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哲敏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8月16日) |
爆炸力學、應用力學和振動專家。原籍浙江鄞縣,1924年10月2日生於山東濟南。194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學士學位。1949年和1952年分別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1980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3年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994年選聘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早期從事彈性力學、水彈性力學、振動及地震工程力學研究。
鄭哲敏 | |
---|---|
鄭哲敏 | |
出生 | 1924年10月2日 |
國籍 | 中國 |
籍貫 | 浙江鄞縣 |
民族 | 漢 |
母校 | 清華大學 |
職業 | 爆炸力學、應用力學和振動專家 |
研究領域 |
彈性力學、水彈性力學、振動及地震工程力學研究 |
鄭哲敏[1]
目錄
教育背景
- 1943年,鄭哲敏以理工科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西南聯合大學電機工程系,次年改學機械工程系。他喜愛物理,願意為同學答疑釋難,從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抗日戰爭勝利後,學校搬回北平(今北京),錢偉長給機械系講授力學問題,他那嚴密而生動的理論分析引起了鄭哲敏的極大興趣,從此他對力學產生了感情。
- 1947年畢業後,他留在清華大學作錢偉長的助教,學習錢的攝動法。一次,他讀到劉仙洲從美國帶回的工程教育雜誌,上面宣傳應改變工程教育只注重傳授經驗和工藝的傳統,提倡工程教育要理工化,很受啟發。
- 1948年,他考上國際扶輪社的留美獎學金,錢偉長、李輯祥等介紹他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力學。一年後,他順利地取得了碩士學位,接着就當了錢學森的博士生,做熱應力方面的論文,有幸能經常聆聽到錢學森介紹自己在科學方法方面的心得。在那個着名學府,他聽過豪斯奈爾、瑞奈、愛爾德依等名教授的課,跟豪斯奈爾做過抗地震方面的工作;在跟瑞奈研究Benard胞格現象時,體驗到量綱分析方法的實質。他還有機會聆聽到馮o卡門、泰勒、馮o紐曼等大師的報告。耳濡目染和多方實踐使他對以普朗特-馮o卡門-錢學森為代表的近代應用力學學派的精髓有所體驗,其實質在於努力使工程立足於現代科學,着眼重大的實際問題,強調清楚表述、嚴格分析、創新理論,進而開闢新的技術和工業。1952年,鄭哲敏取得該校的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 1952-1954年 任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教師。
- 1955年,中美在日內瓦達成協議,鄭哲敏等一批愛國科學家終於回到祖國。他先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副研究員。同年年底,他的老師錢學森也返回祖國,他隨即參加錢學森創建力學研究所的工作。
- 1956-1978年 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彈性力學組組長,第四研究室副主任,爆炸力學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 1958年,他領導了大型水輪機的方案論證。
- 1960年,蘇聯撤退專家。他應邀參加了周恩來總理宴請科學家的盛會。總理在祝詞中懇切表示,中國的建設要依靠中國自己的知識分子。鄭哲敏深受鼓舞,決心致力於解決國民經濟中的重大問題。
- 1964年,中國開始地下核試驗的預研,鄭哲敏接受和完成了有關任務,並主動考慮地下核爆炸威力的預報問題。1965年,他和解伯民與國外同時獨立地提出了一種新的力學模型--流體彈塑性體模型。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鄭哲敏堅持此項研究,應用這個模型預報地下核爆炸效應。1968年12月,此項研究被迫中斷。
- 1965年,他開始指導兵工部門進行穿甲幾何相似律的模型試驗。
- 1971年,他從幹校回所,為改變中國常規武器落後的狀況,組織力量研究穿破甲機理,經過10年努力,先後解決了穿甲和破甲相似律、破甲機理、穿甲簡化理論和射流穩定性等一系列問題。為了表彰他在流體彈塑性體模型及其在核爆炸和穿破甲研究的貢獻,1982年,國家授予他全國自然科學二等獎。
- 70年代末,他應用流體彈塑性理論揭示了爆炸複合工藝的力學規律,為這一工藝的推廣應用提供了理論指導,因此又榮獲1989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 1978-1989年 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所長。
- 1979年,他組織了一個研究室專門研究材料性質。80年代初,他對金屬斷裂機制和絕熱剪切帶的形成和演化都提出了新的模型和理論。
- 1980年,鄭哲敏開始了解到中國各類爆炸事故相當頻繁,於是他大力提倡和組織事故發生機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煤和瓦斯突出是煤炭生產中的一類重大事故,他在1982年的一篇論文對此複雜現象作出了精闢的力學分析。
- 1980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1982-1990年,任中國力學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理事長,1990年任名譽理事。
- 1982-1986年,任力學學報主編。
- 1986年 兼任中國科學院海洋工程中心主任、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理事、大會委員會委員。
- 1988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連續介質力學實驗室主任。
- 1993年,被選為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研究方向
早期從事彈性力學、水彈性力學、振動及地震工程力學研究。1960年開始從事爆炸加工、地下核爆炸、穿破甲、材料動態力學性質、爆炸處理水下軟基等方面的研究。開展爆炸成形模型律、成形機理、模具強度、爆炸成形材料的動態力學性能、爆炸載荷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驗工作,同時解決了成形參數與工藝問題,開闢了力學與工藝相結合的「工藝力學」新方向,在爆炸力學的理論和應用方面作出貢獻。
主要獎項
- 1964年,全國工業新產品一等獎
- 1975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 1982年,全國自然科學二等獎
- 1988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 1989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 199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1992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 1993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1993年,陳嘉庚技術科學獎
- 1996年,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2013年,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