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縣第三中學
郯城縣第三中學山東省郯城第三中學前身是一九五0年四月在郯城縣城關完小附設的一個初中班。十月,郯城縣文教科報請專署批准,以城關完小的初中班為基礎,由該班班主任柏漢光帶領學生24人遷往馬頭鎮,校址設在北門口糧庫倉房,成立郯城縣初中補習學校。
目錄
辦學歷史
一九五一年二月,改名為郯城縣郯馬中學。一九五一年七月,報請山東省教育廳批准,正式命名為山東郯城中學,李冠三任校長[1]。一九五六年七月十二日,山東省教育廳下達文件,改名為山東省郯城第一中學。一九六五年七月,高中班及學校部分領導、教師調入郯城三中(設在城裡,現郯城一中)。本校只設初中班,從一九六八年起才又設高中班。一九六0年被山東省定為省屬重點中學。一九七0年,正處「十年動亂」之中,廢數字排列,冠以所在地名,故又改名為山東省郯城縣馬頭中學。一九八七年再次改名為郯城第三中學至今。現為"臨沂市規範化學校"、「市級教學示範校」、「市級綠色學校[2]」、「市級電教示範校」。校園位於馬頭鎮北首,沂河岸邊,緊臨沂河觀光大道,交通便利,環境優雅,知識底蘊厚重、文化氛圍濃郁,是塊育人的寶地。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3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500名,教職工152人。
所獲榮譽
在縣教育局的領導下,學校連續五年獲得「高中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稱號,先後有一大批教師因教學成績優秀,班級管理突出受到縣政府和縣教育局的表彰。
2005年被評為「臨沂市市級規範化學校」。.
2007年獲得「市級教學示範學校」榮譽稱號。
學校發展
在高中教學實踐中以「立足農村,為家庭貧困的學生提供上高中考大學的機會」為辦學宗旨,走出藝術特色辦學之路,堅持把夯實基礎和發展特色結合起來,辦學目標定位在努力向高一級藝體高校「培養人格健全合格的高中生」,把培養「人格健全,知識加特長的合格高中生」作為辦學目標。學校藝術特色教學成績顯著,07、08、09年高考每一年均有學生被中國美術學院錄取,普通文理本科也有新突破。經上級行政部門批准,學校逐步確立了以初中教育為重點,以「初中教育促進和帶動高中教育的發展」為辦學方向,逐步實現了高初中教育和諧發展,最終為12年義務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辦成初中高質量、高中有特色的完全中學。在全體師生的辛勤努力下,初中辦學在2008年初縣教育局組織的各項評估中綜合成績名列前茅。學校硬件設施逐漸完備,投資裝備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配備微機教室和語音室,基本滿足正常的教學需求。學校管理進一步完善,建立了科學的教師教學評價體系,完善了多元評價學生的方式辦法。
師資力量
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以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課程方案》及各科課程標準為依據。我校乘省市大力推行新課改東風,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努力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根據山東省教育廳頒發的《中小學規範辦學四十條》,規範課程教學行為,不斷推進教育教學創新。
充滿活力的青年教師成了學校教學的主力軍。為此,學校制定了青年教師發展計劃,採用切實有效措施,確立了三年培養一批名師和發展幾個強勢學科的目標,逐步建立一支勞動紀律嚴明、業務素質過硬、敬業精神優良的教師隊伍,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使三中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成人、成才。
參考文獻
- ↑ 正確把握中小學校長負責制的科學內涵 ,個人圖書館,2019-03-02
- ↑ 物聯網時代綠色學校怎麼建,搜狐,201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