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蟲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大蟲芋又名卜芥,中藥材名。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假海芋的根莖。[1]

全年均可採收。功能主治為:解毒退熱,消腫散結。

治鈎端螺旋體病,毒蛇咬傷,瘰癧,一切腫毒初起。

①《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解毒退熱,消腫鎮痛。

治高熱不退,毒蛇咬傷,肺結核,流感,腸傷寒,蜂窩織炎,無名腫毒,毒蜂螫傷。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解毒,散結。治瘰癧,癤瘡,一切毒瘡初起。

③《廣西藥植名錄》:根狀莖:治慢性骨髓炎,鈎端螺旋體病,湯火傷;葉:治毒瘡。[2]

藥品名稱卜芥,老虎耳尖尾芋(《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獨腳蓮觀音蓮、廣東萬年青、山芋小蟲芋虎耳芋狼毒尖尾鳳野山芋假海芋老虎芋大麻芋大附子豬不拱豬管豆化骨丹蛇芋大蟲芋狗神芋姑婆芋

來源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假海芋的根莖。全年均可採收。

性味歸經

《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味微苦,大寒,有毒。

功能主治

解毒退熱,消腫散結。治鈎端螺旋體病,毒蛇咬傷,瘰癧,一切腫毒初起。

①《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解毒退熱,消腫鎮痛。治高熱不退,毒蛇咬傷,肺結核,流感,腸傷寒,蜂窩織炎,無名腫毒,毒蜂螫傷。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解毒,散結。治瘰癧,癤瘡,一切毒瘡初起。[3]

③《廣西藥植名錄》:根狀莖:治慢性骨髓炎,鈎端螺旋體病,湯火傷;葉:治毒瘡。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草本。根莖粗壯,肉質。莖高可達1米餘。

葉互生,闊卵形,長15~40厘米,寬10~18厘米,先端漸尖,

基部微凹,全緣,葉脈兩面凸起,上面暗綠色,下面亮綠色;

葉柄肉質,濃綠色,長30~90厘米,柄下部兩側擴展成鞘狀。

肉穗花序單生;花小形,黃白色,單性同株;佛焰苞肉質,長15~30厘米,

管長5~10厘米,上部狹舟形,邊包旋,肉穗花序短於佛焰苞;雄花在上部,

雄蕊連合成六角形的單體;中性花在中部;雌花在下部,子房1室。漿果淡紅色。花期6~7月。果期8月。

藥材性狀

顯微鑑定:粉末:草酸鈣簇晶眾多,直徑28-51vm,稜角較平截或稍尖。

草酸鈣針晶成束存在於粘液細胞中或散在,針晶長28-97?m。

環紋導管直徑23-72?m。4、澱粉粒單粒長卵形、腎形或類圓形,

直徑4-17vm,臍點、層紋均不明顯。另可見木栓細胞、棕色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鮮品1~2兩,須炮製,宜煎2小時以上,以免中毒)。外用:搗敷。

藥理作用

抗蛇毒作用在注蛇毒前30min給小1次灌服卜芥水提醇沉液100g/kg,

對眼鏡蛇毒、眼鏡王蛇毒和爭環蛇毒的中毒有明顯保護作用,

其保護率分別為85.7%、80%和30%;但對五步蛇毒和蝮蛇中毒小無保護作用。

產難還發現,氯化鈉(NaC1)對眼鏡蛇毒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這說明鹽炒炮製品用於蛇傷的傳統經驗有一定科學性。

注意事項

生品有大毒,禁作內服。內服需經炮製且不可過量。

外用宜慎,因本呂外敷有致泡作用。

中毒症狀:皮膚接觸汁液發生瘙癢;眼與莖液接觸引起失明。

誤食莖或葉引起舌喉發癢、腫脹,流涎,腸、胃灼痛,噁心,嘔吐,腹瀉,出汗,驚厥,嚴重者窒息,心臟麻痹而死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