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尚先
郭尚先(公元1785—1832年),字元開,號蘭石,福建莆田人[1]。嘉慶十四年(1809年)進士,歷任鄉試考官、國史館纂修、文淵閣校理、四川學政、左贊善、光祿寺卿[2]。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春,詔
郭尚先 | |
---|---|
郭尚先 | |
出生 |
公元1785 福建莆田人 |
逝世 | 1832年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字元開,號蘭石 |
職業 | 書法 |
知名作品 | 《馮宿》、《苻□》二碑字較少於《大達和尚碑》 |
授大理寺卿、禮部右侍郎,專司學政吏考之事。 郭尚先一生博學多藝,著述甚豐。他工書法,「本學歐陽,後兼顏,褚」,以致當時朝鮮、日本諸國人爭相以重金求購其墨寶[3]。他又善繪畫,山水之外,尤擅
蘭石;其篆刻則古樸渾厚,法度精嚴,被譽為「深入漢人之室」[4]。他著述亦豐,除《芳堅館印存》二卷行世外,還有《進奉文》、《經筵講義》、《增默庵文集》、《增默庵詩集》、《芳堅館題跋》、《使蜀日記》等。
目錄
生平
郭尚先(1785—1832)字元聞,又字蘭石,福建莆田人。嘉慶十四年(1809)進士,
官大理寺卿。精鑑別,書似歐陽詢,以骨力勝,間作小楷,頗深別趣。臨摹諸家,悉可亂真。高麗、日本爭相購致。生平應酬書,時有不經意處,惟署跋金石,鈎稽真贗,手題掌錄,恆矜莊研究,不肯率意下筆,獨
得晉唐無諍三昧。或以泥金盡書每冊余紙,凝厚婀娜,並露毫端。與林則徐、梁章鉅同為閩人,而書絕相似。兼工蘭竹。著芳堅館題跋、增默庵遺集。卒年四十八。《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金石家書畫集小傳、海上
墨林、清朝書畫家筆錄、謝堃書畫見聞錄、龔顯曾芳堅館題跋敍錄、福建畫人傳》
書法
在清代,書法前期因帖學館閣之風行,崇趙學董盛極一時。但時有「文字獄」,使學者噤若寒蟬,很多人改行致力於金石考據,至嘉慶之始帖學衰微。
郭尚先書法成就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他不僅書法精妙,書評理論也很有深度。 在書法藝術上,他在當世負有盛名。清龔顯曾在《書林藻鑒》中評云:「蘭石先生以工八法,名嘉道間,作字甫脫手,輒為人持
去,片縑寸楷,咸拱璧珍之。書法娟秀逸宕,直入敬客
《磚塔銘》之室,行書嗣體平原(真卿)《論坐帖》,中年以後,幾與董思翁方駕驅。」《清史·本傳》也云:「蘭石工書法,嘗為仁宗(嘉慶)所賞識。」康有為在政治上是個叱咤風雲的人物,在書法上也堪稱大
手筆。他喜臧否他人,但在《廣藝舟雙輯》中寫道:「嘉道之間,以趙吳興軟弱,兼重歐陽信本。故道光季世,郭蘭石、張翰鳳二家,大盛於時,名流書體相似。其實郭張二家,方板緩弱,絕無劍戟森森之氣,彼於
書道未窺堂戶,然而風流扇盪,名重一時,蓋便於摺策之體也。
”康有为之评语对郭氏颇有求全之意,但实为褒多于贬。 在书论上,郭尚先给后代人留有一部极为价值的《芳坚馆题跋》。这部书评多采用点评的方式,针对某书家或作品给予品藻,阐述自己的品评观点。有
的僅用二三句就品活了要點。
他主张书法崇古谈,他评《子游残碑》“结体在《韩敕》、《郑固》之间,东京初年书类如是,观其古谈,足正魏晋以后矫强之失”;又云:“此书纵横跳掷,一洗唐人方整习气,唯未平淡,稍佻耳。
” 郭尚先认为《礼器碑》书法为“汉隶第一,超迈雍雅,若卿云在空, 在《史晨》、《乙瑛》、《孔庙》之上。”评唐高宗《景龙观钟铭》书法“气象雍穆”。 郭尚先对魏晋以来书法持推崇观点。对前人所集
王羲之書法,各人評價不一,他在評大雅集王羲之書法成《吳文碑》書法時認為:「懷仁集書於千古絕作,其病在字體銜接太緊,不得縱吝,故香光疑為懷仁自運。蓋勻圓整潔止是唐人法,晉人無是也。此碑神觀自不及懷仁,而分行稍疏轉覺古穆。」對此碑與懷仁集是有區別,這是很有見解的。
郭尚先作品
郭尚先眼光敏锐,评书时常常恰到点处。评苏灵芝时他指出:“苏灵芝书盖出自薛嗣通,法备而韵不足。”说唐代李阳冰书法好在“其变动飞腾随手取势”;评张从申的《改修季子庙碑》书法是“侧锋取势,渐
近自然」,「溫夫則鼓勁為力,為時代為之也」,又說唐人無圓鋒,唯此碑是側鋒取態。」 >郭尚先很推崇柳公權的書法,他指出:「柳書香光服其下筆古澀,此非深於此事者不知。好之者以為開朗,病之者以為支離,皆皮相也。
《冯宿》、《苻□》二碑字较少于《大达和尚碑》,而魄力雄浑一同,此时何等神力”。明人评说裴休的书法胜过柳公权,郭尚先不服气,他认为裴休书法以整洁为胜 ,柳公权以圆劲古淡为主,裴休是永远超不
過柳公權。足見他評書法以書法藝術本體為主,不以人品而輕易否定書藝。 王鐸先是明朝大臣,後為清代臣子,一個「貳臣傳」使他聲名掃地,但郭尚先獨具慧眼,致力張揚。他十分重視王鐸書法,可以說是最早肯
定王鐸書法的人。他說:「觀《擬山園帖》,乃知孟津(王鐸)相國於古玩法耽玩之功,亦自不少,其詣力與祝希指(枝山)正同。」他又評說:「京居數載,頻見孟津相國書,此卷合作(佳作),蒼鬱雄暢,兼有
雙井、天中(皆天下奇觀)之勝。亦所遇之時,有以發之,晚歲雍容、轉作纏繞掩抑之狀,無此風力矣。」他肯定了王鐸的書法藝術,又批評王的晚年書法不如早年書法。其原因是晚年的王鐸既沒有黃道周、倪雲路
那樣殺身成仁,為國損軀的氣概,又沒有傅山那樣「補天乏術、出世無門」的心情。王鐸的這種悲哀失意,憂鬱病苦傾瀉在書法上,便失去了中年王鋒的血氣。此品評堪力,切中要點。王鐸書法首受郭尚先品評而身
後倍增聲望。
也是個孤臣孽子,他誓死不食清祿,其書法是狂草重性情,強調氣勢。郭評云:「先生學問志節,為國初第一流人物,世爭重其分隸,然行草生氣鬱勃,更為殊觀。嘗見其論書一帖,老董止是一個秀字,知先生於書
未嘗不自負,特不欲以自名耳。」清劉墉被人稱為「濃墨宰相」,其書法以濃墨大筆為主,粗重而豐肥。郭也評云:「晉唐元明諸士 除力全是個靜字,須知純清,大非容易,國朝作者相望,能副是語者,只有石庵
(墉)先生」。此評語雖難免誇飾,但也有可取之見解。===金仿軒-076#-清代-郭尚先-黃庭內景經-2.8米長卷-傳統手工藝===
視頻
金仿軒-076#-清代-郭尚先-黃庭內景經-2.8米長卷-傳統手工藝
參考來源
- ↑ 公元1785—1832年),字元開,號蘭石,福建莆田人,雅昌藝術網, 2014-06-27
- ↑ 學政、左贊善、光祿寺卿,雅昌藝術網, 2014-06-27
- ↑ 以致當時朝鮮、日本諸國人爭相以重金求購其墨寶,雅昌藝術網, 2014-06-27
- ↑ 蘭石;其篆刻則古樸渾厚,法度精嚴,被譽為「深入漢人之室,搜狐網,20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