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郑众
图片来自36O

郑众 郑众(? - 114年) ,东汉宦官字季产,南阳(今河南鲁山东南)人。为人谨敏,有心机。汉明帝永平年中,初给事太子家。汉章帝时以小黄门迁中常侍。汉和帝时加位钩盾令,以不附外戚而得宠信。永元四年(92年)参与谋诛灭外戚窦宪及其党羽,以功升太长秋,后封剿乡侯,食邑先后增至一千八百户。和帝很信任他,常与议事,东汉宦官弄权干政自此起。而宦官养子世袭爵位,也是郑众开的先例。

目录

个人简介

汉章帝时,郑众以小黄门迁中常侍。汉和帝时加位钩盾令(皇家花园管理员),郑众不依附外戚,一心王室,而得到和帝宠信。元和三年(91年),窦宪大破匈奴后,权倾朝野,遂阴图篡弑。永元四年(92年),和帝得知窦宪阴谋,与郑众合谋杀窦宪,适逢窦宪和邓叠班师回京,和帝下诏大鸿胪持节到郊外迎接,赏赐将士。窦宪进城之后,和帝亲自来到北宫,命将屯卫南、北宫,逮捕邓叠、邓磊等人,下狱诛死。并废窦宪大将军之位,改封为冠军侯,并在到窦宪邑地时,将他赐死。

窦宪死,东汉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戚专权时代至此结束。郑众因首功,升任大长秋,封剿乡侯,把持朝政。郑众“一心王室,不事豪党”颇得和帝信任,但也是他开启了宦官专权,同时他也是第一个收养子的宦官。

公元107年,司空周章因为宦官郑众和蔡伦干政,邓太后又立安帝刘祜而不立和帝子刘胜,而欲发动政变,另立刘胜为皇帝。但事机不密,周章自杀。

郑众在元初元年死去,养子郑闳承袭爵位。郑闳死后,其子郑安承袭爵位。后来封国不再存在。汉桓帝在延熹二年,继续封郑众的曾孙郑石雠为关内侯。

经学家郑众

  郑众,字仲师,官大司农,故又曰郑司农。因其曾官大司农,故称。后亦用以称誉博学的人。又称先郑,以别于后汉郑玄,又称郑司农,以别于宦官郑众 ,河南开封(今开封南)人。明帝时为给事中,章帝时为大司农,以清正称。从父受《左氏春秋》,作《春秋难记条例》,兼通《易》、《诗》。

在职边陲

汉明帝永平初年,郑众获司空府辟命,以通晓经典任给事中。后来迁任越骑司马,并留任给事中。永平七年(64年),北匈奴汗国单于派使者要求和亲,明帝于是在次年命郑众持节出使北匈奴。郑众到北匈奴后,匈奴人要求郑众向单于下拜,但郑众不肯。单于因而大怒,将他软禁,并不给他食物,意图这样逼郑众屈服。但郑众拔剑发誓,宁死不屈,单于恐怕真的逼死郑众才不再威逼,更派使者随同郑众回洛阳。

当时南匈奴汗国须卜骨都侯等人知道东汉与北匈奴有使者往来,心生仇怨,打算叛汉,于是派遗密使到北匈奴,要他们出兵支援。当时郑众正出使,怀疑有事发生,于是等候,果然遇到须卜派遣的密使。郑众回国后建议朝廷置大将防止南北匈奴互相联络。朝廷最终设立度辽营,置度辽将军一职,屯驻五原曼柏。

郑众回国后,朝廷又议论是否应该再派使者出使北匈奴,郑众上书反对,认为北匈奴的意图是要分化南匈奴,阻止西域各国向东汉靠拢,更令北匈奴等北方诸国更不肯向东汉臣服;又认为若果没有新设的度辽将军威慑,此举势必令内迁的南匈奴作乱,对边疆影响甚大。但明帝坚持,并再从郑众出使,郑众又以曾被北匈奴单于以武力强逼下拜,此行若最终匈奴成功逼令他下拜,这会有损东汉国威。但明帝不听,郑众不得已要出发,但在路上仍接连上书争辩。明帝最终下诏严厉责备郑众,并追还他再交付廷尉治罪。但郑众当时因遇到大赦而获赦归家。

卷入宫廷斗争

公元88 年,汉章帝刘炟暴病身亡。尚在孩提中的刘肇,十岁登基做了皇帝,是为汉和帝。因其年幼无力处理朝政,窦太后便乘机临朝称制,开始启用窦氏的亲戚。从此,窦氏一门“宠贵日盛”,窦太后的哥哥窦宪,官居侍中“内干机密、出宣诺命”, “威权震朝廷”。

窦氏在朝中为所欲为,任意诛戮和欺负大臣,就连皇室宗亲,他们也不放在眼里。外戚权势的飞速膨胀,不仅使皇权旁落,同时还严重地威胁着皇室的安危。作为皇室宗族权益的代表者——皇帝,也不甘心任人摆布,他想夺回失去的权力,但朝中内外各个重要部门都被外威把持着,他欲动不能,就只好依靠每日侍从在自己身边的宦官,来铲除外戚的势力。在这种形势下,宦官郑众便无情地被推到了宦官与外戚斗争的旋涡之中。

计破窦氏政权

汉和帝即位以后,郑众加位钩盾令,兼管皇室池榭苑囿。当和帝在位几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深感窦氏专权,后患无穷,他想除掉窦氏,恢复皇帝的权力。可是无奈内外大臣,多是窦氏爪牙,大臣中只有司空任隗和司徒丁鸿,平时不肯依附窦氏。他想召任隗、丁鸿人宫,商议诛灭窦氏的计划,又担心惹人注目,被窦氏耳目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想来想去,他想到了郑众。

郑众入宫多年,一直忠于皇帝,且他平时随侍宫中,与他商量。不会引人注意。想到这里,和帝便将郑众召到身边,摒退左右侍从,悄悄地对着郑众的耳朵,讲出了自己的想法。郑众听后,马上赞同说:“陛下圣明,窦氏一门,恶贯满盈,早该诛灭,只是窦氏党羽枝蔓,而窦宪现在又拥兵在外,处理此事,必须慎之又慎!以我之见,陛下宜先下诏书,以召窦宪回京辅政为名,将、其骗入京师,然后伺机掩杀,这样便可万无一失。”和帝听后,连声称“妙”,并依郑众之言,召窦宪回京。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