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金家壩

 

 

 

《金家壩》是2011年8月1日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鐵夫。

目錄

作者簡介

鐵夫,男,漢族,1963年生,四川省通江縣人,已出版詩集四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自由撰稿人。

目錄

序詩

第一章 山水田園

第二章 諾水河

第三章 血脈相依

第四章 父老鄉親

第五章 日月永恆

第六章 鄉鳳不老

第七章 稼穡無休

第八章 節令如約

第九章 不是尾聲

鐵夫長詩《金家壩》研討會13日在中國作協舉行。著名詩人雷抒雁在談到長詩創作現狀時表示,當下長詩寫得不少,但大多比較空洞,不能讓讀者產生真切的感受。

《金家壩》是作者鐵夫以其家鄉金家壩的鄉村生活經驗為背景而創作的長詩,被譽為「對正在消逝的南方農耕文明的忘情歌唱與追緬,對中華文化與農耕文明的一次別樣整理與詮釋」。著名詩人韓作榮在該書的序言中寫道,「這部作品超越了蕪雜而混亂的現實,進入一種乾淨、純粹、淳樸、神聖的境界,既有智慧的靈光閃現,又有審美的愉悅和飽含於其中的情感價值,是寫故土家園的有意味有深度的長篇詩作」。

長詩《金家壩》2011年8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不久,即獲2011年度《青年文學》詩歌獎。13日,由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主辦的《金家壩》研討會舉行,多位專家學者出席,創研部副主任彭學明擔任主持。

家園何在?「趕快回到金家壩去」

長詩《金家壩》流露出作者對故鄉、對精神家園的深深眷戀,也勾起了當天參加研討的專家學者的濃濃「鄉愁」。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何建明就表示,很欣賞詩人對故鄉的情感。他還說,感覺自己和鐵夫有很多情感上的相通之處。可能是經歷和家鄉環境比較接近,這部作品讀起來很親近。

著名編輯家、文學評論家崔道怡認為,《金家壩》是故鄉詩中的一幅長卷,寫的是沒有被金錢、欲望污染的鄉村。

和作者一樣同為四川人的著名詩人任洪淵讀到此書也頗有親近之感。

任洪淵說,自己讀過《金家壩》之後的第一感覺是:生命和自然是不分的,互相投射的。在他看來,在工具理性統治了人的生存的年代,談故鄉,談的就是生命真實的立足點。

「我讀《金家壩》,不是家園,不是記憶,不是鄉愁。它是我們明天的『家園』,是地球被人毀滅之後的『家園』。」任洪淵說。

專家關注長詩現狀:有點失去信心

在當天的研討會上,與會者還就目前中國詩歌界,尤其是長詩創作現狀進行了討論。

著名報告文學作家、評論家楊匡滿就坦言,當下詩歌被邊緣化,已經很少看到長詩出版了。魯迅文學院副院長施戰軍也表示,近幾年「對長詩有點失去信心」。他說,類似《金家壩》這種典雅的長詩並不多見。

雷抒雁也表示,現在長詩也寫得不少,但大體寫得相對空洞一些,不會令讀者產生真切的感受。很多人寫長詩,缺乏對相關事件的深刻了解,「感覺站得很遠,主觀的東西比較多。」

在他看來,長詩需要有相對完整的畫面、相對完整的生活內涵,不能因為敘事拋棄了對這些東西的刻畫,「寫長詩還是要與短的抒情詩有所區別」。

雷抒雁說,長詩要使讀者有信心讀下去,光靠豪言壯語,靠詩的語言轉換吸引人,還不夠。還要包藏更多的東西,比如說生活的場景、生活的故事,或者是理性的、開啟性的思考,來推動讀者去讀下去。長詩還要講究結構的前後呼應。 作者:通俗文學可以養家糊口 詩歌是養人生的

《金家壩》作者鐵夫表示,自己以前也曾寫過詩,但後來為了養家糊口,就開始寫通俗文學。寫作過程中,在很艱難、無依無靠的時候,就會想到「故鄉」。這裡所說的「故鄉」,不單指的是金家壩,也包括詩歌。

鐵夫認為,通俗文學可以養家糊口,但是詩歌是養人生的,所以自己從來就離不了詩歌。

他表示,此次出版的長詩《金家壩》屬於自己創作上的一個嘗試,即運用三種文體(詩歌、散文和小說)來寫同一個地方。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