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顧立佳)
作品欣賞
金蟬脫殼
王媽今年六十多了,兒子是上海一家公司的高管,娶的媳婦也是上海人,孫子已經三歲了。
有一天,兒子、媳婦打來電話,要她去上海帶孫子。只聽兒媳婦在電話中說,您孫子嬰兒的時候請的是保姆,現在他大了,家裡人帶放心。兒子還說,現在網上經常有保姆虐待小孩的報道,請保姆我們怎麼放心得下啊。最後又聽到兒子說,他過兩天就回來接她去上海。
王媽平時在老家也沒有多事,自退休到現在,白天打打小麻將,晚上和老伴去跳跳廣場舞。老兩口其樂融融度晚年,好不快活。現在要將老兩口分開,王媽心裡多少有點不是滋味。
也許是王媽經常打麻將的緣故,腦袋好使,突然想到一招妙計。老王欲問之,只聽王媽說,現在保密,欲知何計,請聽你老伴從滬上回來分解。
就這樣,不日,兒子開回大奔,接王媽去上海帶孫子了。
王媽來到兒子家後,幾天下來心情忒煩悶,晚上睡覺時,舞伴們的婆娑倩影一直閃現於眼前,麻友們期盼而歸的眼神也浮現在面前,她真的想他們了。可最不放心的還是她家老王,因為外界傳聞老王與他那年輕的舞伴早就眉來眼去了。
兒媳婦買了很多幼兒識字讀本和唐詩宋詞少兒本,王媽每天除做早晚兩餐外(中午兒子媳婦在公司吃工作餐),剩下時間就教孫子認字念詩。什麼「大小多少」;「上中下人口手」;什麼「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孫子也跟着奶奶的山芋腔咿呀咿呀的模仿搖頭晃腦的念着。
一次,兒媳婦下班回來,看到婆婆在教兒子認字,發現她把好多字都教錯了;教兒子念的詩都是用一嘴方言(江淮音),連兒媳婦自己也聽不懂。可三歲的兒子反而跟奶奶輕悠悠地讀起來,慢慢地學上老土的濱海方言山芋腔了。
兒媳在想啊,婆婆這樣教下去,兒子正處於咿呀學語的時候,耳濡目染,肯定會形成錯誤的認知,以後還怎麼糾正?她把這事告訴老公後,老公也在想,是啊,媽媽年齡大了,不識多字,滿口都是家鄉正宗的山芋腔,你叫她用普通話教孩子也是不現實的啊。夫妻倆一合計,還是認為不能讓媽媽再這麼帶下去了,為了兒子,我們還是找有文化涵養的保姆吧,就是花再多的錢也值得。就這樣,夫妻倆「辭退」了老母親,重新聘請了保姆。
沒到一個月,被「解聘」的王媽從上海回來了……
老王看到老伴回來了,也很驚訝:你真有計策呀,這麼快就讓兒子媳婦「恩准」你回來?
原來王媽使用了「金蟬脫殼」之計,因為孫子剛會說話,我就叫他跟我識文斷字念詩文。當然我也不會說什麼普通話,就用老家山芋腔教他唄。兒子與媳婦知道後很不高興,他們不讓我這麼教孫子,自然也就不要我帶孩子了。我就對他們說,你們又不缺錢,找個有知識的保姆要比我強多呢。於是兩口子立即「恩准」我回家。老王聽後,連忙豎起大母指:高!實在高![1]
作者簡介
顧立佳,江蘇濱海人,中共黨員,中學數學高級教師。