刻,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瑰寶;歷史文化名山嶧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明魯荒王陵,是山東省最大的地下宮殿。邾國故城,承載着鄒城的悠久歷史。鄒城文物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形成「山·水·聖人」為主要特色的五大旅遊景區,其內涵豐富多彩、特色鮮明、交通便利、設施齊全,每年吸引着數以萬計的國內外遊客。

鄒城是孟子的故鄉。孟子是儒家學派地位僅次於孔子的思想家,被後世尊稱為「亞聖」。因此,鄒城和位於其北的曲阜被並稱為「孔孟桑梓之邦」。這裡文化氣息濃厚,後來也出現了匡衡王粲仲長統等許多著名文人。目前城內有用於祭祀孟子和供孟子後裔居住的孟廟及孟府,城區西北還有鐵山、崗山摩崖石刻和孔子、孟子、秦始皇漢武帝曾登臨過的嶧山等重要文物古蹟。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鄒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孟廟及孟府, 鐵山、崗山摩崖石刻[4]

榮譽記錄

2018年10月15日,鄒城市獲得2018年「國家森林城市」稱號[5]

2018年11月,鄒城市入選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

2019年7月19日,鄒城市入選中國百強縣[6]

城市排名

2018年11月,鄒城市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排名第73位。

2018年12月,鄒城市入選「2018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排第38名。

視頻

鄒城市相關視頻

航拍山東鄒城 好客山東歡迎您啊! 
山東鄒城嶧山
我的家鄉鄒城

參考文獻

  1. 鄒城簡介,大眾網濟寧站,2018-07-30
  2. 鄒城市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網,2014-01-27
  3.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9)》暨全國百強縣(區)報告在京發布,中國社會科學網,2019-12-07
  4. 改革開放四十年:鄒城蝶變大事記,鳳凰網,2018-12-28
  5. 濟寧、曲阜、鄒城榮膺國家森林城市! ,搜狐網,2018-10-17
  6. 鄒城再次上榜中國百強縣,網易網,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