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了篁嶺(明然)
作品欣賞
醉在了篁嶺
走進篁嶺,沐浴清新。山頂人家,一「曬」聞名。
暮春時節,我獨自駕車二百餘公里來到了婺源篁嶺,醉在了篁嶺。
去篁嶺,我並不是隨大流去自駕游的,而是衝着對「曬秋人家」的某種好奇與嚮往,便懷揣一種對「幽篁」深處的神秘探尋而來的。
記得《戰國策·燕策》上是這樣記載的:「薊丘之植,植於汶篁」。也就是說,薊丘是燕都所在之地。薊丘所種植的竹子,都是來自於齊王汶上的竹子也。因此,南朝的裴駰裴龍駒先生在註解史記時,就曾經引用東晉史學家徐廣的說法稱「竹田曰篁」。
又據晉代戴凱之的《竹譜》記載:「篁竹堅而促節,體圓而質堅,皮白如霜粉,大者宜行船,細者可為笛」。
更有《楚辭·山鬼》中是這樣敘述的:「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 飄兮神靈雨」。這些話的意思是說:這竹林深處,暗無天日啊,這險峻道路啊讓我獨自來遲。如今,我孤身一人佇立在山巔,看雲海蒼茫,隨 意舒捲,情懷鼓盪。山色幽暗的高嶺間,白晝如夜般黑,聽東風狂舞,神靈降雨。痴痴地等着你到我身邊來啊,我的愛人。鮮花總會有凋謝的 時候,又有誰能夠永葆那不敗的花季呢?為了你,我已經忘卻了歸去。
了解了以上的這些文字,這才越發激起了我要遊歷篁嶺的興趣。
那天的中午時分,我終於來到了篁嶺。篁嶺,顧名思義是一座漫山遍野長滿了篁竹的,高山深處的雄偉峻岭,而篁嶺村則是躺在石耳山懷裡, 贛東北地區最為獨特,以「曬」聞名,極具典型的山間民居村落。
爬到了山頂,住在了由一簇簇,一排排篁竹纏繞,枯藤老樹掩映下的,原始而又古樸,蒼老又不乏現代氣息裝點的村子裡,開始了我的這一番 尋覓。
古往今來多少年,風侵霜襲,雨打雪埋的日子,村民們早已習慣了用平常而又淡然的心態,來跟腳下這崎嶇不平的地形和道路打交道。他們在 建造房屋的過程中,取「柴方水便」之意,圍繞山中水系的自然流向,成扇面地跟着流水的腳步,呈階梯形地將粉牆黛瓦的房子建在了地無三 尺平,有着近百米落差的山坡上,錯落有致地排列在山間,掛在了篁嶺的山崖上。站在對面高高的山崗上看篁嶺,好似瑤台落凡塵,怎不令人 沉醉嚮往?
行走在篁嶺,就讓我邂逅了長短各異,粗細有別的「曬浪」。村子裡,家家戶戶房前檐下伸出去的一根根,一排排黝黑的「曬浪」,仿若山里 男子壯實有力的臂膀,似海浪鋪陳在層層疊疊的屋頂之上,蔚為奇觀。
徜徉在篁嶺,還讓我邂逅了形狀相同,大小不等的「曬筐」。屋檐下,層層疊疊的曬浪上鋪陳出去一隻只,一對對橙黃的「曬筐」,好似篁嶺 女人圓潤飽滿的山峰,若玉乳展露在自家心愛的男人面前,堪稱經典。
只要是生活在篁嶺的人,他們的一生就跟「曬」字結了緣,就會不離不棄,相伴終生。在過去物資貧乏的年代,篁嶺人過着那種自耕自給,卻 不能自足的日子裡,就只好春天曬水筍、蕨菜;夏天曬綠豆、黃花;秋天曬辣椒、茄子;冬天曬冬筍、穀子與絲麻等等的東西。他們在上一個季節里,要曬好下一個季節里備用的食物,以備他們的不時之需。在上一年裡,要各自備足下一年裡渡過春荒時的物資供應,不然的話,全家人就都得跟着一起餓肚子了……
男人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晴耕雨讀,默默地享受着大山的慷慨賜予;女人們則是生兒育女,漿染縫補,洗洗曬曬, 伴着大大小小的曬筐,煙熏火燎自己的一生。猶如擺放在圓圓曬筐里的物事,由光鮮、豐潤、飽滿而漸趨枯瘦、乾癟、蒼老,在「曬」字中慢 慢地老去。
漫步在夜色中的篁嶺,我想到了的很多很多。但是,令我沒想到的是處在經濟大潮前沿的篁嶺山村,在夜幕下竟然是這般出奇地寂靜安然,她 仿若勞累了一天的曬娘,靜靜地躺在男人的懷裡睡着了,臉上卻掛着甜蜜幸福的微笑。
我獨自帶着相機穿行在篁嶺的天街與小巷之間,看天上的星輝閃耀,月色正好;聽村中蟲鳴牆角,猿啼於野,不禁情感的波濤洶湧而起,難以 抑制自己奔騰的思緒。覺得這裡雖然是空山人寂,但卻依舊是燈火輝煌,半點也不覺得孤獨與淒冷。偶爾有一兩位遊人走過,艷麗的色澤給靜 謐的山村注入一種活力四射的感覺,動感了寂寞的夜。
突然,於靜寂中的遠處傳來動人的笛簫聲,笛聲伴着嘩嘩的流水聲從嶺頭上滾落下來,跌進了我的耳鼓,鑽進了我的心裡,令我好一陣迷醉。
我不由循聲找去,原來是查記酒坊的老闆正在亮着燈火的後窗邊吹笛呢。他也許是因為白天陪我閒聊了篁嶺人家的許多故事,怕我的理解和消 化尚不徹底吧?便有意識地站在那裡用笛音來啟發我的思維,以便了解的更加透徹,抑或是用笛聲來給我作伴,想讓我忘了離家後的短暫孤 寂?一念及此,我不由得即興大聲地吟誦起:「夜色掩山鄉,篁嶺似畫廊。漫步村巷裡,春思如秋長」的小令來唱和於他,以表我內心對他的 濃濃謝意。
原來,這動人的笛聲滾過層層的屋瓦,跌宕在曬浪間,蕩漾在村巷裡,晃動在石階之上,竟也能使得篁嶺的夜,亦如查記的陳年老酒般醇綿爽 朗,味香悠長。這時的我,仿佛喝醉了酒般地痴痴佇立在天街的拐角處,靜靜地享受着天籟般的梵音,忘了自己的存在。
在夜色中游離出來,我來到了《三清媚》的篁嶺寫作營地。營長詩燕女士要求我為她們的《三清媚》寫下幾句祝福語時,我的眼前是黑色的夜 以及霓虹閃爍的光影,還有那不時打門口飄過的新潮,沉吟良久,我提筆塗鴉道:「文字是無色的,文學是有味的。用無色的文字鍛造有味的 文學,是每個作家的心靈與精神追求」!我期望每一個鍾情文字的人們,懷揣虔誠與敬畏,以創作的生活姿態融入生活,一如篁嶺的「曬」, 將美好的事物表現出來。
因為喜歡,我醉在了篁嶺。 [1]
作者簡介
明然,原名余略遜,別號怡然散人,蠡水客。1962年8月生,江西省都昌縣薌溪鄉千博里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