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芋
野山芋又名卜芥,中藥材名。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假海芋的根莖。[1]
全年均可採收。功能主治為:解毒退熱,消腫散結。
治鈎端螺旋體病,毒蛇咬傷,瘰癧,一切腫毒初起。
①《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解毒退熱,消腫鎮痛。
治高熱不退,毒蛇咬傷,肺結核,流感,腸傷寒,蜂窩織炎,無名腫毒,毒蜂螫傷。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解毒,散結。治瘰癧,癤瘡,一切毒瘡初起。
③《廣西藥植名錄》:根狀莖:治慢性骨髓炎,鈎端螺旋體病,湯火傷;葉:治毒瘡。
藥品名稱卜芥,老虎耳、尖尾芋(《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獨腳蓮、觀音蓮、廣東萬年青、山芋、小蟲芋、虎耳芋、狼毒、尖尾鳳、野山芋、假海芋、老虎芋、大麻芋、大附子、豬不拱、豬管豆、化骨丹、蛇芋、大蟲芋、狗神芋、姑婆芋。
來源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假海芋的根莖。全年均可採收。
性味歸經
《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味微苦,大寒,有毒。
功能主治
解毒退熱,消腫散結。治鈎端螺旋體病,毒蛇咬傷,瘰癧,一切腫毒初起。
①《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解毒退熱,消腫鎮痛。治高熱不退,毒蛇咬傷,肺結核,流感,腸傷寒,蜂窩織炎,無名腫毒,毒蜂螫傷。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解毒,散結。治瘰癧,癤瘡,一切毒瘡初起。
③《廣西藥植名錄》:根狀莖:治慢性骨髓炎,鈎端螺旋體病,湯火傷;葉:治毒瘡。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草本。根莖粗壯,肉質。莖高可達1米餘。
葉互生,闊卵形,長15~40厘米,寬10~18厘米,先端漸尖,
基部微凹,全緣,葉脈兩面凸起,上面暗綠色,下面亮綠色;
葉柄肉質,濃綠色,長30~90厘米,柄下部兩側擴展成鞘狀。
肉穗花序單生;花小形,黃白色,單性同株;佛焰苞肉質,長15~30厘米,
管長5~10厘米,上部狹舟形,邊包旋,肉穗花序短於佛焰苞;雄花在上部,
雄蕊連合成六角形的單體;中性花在中部;雌花在下部,子房1室。漿果淡紅色。花期6~7月。果期8月。
藥材性狀
顯微鑑定:粉末:草酸鈣簇晶眾多,直徑28-51vm,稜角較平截或稍尖。
草酸鈣針晶成束存在於粘液細胞中或散在,針晶長28-97?m。
環紋導管直徑23-72?m。4、澱粉粒單粒長卵形、腎形或類圓形,
直徑4-17vm,臍點、層紋均不明顯。另可見木栓細胞、棕色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鮮品1~2兩,須炮製,宜煎2小時以上,以免中毒)。外用:搗敷。
藥理作用
抗蛇毒作用在注蛇毒前30min給小1次灌服卜芥水提醇沉液100g/kg,
對眼鏡蛇毒、眼鏡王蛇毒和爭環蛇毒的中毒有明顯保護作用,
其保護率分別為85.7%、80%和30%;但對五步蛇毒和蝮蛇中毒小無保護作用。
產難還發現,氯化鈉(NaC1)對眼鏡蛇毒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這說明鹽炒炮製品用於蛇傷的傳統經驗有一定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